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支供

七支供是整个大乘显宗和密宗最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积累资粮是成就佛果的必经之途。

关于佛教中常见的七支供,很多的师兄是不太理解它的意思,也不知道指的是什么,因此就会给修行带来一定的阻碍,那么下面就关于佛教七支供指的是什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佛教的七支供是指什么

佛陀指出,欲成佛果,必须使得福德和智德俱圆满。因此,诸菩萨摩诃萨在诸多劫中,修行种种法门,其实都是在集聚福德,增长智德。

集聚福德,用佛家的语言来讲就是积累资粮。在无量法门之中,“七支供”是其主要精髓。众生可以通过七支供来迅速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修持七支供,无论对于现世及未来世,都有不可思议的益处。七支供是指顶礼支、供养支、忏悔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祈请不入涅槃支、回向支。

1.顶礼支

“顶礼”就是对于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大菩萨,以无比之恭敬心及清净的身口意,行至诚之礼。佛经记载,顶礼诸佛菩萨,其福德甚大。

2.供养支

对诸佛菩萨供养,一是培植对于诸佛菩萨的恭敬之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于外物的舍离之念。供养时可以供养花,也可以供养水。正如佛陀在《金刚经》所说:“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四千八百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佛教的七支供是指什么

3.忏悔支

众生在无量劫之中,由于无明贪嗔痴三毒炽盛,造了无量恶业。那么就可以在诸佛菩萨及一切圣众面前,至诚忏悔,以消除罪业。正所谓:“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4.随喜支

随喜法门是一种十分好的法门,随喜就是见到别人行善或者修行时,如同是自己在做,从而感到十分欣喜。随喜是积累资粮最快也是最容易的法门之一。

5.请转法轮支

一灯可以破除万古之暗,使光明照世。佛智正如灯火一般,可以破除众生的愚痴,使之走上觉悟之道,转凡成圣。因此我等应当以至诚之心,劝请诸佛菩萨及善知识,深悯一切众生,而转正法轮。

6.祈求不入涅槃支

有佛住世,宣讲佛法,则世间的众生就能进入解脱之道。诸佛要示现涅槃之时,我等应当至诚劝请,祈求诸佛在未来之中长久住世,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勿入于涅盘。

7.回向支

会向就是将自己每次所做的佛事功德,至诚回向给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祈望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早日解脱,成就佛果。通过会向,可以大大消除自己的我执,同时可以获得极大的福德资粮。正所谓:“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若能精进修持七支供,长期下去,必然会获得莫大的福德资粮,无论对于现世及未来世,都大有裨益。

佛教的七支供是指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七支供的介绍,师兄应该有了简单的了解了,其实就是代表了七种不同的供养方法,从而通过这些供养,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功德利益,去利益更多的人。

...查看更多

在学习佛法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关于七支供的字眼,但是对于七支供的来历,对于刚刚学习佛法的师兄来说,可能不是很清楚,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去了解七支供。

七支供的来历

七供或者八供是来源于佛陀时代。当时追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想供养佛陀,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供养,所以就有人去问佛陀。佛陀说:你们怎样供养国王就可以怎样供养我。那时国王出外巡游回宫,宫内的人会按照水水花香灯油果(乐)的程序迎接国王回来。因为印度酷热干燥,尘土多,所以国王回来,侍者首先端上水为国王擦洗身体,然后再端上一盆水为国王洗足,(还有一种说法是先浴足,然后奉上饮水)。紧接着为国王献上鲜花,然后点燃寝殿内照明的灯,再取香油(不是我们现在吃的香油)涂抹国王的身体,然后奉上水果给国王享用。这就是七供。八供是在七供外再加上一个音乐。当时宫廷内有乐师随时为国王奏乐。

七支供的来历

佛陀跟弟子说:如果你们要供养我,就可以用七杯水或者八杯水来代替国王的七供和八供。为什么佛陀让大家用水来代替国王七供和八供呢。因为水的本质十分干净,而且它随处可以得到,所以绝对不需要以种种恶业来换取;另外,水并不需要高价购买,故在供养的时候绝对不会生出吝啬心;所以在供水的时候,供品之清净与供养心之清净都不会产生问题。

七支供的来历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七支供的来历有了一个了解,同时也是对七支供的意思有了简单的了解,起码知道七支供是做什么的,要怎么去做,有什么意义等等,这样对自身的修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查看更多

七支供的每一种供养都是积累自身福德的一种方法,但是具体是哪七种,师兄可能不太了解,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去做好七支供的供养,下面就针对七支供分别指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支供分别指的是什么

七支供养是这些殊胜的法门之一,它包含了七种不同积聚福德的方法,而且每个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这些供养是:(一)礼拜;(二)供养;(三)忏悔;(四)随喜;(五)请转 ;(六)请佛住世;(七)福德回向。(你可以选择任何一部佛经或法本里的〈七支祈请文〉来念诵;同时,你应参照传承仪轨本文与释论,来了解它出现在你的前行的哪一部分。)

