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能给我们带来吉祥的福田,哪个福田呢?僧田,就是僧人的“僧”,福田的“田”。什么叫僧田呢?就是“处众和同”,大众在一起能够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要“处众和同,敬顺无诤,互相恭敬”,顺着佛法一起去修,互相没有争执。不光嘴没有争执,内心也没有争执,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名僧田”。这个恭敬供养很有说法,怎么来恭敬?因为在八福田中有佛田,有圣人田,还有僧田。僧田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末法时期僧田尤为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末法时期佛不在了,所以僧既代表佛去弘法,又要解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包括佛法的戒律,并以身示法。所以僧田就成为我们末法时期最重要的一个福田了,因供僧的福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吉祥。
在佛陀时代,印度王舍城的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商人因为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一家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居、亲属借些钱财维持生活。因为她家太穷了,所以大家都管她的孩子叫什么呢?叫贫生童子。
这个贫生童子渐渐长大,并且学会了谋生的本领。有一天,他跟着同学偶然来到佛陀的竹林精舍,竹林精舍就和我们现在的寺院是一样的,那时候叫精舍。在竹林精舍门前的廊下,画着各式不同的画,包括天、人、地狱、鬼、畜生,种种的形态。有的使人害怕,有的使人恐怖,有的使人欢喜,有的使人向往。他就请问僧人,是什么原因会这样?僧人就给他讲解了为善生天,为恶堕落的因果道理。这个贫生童子看到画中的地狱、鬼、畜生都是受苦的,都是可怕的,只有天上的天人是快乐的,是逍遥自在的。
贫生童子就问:“我想生天,怎样才能使我生天呢?”
僧人说:“如果你能出家受戒并持戒的话,就可以断诸烦恼,了生脱死。即使没有证果,命终之后也可以生天。”
贫生童子问:“那出家以后要做什么?”僧人说:“一生乃至命终无亏梵行。”什么叫梵行呢?就是持戒清净,叫梵行。
贫生童子说:“我不能做,更有何业得以生天上?”他的意思是说:我这一生都要去持戒、去修行,这么受累,太苦了!我不能去做,也做不到。然后说:“还有什么原因可以生天?”僧人说:“如果受八戒或五戒,也可以生到天上。”
贫生童子想了一阵:恐怕我现在也无法做到。“除了这些,还有另外的条件和方法使我生天吗?”因为他很谨慎,连五戒、八戒他都不敢受。
僧人又说:“如果你能供养佛陀及此间的出家僧众,以此供养的功德,也可以使你生天的。”僧人就是一步一步地退着给他讲。贫生童子问:“供佛斋僧,那需要多少钱呢?”僧人说:“竹林精舍的出家人很多,备办一顿斋饭,需花费五百个金钱。”这是很多的,五百个金钱。
五百个金钱对贫生童子来说,几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回家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告诉他的母亲:“从明天开始,我去帮有钱人做苦工,一直做到赚足够五百个金钱的工资时,就拿去供佛斋僧。”他母亲非常慈祥,就答应了。
有一个大富人家为了起造房屋,要雇大批的工人,他就主动去了。富翁见他太小,本不想雇他,后来才勉强答应试用一天。但这一天的工做完之后,竟然大大地出乎富翁的意料。这个贫生童子不但善于做工,而且比其他的工人做得又快又好。尤其是他能讲故事,一边做一边讲,其他的工人为了要听他讲故事,就不得不跟他一起工作,一起进行。因此工作一天下来,同样多的工人,要比以往的工作成绩多一倍以上。
因此那个富翁就说:“好孩子,你真会做,明天一定还要来,一直工作到全部做完。否则,你要是不能够干下来的话,我就不付你工钱。”富翁也跟他讲条件,怕他不来,就约束他——你必须得来,并每天领着工人去干。
这样就做了许多日子,直到这个富翁家的工作做完了,结算工资,共计是四百五十个金钱,距离五百个金钱,尚差五十个。贫生童子非常伤心,就在那里哭泣起来。富翁说:“我也没有因为你年纪小而欺负你呀,已经把工资全部给你,难道你以为四百五十个金钱不够吗?”
