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澳洲媒体报道,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上月23日亲自向肖尔黑文市长支付约416.2万澳元(约2040.5万人民币)的支票,以结清购地款项。原来,该项目计划建造一座少林寺澳洲分寺,一间四星级酒店,一所少林功夫学院及相关配套设施,总费用预计17.6亿元。
众所周知,释永信在将少林寺商业化运作方面可谓炉火纯青。而在内地对岸的台湾地区,同样有不少佛寺庙宇,那么,相对于如少林寺这样的商业化寺庙,台湾地区的佛寺又有何特点?
1、 头柱香
抢烧头炷香近年愈演愈烈
烧香拜佛祈福是中国人的春节民俗。 烧头香 在信众看来,代表 第一个与佛菩萨零距离接触 ,象征着最虔诚的朝拜,以期神灵庇佑,全年好运。于是,大年初一六万人赴雍和宫祈福,排队三天三夜 抢头香 。谁料 头柱香 已成一门生意。
春节之前, 寺庙头香 赫然在淘宝网全球首拍,成了一种特供奢侈品。而春节刚结束,最劲爆的新闻是,湖北千年古寺发生住持之争,女法师被群殴喋血,紧急送医,被指为上演了一场佛寺版《狼图腾》,或尼姑版《雪妖魔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岛内春节也有经久不衰的 抢头香 民俗,子时寺庙门一敞开,大家蜂拥而上希望第一个将香插在香炉里,有拔得头筹的好彩头。但台湾没有寺庙把 头香 待价而沽,更不敢干公开拍卖 佛教供养三宝 的荒唐之举。台湾民众春节去寺庙烧香,不仅捐钱积德,也有机会领到祈福红包,一些寺庙还直接给前来祈福的民众派发红包。
2、佛寺的 捐 与 施
海峡两岸佛教同宗同门,都敲木鱼念 阿弥陀佛 ,差别在哪里?大陆佛寺 捐 字当头,内地佛寺这些年的热词是 烧头香 、 开光 ,是 名山被上市 、 寺庙被承包 、 僧尼被假冒 ,民众感知最多最深的是掏钱捐功德箱,至于佛寺收钱做了什么功德,你不知我不知,寺庙财务成了脱离监管的盲区。
而台湾佛寺 施 字为要。其佛寺热词是佛光山 人间佛教 、法鼓山 人间净土 、慈济会 济世救人 、中台山 佛法五化 ,大德高僧让袈裟飞起如莲花飘香,一件件人间功德,一桩桩慈悲善行,享誉华人世界。世界各地天灾地变,总有台湾名寺信徒现身救助,心存善念,给人温暖、给人信心,人间菩萨就在眼前。
3、佛寺与权力
在内地,不少佛寺方丈或主持都是政协委员身份,与权力沾光,搞商业运作,是寺庙(公司)董事。而在台湾地区,佛教可以有发行量很大的佛教刊物,有收视率很高的佛教电视台,可有信众庞大的四大山头。台湾的星云大师、证严法师、圣严法师等大德高僧,影响大、功德大,可以不看权力眼色、不担任任何官方职务。
4、佛寺信仰
寺庙是寺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的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商业化,推开了千年古刹的门。每天上亿信徒去祷告、祈福,催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宗教市场。寺庙道观如雨后春笋,四处兴建,香火、佛像等宗教用品产销量巨大,公众参与宗教活动热情高涨,各大名刹人声鼎沸。很多景区千方百计跟宗教攀关系,巧立名目建小庙,以此为卖点招揽游客,以图一本万利。地方立项修建寺庙,已成经济平台。 承包、股份、上市 成了寺庙 新三宝 , 发展旅游、打造名片 成了寺庙 新袈裟 。寺庙敢于僭越红线,屡屡破 戒 ,变成了某些人收敛钱财的宝地,变味变质,背离了佛教宗旨。
5、佛是什么?
佛,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本来是 佛陀耶 ,中国人喜欢简单,就取前面一个音节,后面给省略了。佛的本意,是觉悟的意思。佛就是一个觉悟的人。菩萨也一样,本意是 菩提萨埵 ,简称菩萨,玄奘法师翻译为 觉有情 ,也是一个觉悟的人。而佛菩萨觉悟的,就是佛经里常说的 诸法实相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其范畴基本包含了几乎所有现代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以及不在科学范畴内的神学、玄学、灵学等等。
结语:
宗教决定了文化,文化决定了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性格决定了民族的命运。中国寺庙需要的恰恰是一份安祥,而非匍匐于权钱之下的人声鼎沸。许多所谓信徒抢头香、烧高香、大香、天价香,以为代表信佛越虔诚,功德越无量,其实功德不是表现烧香拜佛上,而是慈悲行善的积累过程。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