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请看经文: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
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第十四愿,显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见我光明,照触其身,凡见佛光者及蒙佛光照及之人,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我们在前面学到此地。经上所说的,念老为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佛光有没有照触我们?有。怎么知道有?佛光无处不照,无时不照,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触到?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们的心不清净,所以感受不到。问题是出在我们这边,不是佛光,佛光没问题。我们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有妄想、有杂念,这是我们自己所做的障碍;换句话说,佛光没有障碍,确实是无障碍光。我们要是把障碍放下,佛光的照触我们就感觉到了。感觉到什么?经上讲的安乐,慈心作善,求生净土,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见到佛光,没有安乐感,没有慈心作善、求生净土之感,那就不是阿弥陀佛第十四愿的佛光。这个光是阿弥陀佛所放的光,决定真实不虚。谁看到了?有一个人,我说出来大家一想就明白了,海贤老和尚。你看他一生是不是安乐、是不是慈心作善?最后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他为什么能体会到?他没障碍,我们跟他一比马上就发现了,我们的障碍严重,他没障碍。贤公老和尚为我们作证转,我们要感恩。
我们再接著往下面看,「本经《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是即莫不安乐,慈心作善之意」。「光明遍照品」里面这段话,显示佛光照触所得到的功德利益。遇斯光,我们每个人昼夜没有间断,都在佛光之中。垢灭善生,垢是烦恼习气,我们的垢有没有灭?没灭。为什么没灭?我们迷得太深。经上所说的我们也略知一二,有这个概念,实际上没做到,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很严重,不肯放下,这是自己做主的。可是我们得知道,如果不放下,来生后世依然是六道轮回,这桩事情很可怕!
我们这一次有缘得人身,遇到的是乱世,不是太平盛世。遇到乱世,我们也不必悲观,真正修行人,他认为这是好事,为什么?太平盛世,人对世间有留恋,舍不得离开;乱世容易,乱世我们苦受得太多了,不想在这个世间,容易生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跟往生净土就相应了。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对人是平等的,有人在这个缘分里面超越了,是好事。我们看来佛寺的三圣,海贤老和尚、海庆老和尚以及贤公的母亲,他们一生所遭遇的,我能体会。为什么?八年抗战我记忆犹新,亲身经历的,已经很懂事了,看到战争惨不忍睹的局面。小小年纪就逃难,距离前线最近的时候,枪声都听到,听得很清楚,那在前线,我们向后方跑。身上一无所有,只是一套换洗衣服,一个小被子三斤重,卷个小包袱背在身上,其他一无所有,比乞丐还可怜。好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人还有同情心、有怜悯心,我们得到的,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居民看到我们逃难可怜,都热心照顾。现在没有,现在靠慈善救济机构,在当时没有慈善救济机构,但是人人都有善心、都有怜悯心。知道苦,一生从苦难当中来,没有过过好日子。这个对於明白净土之后,往生的愿就很亲切,认定了这一生非往生不可,要不往生,苦难的日子无法解脱。
所以烦恼轻,烦恼轻,佛光的照益,利益就能感受到。除这个之外,我们见到佛像,佛像是佛光的代表,我们读到经文,读到《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光在照我,所以展开经卷法喜充满,这个充满就是安乐、慈善。这里面有依据,我们要知道的,那就是念佛的人不幸临终一念错了,堕到三途去,这样的人很多,不是少数。他们如果念佛的功力还能保持几分,有时候还会想到阿弥陀佛,他在恶道里面,饿鬼、畜生、地狱,有时候也见到佛光。见到佛光,他在恶道里面的苦,苦报就会减轻,能得到暂时的休息。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恶道的众生闻佛法的机缘不比我们差。人间天上,特别是人间,哪一个人念佛、诵经、修行没有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天天都做。这个回向起作用,不是没有作用,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有体会到这个作用。如果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回向的功德你就见到了,你能接触得到,对我们信心、愿心会增长。
下面,念老引《礼赞》的话说,「《礼赞》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前一愿,「光明无量愿」,跟「触光安乐愿」是同一章。二十四章,四十八愿。光明名号摄化十方,摄受众生,教化众生。「又如《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光明摄取」正指第十四愿,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愿。「遇此光者,皆得往生,故云来生我国」,看起来很容易。我们在弥陀佛光注照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迷得有多深,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到一些,我们没有感触到佛光注照。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那就要学海贤老和尚念佛不间断。果然真的不间断,口里间断没关系,心里头不能间断,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忆是心里有佛,心里面想佛,念是口里念出的。我们要心念,口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常常念著、常常想著,不定什么时候你就见到佛光。
