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在讲,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身上都有光。心术不正,造作恶业的,他的光是灰色的,是黑色的,黑色是最不好的;殊胜的光是白色的光,黄色的光,金色的光。如果我们心地清净,能看到每一个人的身光。
2 佛的身光八尺,凡夫的光是只有几寸。每个人身上放出的光,颜色都不相同,金色的光最好。修定的人,修清净心的人,甚至于练气功的人,从你身上光的颜色大小,能看到你身体健康的状况,能晓得你什么地方有毛病。
3 为什么?光里面有障碍,某一部分光透不出来,那地方就有病。光与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有密切的关系。佛心纯净,大慈大悲,所以他的光明殊胜。
4 烦恼是障碍,你心不清净,你有烦恼,你有贪嗔痴慢,放出的光不大,灰灰暗暗的,你当然就多病;如果你心清净,身上放出来的是白色的光、金色的光,光很大,那你身体一定健康。
5 由此可见,殊胜的身光、智光是修得的;虽然是本性里本来具足,可是你要是不修,你的性德就不能现前。你要问怎么样才能让性德现前?皈依三宝。
6 你真正皈依三宝,鬼神看到你都对你恭敬,为什么?鬼神能见到你身上的光明。你真正皈依三宝,身上放的是金光,这是光明里面最为殊胜的,你的光胜过他,他看到哪有不尊敬的道理?
7 可是“皈依”两个字不容易,我们今天讲皈依,这是形式上的皈依,没什么大用处!你真正回头,依自性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才叫做“皈依三宝”。
8 你真正皈依三宝,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身光、智光也是依报,这个光大小就不相同了,色彩也就不一样了。
南无阿弥陀佛
1 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你要是不闻佛法,这个机会就得不到。但是遇到佛法,一定要正确了解佛法的义趣,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
2 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佛法,他只是把佛菩萨当做神明去膜拜,求佛菩萨保佑他,保佑他升官发财,这是迷信,这搞错了!
3 有很多人做了坏事,以为到佛门去修供养,佛菩萨会保佑他,会赦免他的罪,这完全搞错了!天天干坏事情,回来之后一忏悔,罪就消灭了,没这个道理,这讲不通!
4 如果这个道理要能够成立,那做坏事情的人尽管做坏事,尤其黑社会的大头目,什么坏事都干,可以请一批法师天天在家里给他拜忏,他这边做坏事,那边就消掉,那不就没事了,哪有这种道理?
5 在我们周边,有很多人说他学佛,你要问他,佛法是什么?佛教我们什么?几个人能答得清楚?甚至于还有很多皈依了、受戒了,仔细去盘问,都是受的糊涂戒。迷迷糊糊皈依,糊里糊涂受戒!
6 佛法是师道,佛是教导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教我们怎样做人,教我们怎样处事,所以它是智慧的教育,是圆满的教育,这要清楚!
7 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是经教,我们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这叫学佛。离开经典,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没这回事情!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你是迷信!
8 佛菩萨不是神,我们把皈依了、受戒来看待,那就错了。说实在的话,神还是没有觉悟,他们福报比我们大一点,智慧比我们高一点,其实高也高不了好多,都没有超越三界六道,这些事跟理我们都要清楚!
南无阿弥陀佛
1 真正大圣大贤,他绝对不去过那种特权生活,他一定过大众化的生活。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平民化,释迦牟尼佛一生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要跟社会最贫苦的人打成一片,不过特权生活,这是圣贤人的教育。
2 在新加坡,诸位知道许哲,许哲的一生过的是圣贤生活。她不是没有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享受,她有能力。我们问过她,你为什么不把生活稍稍改善一点?她答复得很好:“我要帮助最穷的人、最苦的人,我的生活要不跟他们一样的话,我怎么能帮助他?”