贫生童子就告诉他原因,说完他的心愿后,把那个富翁感动了。富翁想:“我这样富有,也不曾想到供佛斋僧。这个穷苦的孩子竟会以做苦工的代价,用来供佛、僧。”因此他慷慨地说:“你不用哭了,我给你补足五十个金钱就行了。”但是这对于贫生童子来说,他还不能放心,他不知道加上了别人的五十个金钱,是否能够生天?他就去问佛,佛跟他说:“孩子,你会生天的,当你最初发心要供佛斋僧的时候,已经决定你将生天。”
这里说了一个很浅的道理。就是当他的心定下来的时候,这个生天的因已经形成了,因为这个孩子没有妄语。这里有个问题顺便讲一下,在戒律上也有这么一条。比如说答应供养寺院什么东西,有的供养一些物资,后来半道就改变了,不供了。实际上,这为犯什么?这为犯盗。虽然你的物资没拿到寺院去,但你答应了,这个东西就已经不是你的了,只不过是僧人的东西存放在你那儿。所以我们平时做事情一定要谨慎,在三宝前绝对不能妄语的。
有的人就常常说,我答应完了,但我还没给你拿去呢,不算数。他不知因果的厉害。因为当你答应完了,你的决定心已经下了,供不供养那东西都不是你的了,你再用的话,就犯盗戒了。我们不光对三宝应该这么恭敬,世俗互相之间也应该言而有信,以免犯盗和妄语。
贫生童子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很高兴。但他家没有足够的房间,也没有足够的椅子和煮饭的灶,煮饭的锅等等,总之没有办法把这桩供佛斋僧的大事做好。最后贫生童子想到富翁造了新的房屋,就想在他家办。这个富翁也很高兴地答应了贫生童子的要求。头一天,贫生童子便去竹林精舍,顶礼佛足,请求佛陀慈悲哀愍,接受自己的供养。佛陀默默地答应了。过去请佛应供,佛不说“好”,佛只要是不吱声就是答应了。
这个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时候问师父:“你看看,我想供养这个行不行?”然后师父没吱声,就一个劲儿问:“我供养行不行?你倒是吱声啊,行不行?”就是不放心。实际上在佛教来讲,只要不吱声就属于同意了。
以后我们供僧尽量往这个上面想。第二天一早,贫生童子就在富翁家忙碌着,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贫生童子又去竹林精舍,再度请佛及僧,赴斋应供。因为佛在世的时候,经常受一些邀请,到人家去应供。过去咱们也有过这时候,是博洛铺(注:镇名,位于辽宁省营口市下辖大石桥市)的居士请我们,我们就去了。后来一看太麻烦了,咱有寺院,还不如到寺院,居士家的环境各方面都不行。
但过斋的时候,六群比丘(专指佛在世时某六位比丘)只食用了一点儿。就是说在过斋的时候,僧人只简简单单地吃一点。贫生童子又怀疑了,又去问佛:“世尊,我见众中诸圣者不能美食,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生天?”就是吃太少了,不能很好地吃,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啊,或是对我有嫌弃等等,这样的话是不是会影响我生天?饭后佛陀就为贫生童子说法开示,也给他讲明了,说这样是不会影响你生天的。
饭后,佛陀为贫生童子说法,讲了很多的法。但是,出现什么问题呢?剩饭剩菜特别多,又给贫生童子带来了烦恼,他不知应该如何处理。甚至怀疑自己的业障太重,致使佛及僧众未能将他的供养全部接受。贫生童子怀疑,这样一来,是否能达到生天的愿望?
佛告诉他:“没有关系。”佛讲:“但施座褥定能生天。”就是你施一个座,咱们说的“褥”就是被的意思,垫的意思。你就施这么一点东西,都决定可以生天,“何况佛、僧现为受食”,何况现在已经吃你的食物了。就这个问题,我们平时感觉不到三宝的力量。特别是什么呢?就是家里有急难的时候,特别想找到一个办法来解决痛苦。最好的办法,其中一个就是供僧。
九五年行脚的时候,走到一个村子里乞食,这家有一个妇女,乞食时,我们跟她说乞点食物。她说:“不是我不给,我现在特别闹心,我的儿子出车祸了,刚才来电话说住院了,我现在一点心情都没有,给你钱得了。”我说:“我们出家人不要钱。”她说:“我实在没有心情。”因为乞食时僧人是不允许叫人布施的。乞食就是你布施就布施,不布施就算了,从来不劝人布施。
我非常能理解她说的这个情况,儿子开车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出车祸了,住进医院。这时候他母亲也不知道儿子是死是活,因为正在抢救呢。我看到她这种情况,突然有一种慈悲之心,一下就涌上来了。我就跟她说:“你儿子出车祸了,你更应该供养僧人,再去礼拜佛陀这就更好了。”她说:“我上哪儿去拜佛?我们家也不信佛啊,我上哪儿去供僧啊?”我说:“佛呢,你邻居那就供佛呢,他有个佛像,你到那儿拜就可以。你供僧呢……”正说着,外面有一个卖干豆腐的。我说:“你到外面买半斤干豆腐就行,买一点儿就可以。”后来她买了半斤干豆腐供养给我们。当她买完干豆腐供养的时候,我看她的情绪就稳定多了。
