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佛学的时候,有的师兄很喜欢去看一些代表性人物的故事,通过故事可以对他们有一个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在众多人物中,文偃禅师的故事就有不少师兄在了解。为了对文偃禅师有更多了解,下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文偃禅师的故事吧!
云门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为云门宗初祖。
幼年即切慕佛门,从嘉兴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遍览诸经,深究《四分律》;后至睦州,因顿折一足而开悟,
继参学于道明禅师门下。又谒雪峰义存禅师,依住三年,受其宗印。
游历天下,遍访高僧大德,参究印证,声名渐着。
于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道风愈显、法化四播,遂成云门一宗。其机锋险峻,门风殊绝,禅林中有「云门一字关」、「云门三字禅」之美称。
留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和《语录》一卷行于后世。
唐末五代时的云门文偃禅师(公元八六四──九四九年),祖籍浙江嘉兴,俗家姓张,是东晋齐王司马冏的部下东曹参军张翰的十三代孙。虽然他出身贫寒,还要经常出坡洒扫,但是,先天所带来的灵秀之气和聪明智能的上根利器,使他在十二三岁时便看破红尘,在自己镇上的空王寺中出家,跟从志澄律师学习律部经典。他天资禀赋极高,反应敏捷,辩才无碍,深得志澄律师的器重和赏识。二十岁远到常州的毗陵坛禀受具足戒,之后又回到志澄律师处继续研究律部并加以修证,时常帮助志澄律师讲解经典,尤其对《四分律》等经典的深奥意蕴有深刻的钻研。
数年之间,他已经彻底明白经典中的真谛,不仅精通戒律的内容和精髓,而且能够清净严肃地身体力行。之后,他便离开自己的启蒙恩师,开始到各地游学参究。他先去参拜的是揖世高蹈、不肯随俗的睦州道踪禅师,道踪禅师的风格就是不容学生落入妄想,而要当下觉悟。文偃连续三天去敲门,他才把门打开一条缝。文偃一脚踏进门里,道踪便一把揪住他的前胸要他说。他正要说的时候,道踪便说了一句『秦朝时候的毂辘钻子』,一把将他推出门去。道踪关门关得急了,文偃的一只脚还夹在门里,就在这一阵疼痛的当下,他恍然大悟,于是便归从睦州道踪禅师修行。
三年之后,道踪禅师看他勤奋好学,天资颖悟,气概不凡,堪当大任,便引介他到雪峰义存禅师处参学。他听从师命,离开睦州,来到雪峰山参拜义存禅师。数年之间,温习研讨,心心相印,深得义存禅师的精髓。然后,便游历天下,遍访高僧大德,曾参拜过洞山、曹山、疏山、天童、归宗、灌溪等,研究印证,声名渐大。后来到了广东韶州灵树如敏禅师那儿,如敏禅师拜他为上座。贞明四年(公元九一八年),如敏圆寂,他继承法席,担任灵树寺的住持。其间,他屡次被南汉皇帝请入宫中说法讲经,深得皇帝的钦仰敬服,并御赐名号为「紫袍大师」。同光元年(公元九二三年),他迁徙到韶州的云门山,创建了光泰禅院,道风越来越显著,天下的禅僧蜂拥而来。云门宗便由此而发扬光大。
云门宗的宗旨包括在三句话中:「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等,世称「德山三句」。首句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物相即是法相,法相即是物相;而且都在自身,莫要外求。二、三句是接济印证学生境界的方法,一是直下承当、断绝妄想,一是因材施教、随机度人。他常以一个字来截断学生的妄想情识,禅林称做「云门一字关」。当然,因为太快猛、太急切、太出乎意料,所以一般人都觉得他的门风高危峻险,难以接近。为此,他所接引的学生大多都是所谓的上根利器,一是一,二是二,含糊不得。他的法嗣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六十一人,都很有造诣和名声。乾和七年(公元九四九年),文偃大师圆寂,南汉皇帝敕赐为「匡真禅师」,宋太祖赵匡胤则追谥为「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