楞严经快诵网

元代藏传佛教被奉为国教,设立了制造佛像的机构,产生了两大特色

发布时间:2024-04-17 05:17:18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元代藏传佛教被奉为国教,设立了制造佛像的机构,产生了两大特色

元代藏传佛教被奉为国教,设立了制造佛像的机构,产生了两大特色

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关于元、明、清代金铜佛造像的。元代时,藏传佛教被奉为国教,并设立了“梵像提举司”这样一个专门制造佛像的专业机构,还有与制作铜佛有关的部门—一出蜡局提举司。尼泊尔、西藏的造型技艺传播到内地,铜佛造像由此产生了“汉造”、“藏造”两大特色。元代藏传金铜佛造像又叫蒙古式金铜佛造像。蒙古式金铜佛造像主要是尼泊尔藏传佛教造像风格。元代藏传佛像虽然承袭了尼泊尔风格,但其面目已趋藏化,同时融入了汉地的审美因素和表现技法。菩萨像均袒上身,下着裙,璎珞颗粒较大。佛像面庞饱满,肩宽胸阔,肢体突显,衣纹简洁。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式金铜佛造像灭迹。在明代晚期复兴,形成漠南、漠北两种风格的金铜佛造像。明代,汉式传统造像虽然在承袭前代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呈衰落趋势。明代宫廷专设有造像机构佛作”,专门制作藏式佛像。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由于年代和制作地区域文化的差异、教派不同和艺术传承不同,又形成永宣式金铜佛造像、藏西风格、藏中风格、藏南风格、藏东风格等式样。

明代嘉靖以后,特别是万历年间,汉地造像又独盛一时,造型多头大身长,体态丰满,传世品较多。明代的汉传佛教造像特别是中早期造像,比例较适中,身躯饱满,线条流畅。永乐时期是明代宫廷造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佛像带有印度、尼泊尔艺术特点,姿态优美,形象妩媚,气质高雅,尤其突出的是莲花座上的莲花瓣,细长饱满,劲健有力;后期造像受汉地艺术影响,面相宽平,莲瓣宽肥。宣德时期,宫廷造像在承袭明永乐后期风格的基础上,略有一些变化。造像躯体趋于肥胖,面相更趋汉化,莲花瓣更加宽肥饱满,莲瓣头部的卷草纹更加繁复,衣纹质感也更加强烈。

这些变化都与汉地艺术的影响密切相关。在永乐和宣德年间形成的风格式样,代表了明清二代最高的金铜造像水平。这种钦定的官式造像,其艺术风格为:不论佛、菩萨,其面相都丰满端庄、宽颐,脸形呈方圆,五官位置匀称,眼略俯视,表情静穆柔和,整体造型优美,金色充足,胎体厚重,衣纹是汉地常用的写实手法,质感较强,它为明代藏传金铜佛造像中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种。

永乐、宣德造像制作于不同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的造像也略有一些区别。比较而言,永乐造像保留的西藏造像风格特征多一些,宣德造像则西藏艺术特征要少一些,受内地艺术影响多一些;同时工艺上永乐造像也比宣德造像要精细一些。在永乐、宣德宫廷造像上分别刻有“大明水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铭款,一般刻在莲花座台面的正前方,造像的署款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汉地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

清代造像继承明代风气,精工细作,是藏传金铜佛造像的高峰期,而汉式佛教造像日渐式微。清代的佛造像在北方依然是以藏传佛教造像为主流,尤其是北京,由于清代对藏传佛教的崇奉,藏传佛教在北京的传播和影响很大,宫廷专门设立“造办处”制作佛像,藏传佛像制作兴盛。清代的汉式佛教造像的主要特征是面庞饱满,弯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佛像大都是着袒右肩式衲衣,质地显得比较厚实。菩萨像多为汉式装束,服饰贴体而轻柔,衣纹和衣饰的刻画运用写实手法,真实感较强。但是在表现手法上显得纤巧无力,缺乏艺术感染力。

清代宫廷造像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基本上沿袭了藏传佛教造像的特点,造像工艺精湛,造像精美,代表了清代内地藏传金铜佛造像的最高水平。清代宫廷造像遗存较多,特别是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深入研究藏密佛像,并亲自参与设计监制,所以造像数量较多。清朝康乾以后,由于存世的金铜佛像数量很多。所以,清晚期宫廷造像反而少见了。在流传品中也有许多做得很差的,不一定为官造。康熙、乾隆时期的造像特点:康熙年间制作的金铜佛,面相庄严,五官匀称。菩萨的比例适中,面相端庄,身材匀称,富丽堂皇,造像注重写实手法,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乾隆年间制作的金铜佛,脸型偏方,面相饱满,额头宽而隆。眼睑下垂,弯度很大,呈俯视状,鼻子呈三角形,显得有些生硬,嘴唇短而略显厚。

内蒙古金铜佛多为清顺治至乾隆时期的作品。内蒙古金铜佛造像的面庞宽阔,双目平直,颧骨突显,表情憨厚。冠饰及肩花大而繁复,又喜嵌松石、玛瑙和青金石。台座多为仰覆莲瓣。内蒙古系统造像的产地包括呼和浩特、北京、承德等地,国外学者又称其为内蒙古察哈尔式,即流布于呼和浩特、包头、集宁、张家口以至甘肃省、青海省一带的造像式样。

漠北是指清代漠北喀尔喀各部所在地区,其造像风格始创于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洛桑丹贝圣赞,世称“丹巴体系”。源自藏中风格,特征是面容端丽,上躯挺直,肩胸宽阔,腰部收敛,衣饰精美。佛像多穿袒右肩式大衣,菩萨下穿裙。菩萨像的装饰略多,胸前挂长珠链。台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束腰不深的高台座,仰覆莲瓣交互排列,紧贴座壁,底边呈卷唇状;另一种是鼓形莲座,上敞下敛,莲瓣层层包裹,但多扁薄,这种台座是喀尔喀造像的特色。

清代的金铜佛造像特征是:金铜佛造像继承明代风气,主要以宫廷、藏族地区的佛教造像为主。藏传金铜佛造像在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数量较多,不乏精品。宫廷造像以小型居多,造像严格遵循西藏佛像的比例和标准,姿态生动、造型端庄。从造型、配饰上看,佛陀、菩萨、上师、护法等造型精美、特点突出,服饰上浮雕珠宝,工艺精湛。好的,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订阅我们,和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资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