3 “我生活过得太好,他们不能接纳!我跟他们一样贫穷,他们看到我欢喜,喜欢跟我讲话,喜欢跟我接近,我可以多了解他,可以多帮助他。”圣贤人的生活、圣贤人的思想、圣贤人的教诲,许哲现身说法。
4 所以你要学圣学贤,头一个就是要把物欲放下。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是放下烦恼,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
5 了解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性相、理事、因果,这是大学问,你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个大学问?就是因为你的欲望。欲望是烦恼,烦恼把你的真心、智慧盖覆住了。
6 你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是有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德能、相好,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你烦恼太重,念念贪求物质享受,迷在物欲之中。
7 纵情纵欲,果报是后患无穷,为什么?你要贪图享受,必定损害别人。所以起心动念,自己冷静思惟:是不是在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你说:“我没有,我虽然是利己,我没有损人。”
8 你没有仔细观察,这个地球上物质资源只有这么多,我要多享受一分,肯定就有人少得到一分,这个资源不是无尽的!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哪有说自利而不损人的道理?没有,自利决定损人。
南无阿弥陀佛
1 我们展开经卷,真的欲罢不能,看一遍欢喜,看二遍更欢喜,十遍、二十遍、千遍、万遍,永远看不厌,这是“摄”。
2 你们看报纸,看一遍之后还会看第二遍吗?不会。什么原因?那个文章没有“摄”这个力量。“摄”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佛经有这么大力量?那就是它里面有无量义。
3 经遍遍有新意思,我们看一遍发现一点,再看又发现一点,天天有新发现,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经有没有讲法?给诸位说,经没有讲法,因为有个讲法那就是死的。
4 我们在此地讲这部经,一遍是一个意思,第二遍又是一个新意思,第三遍又是新意思,遍遍不一样。如果把这遍讲下来都用白话文写出,死的。这个死的东西,“摄”没有了。
5 佛经没有讲法,没有意思,般若无知;我们谈谈,讨论讨论,无量义,无所不知。因此学佛不能死在字里行间,不能死在言语之下,万万不能执着,一定要记着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6 离心缘相就是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听得清清楚楚,神听,这样听法会开悟;听不懂,我想一下应该会懂,愈想愈糟糕,想就落在第六意识,落在妄想里面。
7 妄想怎么会开悟?妄想障碍你的悟门,不会开悟。悟是一接触就豁然明了,这叫悟。通过思考就落到心意识去了,那个开悟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开悟不用心意识。
8 诸位要是离心意识读经,那其味无穷,真是快乐无比!所以要知道,经有一种力量,能摄持一切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1 佛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真的不能相信,为什么?因为你是六道凡夫,你的知见都不正。
2 为什么不正?你的见解里面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你的思想里头有贪嗔痴慢疑。你有见思烦恼,你的知见怎么会正确?
3 六道凡夫知见都不正,如果你以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正确,那是大错特错!
4 你的想法错误、看法错误、做法错误,这必然遭致一个错误的结果。错误的结果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六道轮回。
5 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想法、看法是错误的,你就没有办法回头,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放弃自己的成见,也就是说,放弃自己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
6 什么叫回头?我们依经,依靠佛的教诲,遵守佛的教诲,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这就是回头。我们现在没开悟,我们就离不开佛、离不开法。
7 法就是经典,要以经典为依据,对经典要深信不疑,经上教给我们做的,我们要认真做;经上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就不做。
8 什么时候你才能相信自己意思?佛告诉我们,你见思烦恼断了,贪嗔痴慢没有了,你证得阿罗汉果,这个时候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1 烦恼有很多种类,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类烦恼,特别是见思烦恼,是我们六道轮回造业受报的因缘。
2 见思烦恼是根本烦恼,因为我们有见思烦恼,我们的一切智显不出来,我们脱离不了六道轮回;阿罗汉是见思烦恼都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了。
3 见思烦恼包括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一共有十类。见惑尽了,你不堕三恶道;思惑尽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你把这十类统统断掉,你的一切智就透出来。
4 见惑有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一般人执着这个身是我,以为身就是我,这是错误的。我们都把这个身体看作是自己,起心动念第一个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是一切祸患罪恶的根源。
5 第二个是“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我的对面是人,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在相对里面起了分别执着,麻烦就来了;第三类叫见取见,第四类叫戒取见,“戒取见”是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果报上的成见;不属于上面四大类,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
6 思惑也有五大类,贪嗔痴慢疑。“贪”是生死根本;“嗔”是修定最大的障碍;“痴”是邪正、是非、真妄不分;“慢”是贡高我慢、目中无人;“疑”是对佛法、正法怀疑,这个损失太大,因为佛的教训是我们这一生得度的机会,你一怀疑,这个机会错过,下一次再遇到,不晓得要等到哪一生哪一劫?
7 贪、嗔、痴、慢、疑,我们想一想,这五种思想上的错误,我们能断得了吗?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我们能不能断?如果不能断,换句话说,我们三途还有分,三恶道免不了。
8 所以要知道,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特别为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太重,修其他法门,见思烦恼没断,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修净土容易成就,不需要断见思烦恼,可以带业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1 中国人讲妖魔鬼怪,修菩提道的人不断淫,就变成魔;不断杀的,就变成鬼;不断偷盗的,就变成妖精。
2 这一些妖魔鬼怪,在末法时期很多,《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妖魔鬼怪常常附在人身上作祟,被附着的人他自己不知道。
3 我们冷静地去观察,不难发觉,这些妖魔鬼怪到处都是,所以社会大乱!可是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冷静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妖魔鬼怪,这才重要。
4 别的人我认识了,我对他敬而远之。为什么要敬而远之?诸位要晓得,这些妖魔鬼怪也有护法神,他的势力也非常之大,这个时代是“法弱魔强”,得罪不起!