因为供僧的功德不可思议,什么抢救啊、大夫啊、医药啊……这只是次要问题。最主要的是因果能不能形成的问题,会不会有善业迅速来帮助她把因果扭转过来,这是第一等大事。所以说供僧以后,她的心情好多了,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我不太清楚,因为我们已经走了。我想佛菩萨一定会加持她,使她儿子转危为安,得到吉祥。
咱们乞食的时候有规定,没有极特殊的情况,绝不允许劝人供养。像这种哀求、叫人供养,从来不这样做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帮助这些特别困难的、有病的人,让他们来供僧,别失去培福机会。但这也得看福报因缘。我们也有师父曾经在乞食时遇到岁数大的,七八十岁了,身体不好,乞食到他家时,他说:“我身体不好,你看我走道儿都不行,我没有吃的。”有时候我们看他非常可怜,很希望他能供僧,不在乎能供多少,哪怕一口剩的也行,这样的话也会给他带来福报。有的能听劝,有的不听劝,就失去了机会。我们也觉得很痛心,但没有办法,只能随着他的福报因缘。
佛讲:你施一座褥定能生天。施一座就是给让个坐的地方,或是能给要坐下的地方垫一垫,垫块布,垫块褥子,都会生天的,何况佛、僧现在为受饮食。佛又为贫生童子说法,令他心生欢喜。然后与诸大弟子返回竹林精舍。
当天正好有五百个贩宝的客商,也就是商客,从远处来到王舍城。那天适逢城中节日,所有饮食店全部停业休息。五百个商人,找遍了王舍城,也无法求得饮食。最后听说贫生童子供佛斋僧之后,尚有大批剩余饮食,他们便来要求贫生童子供给他们,并要给钱,照价收买。贫生童子是为了供佛、僧,自然不肯收钱。五百个商人饮食吃饱以后,为首的商人为了感谢贫生童子,便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他这一问才发现,原来这个商人头领竟是贫生童子父亲的朋友。
于是商人带头,告诉另外五百商人,每人拿出一件珍宝赠送给贫生童子,表示敬意。顷刻之间贫生童子面前就堆着一大堆珠宝。贫生童子就更加惶恐了,他又害怕了,说:“我这又不是为了赚钱而办饮食,现在接受这些珠宝,能不能影响我生天?”这个商人说:“那我和你一起去问问佛。”然后商人也劝他,说:“这些珍宝是我诚心给你的,不是你要的,咱们一起去问佛吧!”
后来他们就请问佛:“可不可以收珠宝?”佛言:“可以收取。”童子又问:“能不能因为收此宝物而障我生天?”佛言:“这是花报,果报在后。”就是说你现在所得的财物,只是你供僧立刻得到的花报,真正的果报——生天在后面呢。所以佛在世的时候,那果报来得非常迅速!因为人的善根、定力、发心程度都非常大。
那现在我们如果做善事,是不是果报来得慢呢?也不是。由于我们的业障和诚心的缺乏,有时候造成善报的到位程度不同。所以果报现前可能要慢一些,比如花报要慢一些,但果报肯定是形成了。就像这个杯,大家看到杯在这个位置,我只要把杯拿起来,离开桌面,当下就有一个空间存在了。就是说当你做一件善事,或做一件供僧的善事的时候,这个果报就同移动这个杯一样。你的果报和这个供养是同时完成的,就是消除业障和获得福报是同时完成的,不会再在以后完成,不管什么时期都是同时完成的。差别在哪儿?差别就在于我们心是否虔诚。
像这种供僧方法,我们有的人一看到商人给了这么多的好处,他不会考虑我这样能不能生天,或不可以接受,而是起了一个贪心,马上我就得要,这就影响了他的直接效果。要虔诚供养,虔诚供养也就是说恭敬供养。这种恭敬供养,从心里到外都要虔诚供养。
所以佛讲,即使一个国王,对于一个乞食的人,来要饭的人,应该怎么样供养?不是说来到门前了,给他拿个馒头吧,告诉人家:“给你!”或是让别人拿走:“给你拿走吧!”这样不行。佛说应该怎么供养?要双手亲自递给这个乞食人。对要饭的人都这样,何况供僧呢?所以说我们的福报为什么打了折扣呢?就因为我们的供养有好几个步骤都缺乏诚心,所以我们的供养就缺少了果报的力量。国王都得双手亲自递给这个人,如果你不这么做,都是不正确的,何况我们还不是国王呢,是不是?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这方面注意。
佛说此是花报,果报在后。意思是说,这是你供佛斋僧现在获得的果报,以后生天的果报是你去世以后才能得的。因此,贫生童子在半日之间,变成王舍城第一大富翁。正好当时城里的第一长者去世了,贫生童子便被全城人民选为王舍城第一长者。就是说他的果报在半日之间全部形成。我们通过这个故事,知道了恭敬供养的力量,明白怎么样去供养,这个福田应该怎么种。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