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开示:念佛人心力或愿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带业不能往生,经典中之“带业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你有愿心要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如业力大于念力那还是不能往生,但会因你的愿力而转为人身,再继续念,如此转了几转,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于业力,就能往生。’
道绰祖师《安乐集》开示:念佛人心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问曰:《无量寿经》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有世人,闻此圣教,现在一形,全不作意,拟临终时,方欲修念,是事云何?
答曰:此事不类。何者?经云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诸凡夫心如野马,识剧猿猴,驰骋六尘,何曾停息。各须宜发信心,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
佛告大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也”。若风刀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何不预克念也?
问曰:若人但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然有众生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
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
复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迭相收摄,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大庄严论》云:“劝一切众生,常须系念现前,偈云:盛年无患时,懈怠不精进。贪营众事物,不修施戒禅。临为死所吞,方悔求修善。智者应观察,除断五欲想。精勤习心者,终时无悔恨。心意既专至,无有错念乱。智者勤投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心若散乱时,如调马用硙。若其斗战时,回旋不直行”。
《妙宗钞》开示:念佛人心力或愿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逆罪得生即下品下生文。二释有下立义双释二。初悔有轻重。上即利根下即钝根。俱舍云。愚智所犯轻重不同。愚作罪小亦堕恶。智为罪大亦脱苦。如团铁小亦沉水。为钵铁大亦能浮。涅槃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如阿阇世王杀父害母。至涅槃会身疮肿热。生重惭愧悔过自责。耆婆劝往佛所。佛为说法得无根信。文载涅槃梵行品。此经明逆罪得生净土者。即同阇王上根利智能重心忏也。彼经不生者。下根愚人至于临终不能重悔也。
问若定力得生下下品。云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此与大本散心十念理应无别。答此虽造恶已曾修观故。使临终善友劝称十念。定心则成。亦是法行乘急戒缓人也。修观故乘急。造恶故戒缓。由乘急故得值善友。纵现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种今熟。故得往生。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永明延寿祖师开示:念佛人心力或愿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如或言行不称,信心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
莲池大师开示:念佛人心力或愿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疏〕故知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良由正指理一心故。如法华三昧中说。
〔钞〕人有疑言。罪既多劫。业重障深。久勤忏摩。渐积功德。庶可消亡。而念佛一声。灭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此之至心。正属理一。一心既朗。积妄顿空。喻如千年暗室。岂以一灯。暗不速灭。故一称南我佛。皆己成佛道。不独妙法莲华有之。法华三昧观经云。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惟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习如是观。五欲自断。五盖自除。五根增长。即得禅定。释曰。一称成佛者。归命一心。无不成佛。以离自心一相一门外。更无有法可作归依。毕竟空寂。如是观者。五欲自断。乃至六度万行。悉皆成就。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又佛名经云。一闻佛名。灭无量劫生死之罪。一闻则不待称念。无量则不止八十亿劫。因弥约因而果弥广。非理一心。安得致此。但患主之不一。何虑罪之不灭。《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
藕益祖师开示:念佛人心力或愿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卓左车问:疏指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属理一心。又释佛名经。一闻佛名。灭无量劫生死之罪。云一闻。不待忆念。无量。不但八十亿劫。则何独理一心也。又此经闻经闻名。皆得不退。事邪理邪。
蕅益大师答:观经十念除罪往生。由怖苦心切。善友缘强。一念猛利。过百年悠悠。非必有究理之行。然胜于寻常事持。疏主或借显事功极者。卽不违理乎。若佛名经所言。以彼佛具无量威德愿力。故闻者获如是益。闻不信。亦获无量罪。要非少善根福德众生。所能得闻也。不退亦不一等。随闻证者。有位行念三不退。仅歴耳根者。如食少金刚。究竟不消。为远因终不退也。
印光祖师开示:念佛人心力或愿力大小与往生的关系
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