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学习佛法应当谨慎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4-11-05 05:20:24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学习佛法应当谨慎的误区

我们一段段地来,《楞严经》是谁润的笔?房融,房融是房玄龄的孙子,人家是宰相、文学功底不得了,所以他的文辞又精练又美。一般学《楞严经》有两大误区,其一是跳不出文字,《楞严经》里对心的解释不下于七种,一个“心”字代表七种义、现在的人没办法分析出来,这儿出来这个心、那儿出来那个心,一会儿就弄糊涂。

因为没办法分别出来到底他说的是哪个,所以进入不了他那种思惟模式。根本没进入思惟模式、一下子被文字搞死掉了,这本经是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时候翻译出来的,那时候的语言架构跟咱们现在不一样,所以现在凭学问再去研究死定了、死到文字里,人家讲的不是那个意思。

佛经就像说明书一样,修证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它来证明心路历程。必须得有传承、懂修行方法再通过不断修证,然后拿过来一反一正就知道里头意义在哪儿了;换句话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要真正从理性上去理解真理的意思,怎么理解?从心底里发出来感受,从身心深处。

为啥《心经》讲“深般若波罗蜜多”?“深”是从心灵深处,本质的东西变了才有感受、那叫深般若波罗蜜多。一般理解的心是意识念头,你们说“妄念”、“念头特乱”,我问你们“妄念是什么?”你们知道心在哪吗?不知道心在哪如何知道那叫妄念?根本不知道心是个什么怎么判别它是真是妄?

我们不明白自己本体,心到底是真是假不明白,从哪儿学了几个名词就说“我今天妄念特多”。你有菩萨的妄念多?观音菩萨妄念最多,观音菩萨叫千处祈求千处应、他妄念多不多?关键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你弄不清,一会儿这个感觉、那个感觉,闹不清咋回事别瞎感觉。

学佛就怕一知半解,听了几句名词就开始学空说“不执著了”,都开始不执著、好的都不执著了,“今天吃点啥、明天弄点啥,不执著了”,不执著善的就执著恶的了,这是学佛的一个大弊病,我们一定要避除这些。

我们看经文,首先感谢历代祖师加持,没有历代祖师加持我们没有办法听到正法。经文分序篇和正文,什么叫序?“序”是引子、法的缘起,所谓“法无缘不生,仗缘方起”,这个法的缘起从哪来?这有一大段经文介绍。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 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 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干连 摩诃拘絺罗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须菩提 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 同来佛所】

我们读经文的时候要知道,它前边所谓应机众、介绍谁参加法会,证明这个法是针对这类大众。首先启发小乘菩提种性,刚才讲的几位大阿罗汉都属于小乘智的代表;第二“复有无量辟支无学”是二乘、辟支佛,“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二乘圣人咱们这里讲是缘觉圣人。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 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 为诸会中宣示深奥 法筵清众 得未曾有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属诸比丘修夏自恣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修夏自恣”是结夏三月安居,从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小乘圣者比丘刚结完夏;他们已经解夏了,“十方菩萨咨决心疑”包括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也想问明白心里修行的那些疑问,“咨”问、“决”明白、“心疑”心所疑问,修行的路程问题,

“钦奉慈严将求密义”,词用得太妙了,“钦奉”是对佛祖敬仰、“慈严”慈悲庄严的佛祖,见到佛祖慈悲庄严的法相,就像我们尊称父亲慈父、严父;“将求密义”都想知道修行的秘密之义,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修夏自恣以后,秋天也不热也不冷,通过一个结夏安居修行,有的人修行路程当中出现自己的疑问(只有按照佛祖教诲去修行、才会有疑问),秋后的这个法会很重要,解夏以后佛祖要做很多开示;七月十五称为佛欢喜日是这么个道理,都去亲近佛祖、听佛祖讲密义,“密义”就是深般若波罗蜜多。到底什么叫深般若波罗蜜多?我一开始说的那一大堆问题都在这儿。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佛祖非常安详“敷座宴安”。佛有十种名号,是他在不同境界当中体现真理的作用,他把理性灌之以人,佛是形象教育和理性教育的统一体、不单纯指某一个人;不是指释迦牟尼一个人,是理和人统一起来,那个人就代表那个理、那个理也代表那个人。他是绝对统一体,这里讲如来敷座宴安,因为他的心已经完全顺应真理、所以他处处显示安详自在。“宴安”这个词多美妙,人什么时候自在?有人请你吃饭的时候、宴安。