礼拜

我们以大礼拜来摧毁自己最顽强的外壳——骄慢。一个人若是充满骄慢,证悟的功德就无从增长;而缺乏证悟的功德,菩萨的利生事业就会受到阻碍。除此之外,骄慢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更会造成许多层面的伪善。

想象你将身体的数量倍增,因而有成亿成兆的“你”在皈依对境面前做大礼拜。佛陀说,这个做法能让你自己与你在想象中所做的每个大礼拜,都积聚完全等量的福德。

供养

对治悭吝的方法是做供养。悭吝根植于贫困的心态,它与物质匮乏无关;世界上有许多人身拥有巨大财富,却仍经常感到缺乏某些东西。悭吝的一个副作用是心胸狭窄,而一个心胸狭窄者与人相处,永远都发展不出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质量。

你所供养的物品毫无数量上的限制,它可以如天空般无限!虽然,“无限”的供品从我们的耳中听来,似乎就是堆积起如山的奢华物品。然而,即使只是几粒谷子,供养也可以是“无限”的——如同小男孩“月官”(Chandragomi)所做的供养。

月官的家境清贫,为免饿死,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被迫去乞食。一天,当月官出去行乞时,他注意到路旁的寺庙供奉着一尊观世音(梵Avalokiteshvara)菩萨像。他被这尊菩萨像的慈悲面容所吸引,于是把当日上午乞得的一些谷子洒向菩萨像的手上。令他诧异的是,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地供养,谷子总是从菩萨的手中滑落到地上,他再供养一些,谷子依然滑落到地上。于是,月官开始担心,是否观世音菩萨由于某个原因而不接受他的供养。他不断地朝口袋深处再掏出一些谷子来供养,直到最后一粒不剩。至此,月官感到十分沮丧,他眼含泪水、满怀歉意地向观世音菩萨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供养你了!”就在那一刻,这孩子深信观世音菩萨真的就在面前的那种专注力,让菩萨像活了起来,并且以紧紧的拥抱来安慰他。

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去做物质的供养,但对初学者而言,也许做观想供养的风险较少。当阿底峡吉祥燃灯尊者来到西藏时,他建议西藏人做水供(这就是西藏佛寺中供有许多碗水的原因),因为供养应该要彻底、全心全意地去做,不应有任何后悔之念,或担心“供养会被谁拿走”、“供品会被拿去做什么用”等这一类类的想法。对初学者而言,供养水比较容易如此做到。

在你的心眼之中,观想所有各种传统供品堆积如山,再加上任何其它你所想要的美丽的、贵重的、令人喜爱的或非凡的物品,例如加拿大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或北京的紫禁城,或京都优雅诱人的艺妓舞娘,或美国加州魁梧而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让你的想象尽情飞扬,而且不要只把供品局限在自己文化所欣赏的范围之内。

忏悔

接着,为了拆除我执的藏身之处,你要揭露、忏悔自己的恶行,这是反击瞋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把自己的堕罪深藏在幽深晦暗之处,那就好比你身患重病,却不告诉医生哪里疼痛;隐瞒如此重要的讯息,最后只会让医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你忘了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或者不完全确定何者是属于佛教观点的恶行,你也不用担心,尽己所能地忏悔即可。想象你在诸佛与菩萨面前,他们知道一切过去发生的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在他们的面前,你揭露、忏悔所有自己感到羞愧的事情与念头,以及在未来可能会做的事或会想的念头,任何一件都不要遗漏。

七支供分别指的是什么

随喜

随喜他的人好运,是一个积聚福德非常轻易且有效的方法,然而,讽刺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件事却都感到痛苦难为。

随喜有三种主要的原因:

(一) 随喜众生的快乐与快乐之因。例如,当你看到有吸引力的人,随喜他们的美貌而不嫉妒。

(二) 当你看到行善的人,随喜他们的善行,不要因怨恨或嫉妒而批评他们。

(三) 最好的是,随喜证悟与证悟之因,而不是沉溺于“证悟是否可能”或“佛果是否存在”的疑惑中。随喜他人从事证悟之因的行持,例如听闻与思惟教法,或修持禅定。

积聚福德的方式之中,随喜他人的成功也许是最简单的一种,这好似在你的四周有着大量的福德,就等着你去集结起来。看到别人做了有价值的事,你只要随喜他们的善行,就能积聚海量的福德。嫉妒,是让我们受苦的最荒谬、也是最可悲的情绪反应;要对治它,最强而有力的方法就是随喜。当你看到他人的美貌或成功时,切勿沉溺于嫉妒中,反而要随喜之;并且记住,这两种功德是他们过去世修持安忍与布施的结果。想想你所认识的每个具有良善特质的人,随喜他们所做的善事,不论是经营医院或创造美妙的花艺;也随喜他们所享有的结果,不论是名词或美貌;而随喜诸佛与菩萨的佛行事业,更是特别有力。

