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末法时期如何做一个修行者(二)

发布时间:2024-11-02 05:16:30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末法时期如何做一个修行者(二)

我也知道,有人想要学更多的东西,每个人都想抓住很多东西,想要更上一层楼,所以我继续地谈下去。

你本来是一个律师,你觉得这样不够,所以你修小乘,你可以成为小乘修行人;若你仍不满意,我想,这是可以的,你能这么做。换个角度来说也很简单,就是在前面谈过的“不要伤害别人,和放弃伤害别人的原因”基础上,帮助别人,同时积聚帮助别人的原因,这种修行就是大乘的修行。这里头包含着“无私”,就是“没有自我在的”。

如果我们想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这件事并不难。举个例子来说,大庭广众之下,看到一个乞丐或极需救济的人,在此情况下,任何人都能毫无困难地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千元大钞放在他的手里,但做这件事可能跟自私有关。“要帮助别人,同时是毫无自私地帮助别人”是非常因难的,这是表现在非常微细的事情上。怎么说呢?比方:因今晚空间不够,可能有这样的事会发生:也许有人想坐在前面,但前面的人却不想放弃他坐的地方,此情况下,我们就是没准备好要帮助别人。

当我谈到“帮助众生”时,并不是要大家去做一件大事:如去非洲帮助那些饥民什么的,我说的是一种基础的修行方式,是对于在每一天每一分钟所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或东西。举个例子来说,把你的座位,让给一个最想坐的人。我在此对这些坐在前面位子的人,感到很抱歉,我不是要讲前面的人怎么样,我也无意伤害别人;可是当大家听到时,心里是不是觉得不太舒服呢?这也是我们得检查的事情。

当我们听到这里时,是否觉得不好意思呢?是否应选后面一点的位子呢?如果我们那么觉得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明自了,我们的确有点自私。又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此完全是顾着自己的面子。我以上所谈的都是活用的方法,这也就是每一天的生活。

今晚,我不打算谈很高的哲理和“空性”、“般若”这类等等。现在,在大乘之上,我们也许想再上一层楼,想着一个金刚乘的修行者。这就表示了我们可以做律师,可以做小乘的修行人、大乘的修行人、金刚乘的修行人,我们可同时这么做,这是没有问题的,很简单,就是“你对一切的众生都要有清净的见地”。但换句话说,这也可以是很难的,如果我们没有如此的净观,我们认为自己是观世音菩萨,那又有什么意思?这一切的观想,在藏文中是表示“增加你的净观”或“清净的见地”,这种净观,在金刚乘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座的人,很多是竹千法王的弟子,在竹千法王领导的竹巴噶举派中,非常非常重视这种净观。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净观,却想“我是观世音菩萨”,我想若自己老是如此做,一定老觉得自己孤独。

“我在此”、“我有四只手”、“别人又不太亲近、又难看”、“又想从我这儿要很多东西”,以上,都不是金刚乘的办法的。我们必须把净观用于每一个众生的身上,每一件事、每个时间、每个地方,如果你都能真正的产生净观,这种清净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打扰得了的。

这种不会被打扰的特性,就是我们所说的“金刚”物质的金刚,即我们手里的物质金刚,不但不是不受打扰的,本身还需要别人来保护它,真令人丢脸。

什么是真的不受打扰?我们知道一切事情是“清净的”,当我们知道一切事情是清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对的,因为我知道每件事都是清净的。举例来说,我们若把仁波切误认为某一个人,此时,由于我们的误解,将会对于认识他的人形成了打扰,但如果我们认识他的样子就不会形成打扰。

所以在此末法时期,可以同时作小乘、大乘、金刚乘的修行人,如果我们希望同时做这三类的修行者,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强调菩提心,一般而言,佛教里面的修行人缺少菩提心,尤其是修金刚乘的人。为什么修金刚乘的人总是缺少菩提心呢?因为修金刚乘的人借口特别多。

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过,释迦牟尼佛曾讲过,如果有一辆车子,车上有五百个大阿罗汉,像舍利弗的大阿罗汉,这时释迦牟尼佛也许会来用他的脚趾头拉车子,但是释迦牟尼佛也许不会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五百个大罗汉加起来的功德,可能还请不到释迦牟尼佛。可是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讲过若一个人发菩提心或甚至一个人曾听过菩提心的教授,这样的人坐在车上释迦牟尼佛就得来,用脖子来拉这辆车子。

在很多经典里头都很重视菩提心,我们一定要赞美它,为什么呢?因只有菩提心,才是真正关怀别人。是不是真正关怀别人?你会说我关怀别人。菩提心有最终最究竟的关怀,有很多人认为菩提心会让我们觉得悲哀,我认为大概是我们看多了眼睛细长的佛像之故,真正的菩提心应该会带来很多很多的快乐,菩提心是让我们舒服松弛的东西。如果没有菩提心,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建一个塔,在此情况下,必须把一切所有事情完成,才算是建完了这个塔。在此情况下,这个塔永远不能完成,因为这永远是一个憧憬。