“为诸会中宣示深奥”,为参加法会的人们宣示深奥,明白就不奥、不明白的时候又深又奥,“宣”有讲的意思、“示”是演示,修辞精练、太美了。从究竟意义上讲,“深”是从身心感觉说、“奥”是从理性讲,是从身心感受再分析到理性升华这个过程。佛祖透过你的身心世界具体感受、一步一步给你分析,让你知道理性的轨迹;理性的轨迹掌握了,你自己会自觉力产生,然后你就知道这里头的感觉了。

通过现有身心世界状态、一步一步给你剖析,告诉你理性的轨迹,你就会了。比如教你做一道菜,先告诉你第一步咋样、第二步咋样、炒到什么火候,是不是一种理性?一步一步给你分析、你得有感受,透过教给你一个理性的路程(理性的轨迹)、你顺着人家的理路做,一做就成、那个味道就出来。学佛也是这样,所以佛在给你宣示深奥。

“法筵清众”,佛法里“法”代表很多意思,这里讲的“法”是解脱的路程,是用解脱那种功德、那种受用、那种路程告诉你;“筵”是给予,佛祖具有无量的解脱功德、无量的智慧受用,他以这些来给予清众;“清众”是清净的大众,是相对于众生来说的清净,信念上是清净的、但不是绝对清净,绝对清净就成佛了。

“清众”是相对于众生烦恼来说,在佛的境界称他“众”、他还有众缘和合的生,他不称为佛陀正觉,虽说清净但是没有究竟、称为清众。成了菩萨正觉才叫清众,成就四果圣位以上称清净福田僧、在菩萨位上登七地叫清净,七地是无生法忍、才叫清净,只要有生法、对不起你叫不清净、叫烦恼,这很明了。

“得未曾有”,谁得未曾有?这帮人得未曾有、你们也得未曾有,这是同步磁化,佛祖的法是可以给的,你看他“筵”、可以叫你得到!这就可以打破一个观念,是人自度、也是佛度,关键你碰着了行、碰不着还是人自度;不然这句话他解释不通,他既然能法筵清众,肯定他那个东西就得到,既然能得未曾有、肯定他那个东西就有,是这理吧?所以秘密都开示在这里了,你能听就有秘密、没有听就没有秘密。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参加法会的小乘和二乘圣人,佛祖肯定提前给他们讲了一段开示、这帮人欢喜得不得了,后边还有更精彩的人物登场。“迦陵仙音”、美极了,形容佛祖说法的声音好听、迦陵频伽鸟的叫声特别好听,证明人在听法时心里喜悦的感受自然而然生起来。

“遍十方界”这个十方界你要懂,它是证解理和力同步、正觉念和正觉力同步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遍满十方法界,因为你的觉性遍满十方法界。佛祖依正觉之理而修行成道,完全契入真如之理的时候他那种力量遍满十方界,也证明了真理充满一切处!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无量菩萨,这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眼光能见的,当时小乘圣人、二乘圣人,以人的状态就可以见到;十方世界佛国净土都有无量菩萨,他有六种神通,天耳彻听、天眼彻见,这是一种境界。“来聚道场”是佛祖的齐桓精舍,“文殊菩萨而为上首”,文殊菩萨是在他方世界住着的,这是大乘菩萨,证明这个法也包括大乘,大乘是菩萨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