见到佛光,你往生的愿心坚定了,你念佛不会再改动。念佛最怕的杂修,他不能专一。见到经教,想翻翻想学学;见到参禅的,喜欢禅;见到持戒的,也想穿衣持钵。好不好?好。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蕅益大师说得好,真正往生是要信愿持名。功夫要专一,专一就能往生;不能专一,不能往生。我们是杂修,什么法门都想,甚至於外道的典籍、世俗的这些书本都想学学、都想看看,没有想到《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要放下,一向专念。佛在这个经上指示我们,净土怎么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个「专」字要记住,不能夹杂。
我业障很重,我没有办法专修,我修个忏悔法好不好?错了,你要修忏悔法,念佛修最好。前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那是那一代的大德,讲经教学,著述等身,日本《卍续藏》收他的著作二十多种。他在《观经直指》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的罪业实在是太重了,在《大藏经》找这些经忏,无论显教、密教都不起作用,你怎么办?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最后还有一法,能帮助你忏除深重罪业。什么法?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一位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大法师,楞严神咒没有人注解过,他的《楞严经》注解里头楞严神咒都注出来,唯独这一家,没有第二家注楞严神咒的。你看他教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海贤老和尚常讲,他老人家的口头禅,「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的问题全在不能专心,一心不止二用,太多用途了,我们的精神不能集中、意念不能集中,都是妄想杂念太多,所以功夫不得力。知道,很多人知道,可是回不了头来。古人有句话说「生死心不切」,这句话说得太好了!真的,我们没有把生死看清楚,到临命终时,还是随业流转,把往生极乐世界忘掉了,这个才可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要求生净土,把它养成习惯,这问题就解决了,不养成习惯不行。
印光大师是我们最近的一代祖师,老人家闭关念佛,他的关房我去看过,非常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就供一尊阿弥陀佛像,像不是很高大,我印象当中大概只有一尺多高,木雕的,一张小方桌,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一个磬,一个木鱼,再供一杯水,其他没有了,非常简单。佛像后面写了个大字,老人家自己写的,「死」字。这就是古人常讲的生死事大,他一抬眼睛看到佛像,后面就是很大的「死」字。警惕自己,死了怎么办?要不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就到三途去了。
修行一辈子,来生得人身,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不见得,为什么?我们自己冷静回光返照想想自己,名字是在学佛,到底学到什么?自私自利没放下,口业没放下,身业没放下,意业也没放下。用十善业道这十条认真去想想,我们就发现自己不够格。我们在造业,身造业,口造业,口是最容易造业的,意,贪瞋痴慢疑。多少人自己造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养成习气了,日常生活当中认为我是理所当然,我就是这个样子,不肯认真改过自新。最后谁吃亏?自己吃亏。
所以,这也是灌顶法师说的,他老人家注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跟诸位报告过,我过去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段经文的时候,就是用他老人家的注解。他注解最后一页,提供我们做参考,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条就是无间地狱。我那个时候在台中跟老师学经教,我对这一句就不懂,念佛人,即使有过失,也不至於堕无间地狱,怎么会这么严重?我捧著这本书去见李老师,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一看到说,这是大事,我不能给你一个人讲,我讲经的时候要跟大家讲。我就等著他讲经的时候,真的,他对大家讲。大师,头一个是堕地狱,最后一个是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当中这些差别都是没有得到专心,妄想太多,杂念太多了,从早到晚口念弥陀心散乱。散乱还不说,散乱心造业,造的业自己不知道,损人利己,还有损人不利己,习气不改怎么行!
要怎样才如法?就是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样子,一切时一切处这句佛号没有丢掉,这就对了。我念头一起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有事办事,有人来向你请教,你可以劝导他念佛,劝他断恶修善。完了,佛号就起来,未曾丢失一句,真念佛人。不是这样念佛人,哪能没有过失?过失很多,没有能力降伏烦恼习气,也就是说佛号常常断掉、常常忘记掉,那些杂念还常常想起,这个事情麻烦,这是不能不警惕的。
所以,我们见佛像如同见真佛,听到佛号也听到了真佛,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能生得起来,常常保持,从早到晚。晚上睡觉作梦就是丢失了,作梦为什么不念佛?梦境对修行人来讲是很大的警惕,为什么会作梦?科学家说潜意识里头的妄想,佛法里面讲阿赖耶里面习气种子起现行。我们如何能够念到作梦的时候也念佛,证明你的心专一了,这样的人决定得生,这真念佛人。世间这些事情随缘,随它去吧,不要去管它。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九集) 2015/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79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