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五页,请看第七小段。示杜义见曰:“善则为义,不善不义,义善无二,所见唯义。以义为见,不见非义,见非义时,见无见义。”第七小段就是对杜义见居士的开示。这个开示很巧妙,就以他名字的内在义理给他来谈。
杜义见,什么叫义?善就是义——“善则为义”,你的善良、你的善行,就叫义。这个“义”在我们中文里面讲,一般是适宜的意思、正当的意思、理的意思。一般的我们讲“仁义”,把仁、义摆在一起,实际上表达一种体、用的关系。以仁作为体,义就是仁的体在现象上的表达。所以仁义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善端、善行,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这个“义”有时候也反映为正义。这个“义”的义理非常深广。你说这个人有不有义——有义气,比如中国文化讲桃园结义——像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人桃园结义,就是仁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果你是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你就称不上义,就是不义,不正当,不符合天理,不合适。跟仁的境界相违背,这就不义。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正义和善良是一体无二的,实际上就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诚的一种表现形式。
“诚则明矣”,你的诚和明也是体和用的关系。“杜义见”,实际上你所见的应该全体都是义,全体是善。那义、善的本体是仁,是真诚。所以告诉他要思惟到这一点:“由这个现象上的善,看到你本体上的仁心——同体的仁爱之心、那种真诚无妄的心。以这个‘义’——正义、适宜,作为自己的见地。自己的行为包括念头当中,不要出现非义。”“不见非义”,这个见就是现,不现出不正当的、不合理的、不适宜的念头和行为。那最后两句呢,是直接就指向心性。“见非义时,见无见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要通过“见”指归到见性——见能见之性。能见之性就是我们的妙明本心。这叫圆净妙明的体性,在《楞严经》对这一点有深入的讨论。《楞严经》佛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及与会的大众,当住在首楞严大定的时候,这时候“见与见缘,并所想相”——这里谈“见”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见缘”就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并所想相”就是前六识所感知现象界的印象,这些都是什么呢?“如虚空华”——虚空里面的花,“本无所有”。为什么会觉得虚空里有花呢?是由于眼睛出了毛病——叫瞪目为劳,显现了一种花的形态。实际上是自己病眼的产物。所以本质上虚空当中是没有花的。那么在“本无所有”的当下,你体认什么?见以及见缘,原来都是“菩提妙净明体”——就是我们妙真如性的体性。在这个妙真如性里面,超越了现象界的对待。所以在这样的见性里面——就是菩提妙净明体当中,怎么会“有是非是”呢?“是”和“非是”都没有,它没有“是”和“非是”的对待。好,那就这个来看,你“杜义见”在事相上要见到这种行为的善、行为的正当性、行为的合宜性;那终极层面指归向上——指归自己的本性。在你的见性层面,实际上你的见性并没有见义和见非义的差别,你见义和见非义,这些也都是像虚空花“本无所有”。指向你的见性——就是你当下的妙明觉性——这个禅宗讲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段开示就比较深邃了,在事相上要为善为义是从,在理上要把它托空,见到见性的那种体性。
好,那么我们请看下面。示女弟子意安曰:“汝因病不念佛耶?噫!病愈甚,念愈勤,乃好也。若病到念不得的时节,却是错了也。”好,这就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念佛却病。可见这个意安在生病状态,生了病被病苦所缠绕,很难提起念佛的正念。所以就根据这个情况来指点:“你因为有病就不念佛吗?噫!”噫,就是让她注意。有一点:你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你更要念佛;病越重的时候你念得更勤快,这个病就能好。这个事情对症下药:我们大家都生过病。平时可能也念念佛,等到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就被这个生病的痛苦所笼罩了?发高烧哇,疼痛不已呀,心里就是“哎哟、哎哟、哎哟”,这时候念佛的念头就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这时候想到的:赶紧请医生,赶紧吃药,赶紧做这个治疗、那个治疗。可能这个佛号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
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念佛人来说,这时候一定要觉照到:一定要把佛号提起来。在我们疼痛的当下,你得要思惟:我们的心性当中有不疼痛的东西。可能开始这个痛苦很难忍,但你要思惟到:这个身体是假的——四大假合的身体。既然身体都是假的,身体所感受的痛苦它也不是真的。何况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性是离开的。就由于我们太执著这个身体为我,所以我们的心性都在这个身体里面去了,所以它才会有很强烈的疼痛感——受不了。你要知道身体和心是分开的话,那身体自然痛苦跟我的主人翁——我的妙明真性,有什么关系呀?!它痛它的,我的心——我自己——在念佛。当这个身体在痛苦的时候,好像我这个心奈何不了它。但是我当下提起正念念佛的时候,这个身体的痛苦又能奈何了我们这个心吗?它也奈何不了。所以开始觉得疼痛的身体和不疼痛的心好像是一个对待。渐渐的你去念佛,念念念,你全身都靠倒在这个佛号当中,你只知道有这个心,不知道有这个身体了。这时候你的痛苦就会减缓,甚至你就感受不到这个痛苦。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能治疗好疾病。因为疾病或者是四大不和,或者是多生多劫的业力,那么这句佛号可以调节四大、脏腑的和谐,也可以消除宿世乃至今生的业障。它就能够治疗好疾病;如果命终已到,他愉快地跟阿弥陀佛往生。