但是如果我们真有菩提心,就算是刚发心想建一个塔时,此时我们即充满快乐,因为我们的愿望没有一点点自私在里面。对于那些有菩提心的人做什么都很容易,没有所谓失败,因为当我开始说“希望众生如何时”,这种外在的失败,实际上不算什么;并不表示这菩萨很懒惰,还是要努力去做,这是一个没有目标的旅程。

为什么菩提心这么重要?另一原因:因为菩提心有很多很多的慈悲。多半的人对慈悲有错误的见解,多半人觉得慈悲心是替别人感到难过,这原因也许是英文对慈悲的定义,中文定义是否也如此呢?慈悲并不是为别人感到难过,真正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心境,这种心境是没有任何的分别区别,没有任何偏颇的意见,所以叫作“慈悲观”,心中平等的见解就愈强,所以由此可知慈悲也是修静观的方法,因为我们愈修慈悲感觉得外面的一切都平等的。我很强烈地建议大家,希望大家多修慈悲观。在大乘中,慈悲和空性几乎一直是同时谈到的,我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到为什么大乘同时谈到二者,我说:我能确定在座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什么叫空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空性”是佛教最高的教授,因我们觉得这个是属于比较高级的,而且我们认为如果在公众场合问这类的问题,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很好的学者。同时也许因为我们每次想到空性时,都会认为空性给我们什么都不必负责的舒坦。我认为如果真正想知道空性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修慈悲观,因为它会自动带你到空性之中,因为那种平等是和空性一样的,所以做一个时同时就给我们带来了空性。

对目前我们来说:空性对我们只是一个概念,至于如何产生空性我们都不知,但至少我们知道怎样修慈悲,所以要试着有慈悲,愈慈悲是最好保护。这个人就算不戴沉重的金刚绳,一个有慈悲的人他永远是被保护的。

如果我们可以每天修慈悲,每天若不能,一个星期作一次或一个月做一次,若连这个也不能,那就一年做一次,只要做一分钟,我只要求一年做一分钟,这要求不过分吧!只要求你一年修一分钟,你只要你一年做一分钟,就算你拿什么证书来,我也一定会在上面签字,我保证就算你修这一分钟,你也一定会改变。我们修仪轨,我们认为你是平等,如果我们中没有慈悲,那这永远都是建立你的自我。

你去过“健康俱乐部”,或洗蒸汽浴,或做各种运动,或去很多地方锻炼身体,这样作是为了使我们的身体好,使我们的身材美,修仪轨可以有很多“精神上的肌肉”,但不是好的,是不好的肌肉,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精神上的肌肉充满了自我,我们会想“我是嘿鲁嘎”、“我是金刚瑜珈母”、“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们会认为就算把世界翻过来也可以做得到,但实际上我们什么也作不成。如果修这种仪轨,而没有慈悲,如果如此做,我无法描述出你下辈子生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没有慈悲,就有很多自私,而又去修这种仪轨,以自私为出发点去修仪轨,所以佛曾说过以自私为出发点去做任何事,任何事都会产生许多恶业。有人跟你说你想发财,你就修财神;你要做这样你就修这个法;你要成为那样,你要修那个法;可是好像没有一样是实现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永远富有,没有人永远健康,为什么?因为修法时没有慈悲。因修法时总是想着我们的身体、财富、这个、那个,这完全是自私的。虽然如此,在这末法时期只要有人肯把仪轨拿出来念一遍,也已经不错了,因多半的人修仪轨,只不过因为已经发过誓了,因发过誓没有办法,想不念却不得不念,卡在中间,就好像是被人牵绊住了。慢慢这个就变成我们罪恶感。我几乎可以猜到在座有一半的金刚乘的修行人,一定秘密在心里希望把仪轨去掉一半不要修它,这样讲当然是开玩笑的。这么讲只是告诉大家我怎么想,因为我一直想做这样的事,因为修那么多的法实在是件很麻烦的事。我们老实说,当每天我们把仪轨修完的时候,尤其在早上的时候,难道不曾觉得“啊!好轻松”,或者会觉得“啊!我觉得很难过我怎么把法修完了,我要再修一次”,在修完法的一天之中,可曾怀念过法本呢?

我们总觉得今天修完了法好轻松,从这里我们可知,我们不是一个好的修行者,在此情况下我们根本就不该开始。可是问题在于:我们修仪轨后,此种修仪轨成为我们减轻痛苦的原因。在我们生命之中很多件事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对于某件事好像上了瘾,最先我们觉得没什么关系,可是隔了一阵子,这种上瘾的事就叫我们反悔了。然后我们就想找一件事来解决使我们反悔的前一件事。接着我们就对第二件事上了瘾,所以在此情况下,如果对佛法上了瘾,那不太好,不要对佛法上了瘾,只要去修。我认为我(今天)讲得已经够多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