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念佛法门,如苍天普盖大地,又似大地普擎苍天,没有一人一法,能超出在外。不在其中的,如《华严》全经,虽有五周四分(因果结构)的不同,用因果二字,全都包括无余了。四十一阶位的因地心,没有一心而不趋向果地觉;四十一阶位所修的种种法行,难道不都是念佛法行吗?而在经的末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土,是全经的一大关键要点,不是这样吗?再说《华严经》,以万种行门的因地花,庄严一乘佛果,这万行不是念佛行吗?《华严经》有婆须密女、无厌足王、胜热婆罗门等无量门,但都是显示法身佛的境界。这无量门,不就是念佛门吗?《法华》这部经,从始至终,无非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不是始终唯一的念佛法门吗?《楞严》最初显示如来藏性,明确成佛的真因啊;其次挑选二十五圆通章,展示成佛的妙行啊;后面历数六十圣位(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圆满菩提,回归本来面目本无所得,证佛地的极果啊。背离这六十圣位就成为七趣(六趣加仙趣)沉沦,趋向这六十圣位就洞明五魔(天魔、烦恼魔、上行魔、五蕴魔、死魔)扰乱。最后说道:有人身犯四重戒(杀盗淫妄),十波罗夷重罪(十重戒),瞬间就经历这里和他方的无间地狱,乃至所有十方的无间地狱,没有不经历的。如果能够生起一念将这个法门,在末劫中开示没有学佛的人,这个人的罪障随着念头消灭,变换他在地狱所受的苦因,转为安乐国(净土),这就是至始至终的,唯一的念佛法门啊。总论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无非是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难道不是总括一大念佛法门吗?至于禅宗,达磨大师从西边来中国,只是说:“直指人心见性便了。”而说到成佛,不是宗门也是念佛门吗?所以合计二派(南岳、青原)五宗(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一千七百个公案。,不过是指点当前人当下的本源心性,显示本有的清净法身。法身横徧十方竖穷三世,无所不在,而参禅人,须要时时现前法身,刻刻相应法身,这哪里不是念佛法门呢?至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一棒打杀,与狗子喫”等语,都是显示法身向上的胜妙方便,是真念佛啊。往往无知的人,认为宗门中的人,不应该念佛。这不但不懂念佛,哪里真懂禅宗呢?不但宗门和教下两门是这样,就是普天之下,士农工商,各种学术流派,纵然不想念佛,不知佛法的,也不能超出念佛法门以外。因为他们去来动静,都是遵循这条道,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不知道啊。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唐朝齐己诗,禅宗公案引用),“夹路桃花风雨后,马蹄无地避残红”(大慧禅师)。
一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的通途;二是把深切信愿,持佛名号,作为净土法门的正宗;三是把摄心专注而念,作为下手的方便;四是把制伏现行的烦恼,作为修心的要务;五是把坚持四重戒法,作为入道的根本;六是把种种的苦行,作为修道的助缘;七是把一心不乱,作为净心的归宿;八是把种种的灵瑞,作为往生的证验。这八种事各个应该痛切的宣讲,修净业的人,不可不知啊。
众生之所以轮回,是因为六道啊。其它道的众生,被惊瞋苦乐所障碍,没有机会趋向佛道;而可以调整心虑,趣向菩提的,只有人道能够罢了。但是失人身的时候,如大地土那么多;得人身的时候,如爪上土那么少,人身哪里容易得呢?人道的众生,从出生到壮年,直到老死,眼睛见到的,耳朵听到的,无非是世间的尘劳生死业缘罢了,佛法哪里容易听闻呢?得人身已经很难了,何况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其难;听闻佛法已经很难了,何况听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尤其难。多么幸运而能得到难以得到的人身,多么幸运而能听到难以听到的佛法,但听到却还不肯信,难道不深为可惜吗?不信的暂且不说。就拿信的来说,信而没有愿,就等于不信啊;愿而不实行,就等于没有愿啊;行而不勇猛,就等于没有行啊。行之所以不勇猛,是由于愿不深切;愿之所以不深切,是由于信不真诚。总之生起真信是很难的,信果然真诚了,愿自然能深切;愿果然深切了,行自然能勇猛。真诚深切的信愿,加上勇猛努力实行,决定能生净土,决定能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能成佛。既然往生净土了,无始大劫以来的生死业根,就从此永断,就一生成佛了;至极尊贵的无上妙觉,就能圆满成就。这一念真信所关系的,难道是浅浅的吗?如果不是障道的缘很薄,生死的业很轻,久远种有善根,过去的善因深厚的人,怎么能够呢?然而我们无量劫以来,业力的轻重,善根的深浅,都不得而知。但是业力是由心转变的,善根在于人的栽培,所以宏法的人,不能不善巧方便,恳切开示;而学道的人,不可不努力奋发,勇往直前,只要一句话听进去,一念触动心灵,都可以转变业力,都能栽培善根。而虽然听闻种种紧要开示,都没有一个字听进去;虽然遭遇种种逆顺境界,从来没有一念想奋发,这是真正的业力深重,真正的善根轻浅,那也无可奈何了。现前的一念心性,本来与佛是同体,佛已经很久就悟了,而我还在迷中;佛虽然已悟,也没有什么增加;我虽然还在迷中,也没有什么减少。佛虽然没有增加,因为随顺自性,受大法乐;我虽然没有减少,因为背离自性,遭极重苦。佛在同体的心性中,虽然受法乐,但因为感同身受的大悲,没有条件的大慈,念念不忘我,念念摄化我。