请转

我们处于末法时期,对于五浊恶世以及自己所有问题的根源——无明,最有力的对治方法就是祈请诸佛与菩萨转动 。

佛陀于二千五百多年证入般涅盘(梵parinirvana),因此你可能会问:“为何还要继续请佛教导我们呢?”在日常生活里,每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大部分人最先想要做的,就是请求我们尊敬或信赖的人给予帮助。在目前的状况,我们在轮回里普遍面对的问题就是根本无明,所以我们应该去请教确定能祛除无明的那个人。“但我们为何要请教佛陀?又该如何请他呢?”这是大部分人立即的反应。“他现在并未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我们要等到未来佛出世,才能得到答案吗?”很遗憾的,这样的问题完全错失了重点。

“请转 ”并不只是以世俗的方式请求法教而已,转动 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例如, 可能在你做某件平凡的事情时转动,比如正在看一出你最爱的连续剧,或见到一棵枯树,或读到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时。因为不论任何情况,只要能触动火花点燃你的悲心,以及对“此生徒劳”的了悟,都是“请转 ”。就如我们一再看到的,佛弟子常在初次翻阅神圣的法本时会有所障碍,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然而,到后来积聚了多一点的福德之后,当他们再回去阅读时,就会发现相当易于了解。这是诸佛与菩萨转动 的方式之一。

佛陀说过,每当我们心怀虔敬,他就与我们同在。这就表示佛陀不普间断地一直在转动 ,而这种教法也永不会停止。

请佛住世

请求诸佛与菩萨住于轮回而不要入涅盘,是我们反击邪见与怀疑的方法。轮回众生的心是二元分别的,而二元分别的心其本质充满怀疑,怀疑又反过来滋生邪见。心灵追求者也是如此,我们耗费许多时间,对自己的修行、法道与心灵生活的方式感到怀疑而挣扎,这可能是我们多数人都必须面对的艰巨挑战,也是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心灵旅程终点的唯一情绪(烦恼)。有人认为,我们的智能愈增长,怀疑也就更敏锐;这很有道理,因为我们愈聪明,怀疑也就会愈聪明。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在一开始便有很多的怀疑;其它的不谈,至少它会占去我们太多的时间。怀疑愈严重,我们就愈可能困在持续不断的自我谴责状态中,因而将注意力导离正见,造成我们对“因”、“缘”、“果”法则失去信心,并且腐蚀我们对缘起实相、空性、三宝等究竟真谛的信念。

“怀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侵扰我们的心。你也许会有这些困惑:“为何完成了这么多佛法修持之后,我的健康状况仍然不佳?”或者,“如果佛是遍知的,为何他不能消灭艾滋病、贫穷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他们究竟有没有法力?”、“真的有来生吗?”、“我们每个人真的都有佛性吗?”……许多类似的怀疑,只要我们听闻教法就很容易清除。不过,大部分的人也需要某种与逻辑或推理无关的启发来增强信心,例如经历了某种超凡的体验,或遇见了一位具有启发性的人物。通常,遇见一位我能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又代表佛之身、语、意化现的佛教大师,是最深刻的一种启发,也就是所谓的“眼见为真”。

我们所请求的,不只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3]的圆满诸佛住于轮回而已,我们也请求那些总持诸佛菩萨伟大功德与法教的人,以及启发众人、启发所有那些虽然不合逻辑、不切实际,却能让我们振奋鼓舞的节目与活动的人,其事业都能持续。

福德回向

最后,我们必须随时尽快地回向自己的修行与善行,才不至于浪费所积聚的福德。藉由将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的究竟快乐与证悟,我们不仅保障了福德的安全,也保证它会如银行存款的利息般持续累积。因此,我们的善行就会成为自己的成佛之道。假使我们不立即回向,这些福德资粮可能就会被突发的瞋火,或任何其它折磨我们的极端恶行或恶念,烧毁殆尽。

七支供分别指的是什么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七支供分别指的什么有了简单的了解,也知道了这七种供养的功德是很大的,特别是对自身来说,可以更好的去修行,领悟佛法中的智慧。

...查看更多

七支供是什么意思

在学习佛法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关于七支供的相关信息,但是对于七支供的意思,师兄可能还不是很...
https://m.lengyanks.com/otgopic/bqhzg/179813.html

如何理解七支供

关于经常会看到的七支供,师兄是需要了解的,因为如果正确的做好七支供的供养,那么是会有很大...
https://m.lengyanks.com/otgopic/bqhzg/179814.html

如何修七支供

七支供的功德是很大的,但是要怎么去修是师兄要注意的,不能盲目的去修,不然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https://m.lengyanks.com/otgopic/bqhzg/179815.html

什么是七支供

在修行的时候,碰到了不明白的问题,是一定要去弄清楚的,这样才能让修行更加的顺利,其中七支...
https://m.lengyanks.com/otgopic/bqhzg/179816.html

修“七支供”仪轨

修七支供的功德固然很大,但是师兄也不能盲目的去修,除了要保持一个虔诚的心之外,还要按照正...
https://m.lengyanks.com/otgopic/bqhzg/179817.html

怎样供七支供

正确做好七支供的供养,是有非常大的功德的,但是对于初学佛法的师兄来说,是不知道要怎么样供...
https://m.lengyanks.com/otgopic/bqhzg/179818.html

结语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