那古往今来很多念佛人都有这个体会。好像是清代有一个念佛人,他病好了以后说他一个经验,说:“我这次病得很厉害,只能叫‘哎哟、哎哟、哎哟’。”幸好有个善知识开示:“你别忘了念佛啊!”他说:“哎哟!我念不起来。”“那你就‘哎哟、阿弥陀佛’嘛!”他一听有道理,他就:“哎哟!阿弥陀佛!哎哟!阿弥陀佛!”反正他就是拖一下:哎——哟,阿弥陀佛!最后念到:“哎哟、哎哟、阿弥陀佛”,慢慢的这句佛号越来越有力量了,最后就“哎哟”没有了,剩下了“阿弥陀佛”了——病就好了。你看这个人:开始病得只有“哎哟、哎哟、哎哟”,结果“哎哟”里面加了“阿弥陀佛”,最后是“哎哟”没有了,“阿弥陀佛”有了。所以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被这个“哎哟”完全“哎哟”掉了,要打上“阿弥陀佛”的这个佛号进去,它就能够治疗疾病。如果认为:“哎呀!我病得没办法,病到念不得佛号的时节。”你这个观念完全是错的。这就要平时加强信、愿、行的力量,一定要有坚固的信心。无论病苦、急难的时候,这句佛号一定要现前才好。
好,请看下面。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莫贪旧游,前途永失。”这是开示无朽珍惜光阴。无朽是这个群体当中为头的,对他的要求显然就更高。“尺璧岂宝”,尺璧就是直径一尺的那个大璧——大璧就是很好的玉器,一般用尺璧表明这个东西很珍贵。一般古代的玉器都作为祭祀之品,那些达官贵人身上也要佩玉。虽然这么珍贵的尺璧,但是跟一寸光阴相比,还不如光阴来得更为珍贵:寸阴当惜。一寸光阴,实际上这个时间就是生命了。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平均寿命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你把它分解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一百年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你说活一百岁都很难,一般人的寿命,日子也就是二万到三万天的时间。你过完了一天,就迈向了坟墓一天。所以这个时间就是生命。那这样的一个生命,时间怎么爱惜?体现爱惜的行为就是要全身心的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在念弥陀名号当下,信愿的光明就灿烂炽盛。
好,关于这一点,彻悟大师也有一段比较详细的开示。这段开示,我们净业行人好好要观照一下,讲得非常恳切,也非常有道理。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世间最可爱惜的莫过于光阴。”你要爱惜什么?不是爱惜金钱。连那个“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这样的宝都不是珍宝——跟时间相比,更何况一般的金钱。那为什么要珍重精神、爱惜光阴呢?我们当下这一个念头——这一念,实际上就是精神,这个精神落在哪一个法界当中很重要。因为十法界都是由念头决定的:我们当下这一念头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佛法界就现前了;我们不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九法界现前了。如果我们念五戒、五常,只是人法界;如果贪、瞋、痴现前,都是三恶道的法界。所以你只要动一念,就是十法界的种子现前。你对这一念的精神还不要珍重吗?那十法界当中最好的法界是佛法界,于是念头落在佛号上是最珍贵的!
再就是我们每天做晚课都会念《普贤警示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所以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怎么能不爱惜呢?如果知道这个生命的能量——精神——值得珍重,就不要随便地使用。不能随便使用,怎么使用好呢?就是念念执持弥陀名号。如果知道光阴不可虚度,那么就每分每刻都要熏修净业。这是对精神和光阴的最好投资。如果你放弃弥陀名号不念,而去从修行的角度修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贤的方法,那么这都是什么?这就叫浪费的用精神。因为你修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法,还没有到达佛法界,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这叫浪用精神。也就等于你的精神本来要做一个最大最好的事情,但你没有选择好,得到的收获很小。就好像你一把千斤之弩可以射得很远——射重大目标的,但是你却为一只小老鼠来发机了。大炮打麻雀了,这就是你不值得。
修三乘圣贤的行持都是浪用精神,更何况你用这个精神来造六凡法界的事业呢?那你看看,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天天就是办公司,想到当官,想到做世间的东西,那站在一个净土圆顿的立场来看,那都是叫浪用精神了。如果放下念佛往生净土的净业不去修行,你就追求那些声闻、缘觉的果位,这也就是虚度光阴。这就比如你有一个无价的如意宝珠,你把它换几件衣服、几顿饭吃一样。你追求声闻、缘觉、权教的果位都是虚度光阴,更何况你追求世间的人天福报——有漏的果报,那更是虚度光阴。所以要在这个层面认知我们有限的精神、我们有限的光阴投注在哪一方面。就是要投注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你能够一心一意念弥陀名号,心就专一,一专一,跟阿弥陀佛就容易感应道交。你的修行能够一门深入,能够精勤不已,你这个净业就容易精熟,就容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一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很快成佛。这才是对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的方法。
觉明妙行菩萨又提醒无朽“莫贪旧游”,就是不要贪恋原来的修行。因为他原来喜欢修道家的功夫,告诉他:“你不要再回到原来修行的路子上。如果这样,你就会放下信愿称名,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今世不能往生,那你未来的前途就堪虞哟!你往生净土的前途就永远失去。”因为你不能往生极乐净土,想得人身都很难,一到三恶道里面去就不知道多少劫才能出得了头的。所以莫贪旧游——“前途永失”。一定要珍惜光阴,正念弥陀,成办净业。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