我在同体的心性中,虽然遭有众苦,不知仰求佛的救助,不知想念佛的救助,只是追逐外境生起妄心,循着世间常情造业,无始大劫以来,五逆十恶,种种的重业,什么不造呢?三途(畜生饿鬼地狱)八难(佛前佛后、无想天、北俱卢洲、世智辩聪、盲聋喑哑、地狱、饿鬼、畜生),种种的大苦,什么不受呢?说起来可以惭愧,想起来可以怖畏。设想如今再不念佛,依旧埋头造种种的业,依旧从头受种种的苦,可以不惭愧吗?可以不恐惧吗?现今已知佛以大慈大悲,在念念中想念摄化我,那么我现今想要深感佛恩,所以应念佛;一直在长劫中白白受了众多的苦,想要脱离众苦,所以应念佛;已造的业,无可奈何,未来的业,可以再造吗?想要生惭愧心,所以应念佛;同体的心性,过去本有,现今就没有?只是欠缺悟证罢了,想要悟证心性,所以应念佛。因为有求悟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因为有惭愧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因为有畏苦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因为有感恩的心念佛,念佛必定迫切。我不念佛,佛尚且念我,我今恳切念佛,佛必定更加念我了。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势至圆通章》)这是大士亲自证到的境界,吐心吐胆真诚相告的话啊。我如今念佛,必定能见到佛,一旦见到佛,便脱离众苦,就开悟有望。果然能开悟,便可以一下子痛洗已往的惭愧了,佛还可以不念吗?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心本来就有,妄性本来是空。一切善法,自性中本来具足,但是因为长久在迷中被污染的缘,没有断绝本空的妄性,没有证到本有的真心。善法本来具足而没有修证;佛本来是而没有成就。如今要断绝本空的妄性,证到本有的真心,修证本来具足的善法,成就本来就是的佛,而随顺觉悟清净的缘,求得直捷痛快,最迅速最圆满的,没有比持名念佛这一修行更适合了。因为能念的心,本来是全真就成妄,全妄就是真;所念的佛,也本来全德就立名,全名就是德。能念的心以外,没有别的所念的佛;所念的佛以外,没有别的能念的心。能所两个都是虚妄,心佛是一体,在念念中,完全伏断五住地烦恼(见一处、欲爱、色爱、无色爱、无明),完全转灭三种杂染障碍(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染),圆满破除五阴(色受想行识),圆满超出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圆满清净四土(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圆满净念三身(法报化)。圆满修证万种行门,圆满证语本有真心,而圆满成就无上妙觉啊。一念如果是这样,念念都是这样,只要能念念相续,那伏断修证,有不可思议的结果了。用这全佛的心,念全心的佛,那就是实有自心本是佛的全部威德神力,在暗中熏染加被罢了。一句佛号,不夹杂其它缘,十念功成,顿时超越多劫,对这样的法门不信,真是同木头石头一样,舍掉这个法门修别的,不是颠狂就是愚痴,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什么可说的?
问:“各方都有净土,为什么专门称赞西方净土、求愿往生呢?”答:“这不是人间老师的意思啊。而是佛的金口玉言,分明指示的原故;大乘显密所有经典,共同指归的原故;让初发心的人专注一个境界,三昧就容易成就的原故;四十八愿作为缘,缘太强的原故;十念作为因,因很殊胜的原故;佛与众生,偏偏有缘的原故。”这个世界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老幼善恶等人,当他们处在极其顺逆苦乐境缘的时候,多半都会由衷地从内心发起,冲口而出,念佛一声,并且不念佛则已,凡是念佛的必定念阿弥陀佛。这是谁促使的呢?就是众生长久蒙受佛的教化,长久蒙受佛恩,与佛缘深厚的原故啊。而且这部《阿弥陀经》,鸠摩罗什(东晋时期佛学翻译家)最初译成,庐山东林寺慧远祖师,就与一百二十三人,缔结社团念佛,那一百二十三人,先后依次渐渐化去,临终都留有瑞相感应。虽然是鹦鹉这样的鸟类,八八儿(鹦鹉名)念佛,死时都有瑞相,这不是众生与佛的缘深,是什么呢?又有《无量寿经》说:“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愿力。特留此经。更住百年。
广度含识。”那么不留其他经典,却唯独留下这部经典,难道不是因为这个法门,下手容易而摄受众生根机普遍,入道稳当而获益快速吗?因此可以知道,时间越往后,这个法越适合未来众生根机了。世间的众生,正当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号叫父母,呼天唤地,却不知父母人王天王等,并不能救我的生死,断我的轮回,因为他们同样是在生死轮回中啊。三乘的圣人,虽然已出离生死,但没有大悲心,对我没有益处;那些大菩萨们,虽然有大慈悲心,因为他们的心证各有不同的层次,不能普遍利益众生,满一切愿;十方所有的佛,虽然都已证穷法界,但我感应他们不容易,纵然感应见到,不过暂时离苦,总不是究竟。唯有阿弥陀佛,只要能见到,就顿时脱离生死,永断苦根了;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应当尽心竭力的。我曾经有偈说:“世间出世思惟徧,不念弥陀更念谁?”然而念佛不难,难在持久,果然能够坚持这一念,如生铁铸成,精钢造就;如一人与万人对敌,千圣也阻挡不住,万牛也拉不回头。如此长久下去,必定能感通相应。如果不能如此用心,就认为佛的话没有灵验,佛心难以感应,怎么可以呢?只要有一念感通,就顿时出离生死,直接登上不退菩萨地位,稳稳地成就佛果,难道能改变吗?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