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高龄的五台山法师常青,常青法师现为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万佛阁(五爷庙)住持,可以说是数十年来五台山变迁的见证者,他经历的坎坷人生与五台山的兴衰紧密相连。7岁出家为僧,24岁参军入伍,26岁还俗娶妻,50岁重入佛门,素香青灯伴随余生。
早年在菩萨顶出家的常青是一名汉喇嘛。他说在自己出生的年代,五台山并不太平,各路军阀在三晋大地上你来我往,后来又是日本鬼子四处“扫荡”。即使是吃斋念佛的出家人,也感慨时事纷乱、民不聊生,有一些僧人毅然挺身参军、报效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处逃散的僧尼陆续回到五台山。1952年,中央政府第一次拨付专款修缮五台山的寺庙;1953年,五台山古迹保护所成立。
然而此时的常青却不在五台山。“我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打仗去了。”老人笑呵呵地说。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常青退伍回到山西老家,在五台山附近的村庄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回想起动乱的十年,常青摇头叹息:“清凉寺被拆毁,到现在只剩一块清凉石。五爷庙被改成粮站,到处是装着粮食的麻袋。殊像寺的八角亭也被推倒。”
常青说,那时的五台山,台上的寺庙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佛像被人砸的砸、搬的搬,石雕被凿烂,经卷书画被当作“四旧”焚烧。
最让人痛心的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佛乐传承地--南山寺,40多套乐器散失过半;用文言文写成的乐谱原本凭借口授的方式相传,十年动荡光阴将这些珍贵的“梵音”变成无人能懂的“天书”。
所幸,80年代初,中国恢复保护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五台山重闻朗朗诵经声,重见袅袅香火,国家还拨出大量资金重修寺庙。
1987年,在尘世游历了34年的常青作出一个决定:重新出家。“我从小就是五台山的一个小喇嘛,我觉得寺庙生活更适合我。”他这样解释当年的选择。
常青来到菩萨顶脚下的一个小喇嘛庙--五爷庙,当起住持。
“五爷庙的香客稀少,香火没办法跟大庙比。”精明的常青取消了门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庙里的香火逐渐旺了起来。说来也怪,五爷庙并未因这种淡然而疏淡了香火,相反五爷庙在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金五台终日香火绕梁,功德圆满,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也许这正是常青师傅“无为而治”的治庙之法吧。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