5 因此我们对他的态度,应当是 “敬而远之”。“敬”是对他恭敬,“远”是不学他,不效仿他。
6 我不学他,我也不得罪他,这个样子,我们在菩提道上,他也晓得,他也不会干扰我们。为什么?我们没有妨害他。
7 今天邪正很不容易辨别,《楞严经》上说,妖魔鬼怪都入了佛门,也都剃头受戒,披上袈裟。这些妖魔鬼怪所作所为都不是正道,而且常常要挟人,要你给他办事情,他要盖庙,他要化缘,你要替他募化。
8 今天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太多,到处都是。你要是认识它,它对你就无可奈何;你要是晓得修行的原则,你就不会上它的当。
南无阿弥陀佛
1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你要想生天,至少十善业要修成功。你生天绝对不是上帝爱你、上帝提拔你,不是的,是因为你具备这个条件,他见到你来了,表示欢迎你,是这个道理。
2 你有这个资格,你到他这里来;你要没有这个资格,他虽然慈悲希望你来,你还是来不了。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从今而后对于天地鬼神用什么态度?孔老夫子说了,“敬而远之”。
3 天神鬼神是六道众生之一,他们的程度跟我们差不多,如果说我们求他们保佑,那是假的,没这个道理!
4 你自己行的善,你不求他保佑,你也得善报;你要造了恶,你求他保佑,他没有这个能力,他没有这个权柄,你求他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加了一层过失,什么过失?就等于说你造罪业,向政府官员去行贿,又加上这个罪业。
5 你给鬼神行贿,他不敢随便接受你,只好把你这罪过又记上一笔,你是罪上加罪,没有好处。所以佛弟子到庙里去不要礼拜鬼神,如果你是正式受过三皈的,不要去拜神。
6 你拜,他当不了,因为你是佛的学生,他对你很尊敬,他不敢接受你的礼拜,所以你不能够礼拜,你可以给他问讯。问完讯之后,你要给他开示,这个才对!
7 怎么给他开示?劝他不要杀生,不要接受荤腥的祭祀,劝他吃长素;劝他戒杀、戒盗、戒淫;劝他皈依佛法僧,你就给他授;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你做他的老师,这个才对,所以大家不要颠倒了。
8 我们对鬼神要有礼貌,我们也不轻视他,也不轻慢他。你劝他念佛,劝他护持正法,有很多鬼神,你给他开导,他接受,他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1 佛法没有别的,破迷开悟而已!这个“破迷”,你要晓得“为什么迷,迷在哪里”,你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众生最严重的疑惑,是对佛菩萨的教训怀疑,也就是说,他对于佛的经论、佛的教训,不能相信,不能信受奉行。
2 对于佛菩萨教诲半信半疑,这个对你的损失太大了,障碍你自己的善行,障碍你所修学的功德,障碍你自己的成就。
3 有许多学佛的同学,对经典怀疑,对圣教怀疑,对修行怀疑:我要照佛这样做法,一切都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我在社会上难免会吃亏!他不晓得,用真心决定不吃亏,用自私自利的心才吃亏,什么原因?自私自利是所有一切业障的根源。
4 一个人自私自利,什么样的业障都有;能够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你的业障就从根拔掉了,没有业障了。怎么说没有业障呢?没有“我”了。没有“我”,哪有业障?
5 所以佛告诉我们,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帮助自己什么?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圆成佛道。
6 念念为自己,那是害自己,这是世间人想不通的。为什么是害自己?我们学佛之后才知道,念念为自己,是坚固的我执,我执不能破,换句话说,六道轮回就出不去。
7 自私自利的心是轮回心!人之所以自私自利,是因为念念只为自己,这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这都是疑虑在作祟,妄想执着在起作用。
8 我们学了佛,还生活在妄想执着里面,还生活在一切疑虑里面,这是菩提道上的大障碍!这个障碍不清除,我们怎么能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
1 在这世间,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把这个世界当做旅馆看待就好了。我过去常常到国外去,这对我自己学佛有很大的帮助,有很深的体悟,悟什么?天天在作客。我有没有家?没有。
2 我们眼前一切所有的,我常常说,我们要的是使用权,不要所有权。为什么?所有权是假的。你以为这所有权状是你的,你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去,所以要觉悟!
3 在从前,这些寺院庵堂是国家的,是属于地方上的,不是属于个人的,所以叫十方道场。只要你是出家人,任何一个寺院都可以挂单,你可以去住,在那边吃饭,没有人问你要钱。
4 现在变质了,现在道场是私人的,出家人都有产权,都有所有权状。这一有所有权状、有产权,这又回家去了,他有“家”了。
5 从前出家人没有家,从前出家人对于寺院道场,他有使用权,他没有所有权。他可以在那里住,安心在那个地方修道;今天你出家了,想到别的寺院去挂单,人家不会答应,甚至于连一餐饭都不招待,所以现在出家修行不容易。
6 我常常说,我不要道场,我不要所有权!我处处作客,到哪个地方,你看我都坐首席,人家伺候我,都把我当贵宾招待,一点心也不用操,非常自在。
7 别人建道场,我去住道场,他们有所有权,我有使用权。我不要所有权,所有权会累死人。我在那里住一天,我使用一天;住一个月,使用一个月。
8 我有使用权,我不要所有权,这个就得大自在!有所有权的人操心,有使用权的人不操心,所以人真正是想通了,我这一生在这个世间,只做客人,不要做主人。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