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阳
我们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所谓佛性就是成为佛陀的种子。
把聚光镜对着太阳,把光聚在艾茸上,艾茸就会起火。那么火是从何而来的呢?太阳和聚光镜相距很远,两者不可能碰到一起,但太阳的火以聚光镜为缘,出现在艾茸上了。不过即使有了太阳。如果艾茸不是可燃物,艾茸也不可能点燃。
把佛陀智慧的聚光镜对准在佛性(成佛的根本)这个艾茸上,佛陀的火就会作为佛性开化的信火,在心灵这个艾茸上点燃。
我们背离了本来所具有的能够觉悟的佛性,为烦恼的灰尘所缠绕,我们的心受善恶形态的束缚,深深地感到不自由。
我们本来是具有觉悟之心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虚假现象,遮住了佛性之光,在迷界徘徊呢?
从前有一个人,早上照镜子时,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脸和头了。
然而他的头和脸并没有丢失,而是他看了镜子的背面,以为自己的头和脸不见了。佛陀说:想要觉悟而未能觉悟的人,如果为此感到苦恼,那是不必要的。本来在觉悟中是不存在迷惑的,但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受外界客尘的影响,产生了妄想,并由于这个妄想而产生了迷惑。
因此,只要丢掉妄想,觉悟自然会回到身边。我们就会懂得并不是在觉悟之外还有什么妄想。而且奇怪的是,凡是觉悟的人,就不会有妄想,并会感到未曾有过什么需要被觉悟的东西。
这个佛性是不会穷尽的,也不会消失。
在污浊的躯体中,在烦恼的最深处,佛性仍然蕴藏着它的光辉。
从前有一个人在朋友家里喝醉了酒睡着了。他的朋友由于有急事踏上了旅途。朋友为他的将来担忧,便把值钱的宝石缝在他的衣领里。
他酒后醒来,不知道他的领子里有宝石。他流浪到外国,曾苦于没有吃穿。后来又遇见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领子里有宝石,你可以拿出来用。”
这个宝石就好比佛性,佛性的宝石,尽管被贪、瞋等烦恼的衣领包藏着,但它并没有受到污染。
任何人都具备了佛陀的智慧,佛陀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他称赞说:“好极了,人人都具备了佛陀的智慧和功德。”
但我们被自己的愚痴覆盖着,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事物,无法看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我们摆脱妄念,让我们知道,我们本来是同佛陀没有区别的。
这里所说的佛,是已成的佛,我们是将来的佛。除此之外,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虽然是将来的佛,但不是已成的佛,如果以为自己已成了道,那就犯了极大的错误。
尽管有佛性,但如果不解脱,佛性就不会出现,如果佛性不出现,就没有成道。
佛性不会因人的死亡而消失,它在烦恼中也不受污染,而且永远不会消灭。这样的佛性,只有学习佛陀才能够发现它。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