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尊老重贤
尊老重贤,这是孔孟教。释家就教化人,令人学佛那种思想和行为,都希望要习圣习贤。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三日开示于台湾板桥台北县立体育馆
我现在再讲多一点废话,要讲什么?我要讲一讲尊老重贤这个道理,因为在旧历十一月二十七这一天,我举行一个尊老重贤敬德餐会。这个餐会多数是请了一些老教授、老学者啊。这些个长者,有的年龄到零四岁的,是一个出家人;有的年龄九十二、三岁的;有的是八十几岁的;有的是七十几岁的,我请的老人是从七十二岁开始。我请他们大家聚会到一起,来论论文、说说话,互相认识一下。
那么其中有一个杨富森教授,他每一年有个“十老还童会”。这十老有九十多岁、有八十多岁的、有七十多岁的。这些个老人也不怕辛苦,都来参加这个餐会,其中就有在台湾教育部做过次长的老教授、老学问家,是吴俊生教授。其余有在台湾当过大学校长的,有当过教务主任的,不少都是老资格啦!其中大约六十多岁的也有来参加的,不过不在请列,那么他们也随喜这个餐会。
当时举行这个餐会,我给写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横批是“松柏长青”,这表示这老年人永远也都是像小孩子似的,那么年轻。松柏长青,因为松柏它是不怕寒冷的,冬、夏都长青,所以把这些老人比喻成松柏。你们各位如果愿意记,可以用笔记一记。
尊老重贤,耆年寿考,福慧双圆
学佛习圣,耄耋龄高,道德齐臻
这个上联本来是“尊老重贤,耆年寿考,福慧双圆”。下联是“学佛习圣,耄耋龄高,道德齐臻”。这是十二字对十二字的对联。我本来也不懂什么叫对联,可是就这么不揣冒昧地来写这么一副对联。那么我又把这一副对联变成四副对联。
尊老重贤孔孟训
学佛习圣释子传
第一副对联上联是“尊老重贤孔孟训”:这是说孔子给我们留下训诲人的一种方法,要尊老重贤,这是孔孟教。下联是“学佛习圣释子传”:这释家就教化人,令人学佛那种思想和行为,都希望要习圣习贤。释子传,这个释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代代相传,以这个道理来教化人。
耆年寿考祖师教
耄耋龄高天地宽
第二副对联是“耆年寿考祖师教”:耆就是年老而有耆德的这个“耆”。“耄耋龄高天地宽”:就像那个“野鹤无粮天地宽”似的,因为老年人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罣无碍,这是有天地那么宽。
福慧双圆黎民庆
道德齐臻草木欢
第三副对联是“福慧双圆黎民庆”:这个有福有慧了,福慧双圆了,老百姓都是很欢喜的,黎民都庆祝这个寿星公、寿星婆,这是这个意思。“道德齐臻草木欢”:草木都欢喜,你因为有道有德啊!所以都是鬼神恭敬、草木开颜的,这是草木欢。
梅竹冰雪愧愚志
松柏长青祝君安
第四副对联是“梅竹冰雪愧愚志”:我愿意比这个梅花,冬天冷才开;愿意比竹子,再冻它也冻不死。这是我愿意受苦、受难、受冻的一个愚痴的志愿,愿意这样子。“松柏长青祝君安”:我说松柏长青,希望这些个老年的童子啊!都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一切一切都如意吉祥、平安快乐,这是这个意思。
本来我在这个餐会上提出这个对联,想要这些老教授啊!老学问家啊!大家也都写一首东西来纪念。可是当时这些教授,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愿意献丑啊,是怎么样子?都说这个很难对的,你这一副对联,变化成四副联,这简直地从来没有这种的对联。我说从来没有,从今天就有了嘛!这不能说是空前,也不能说是绝后,当时大家就这么尽欢而散。
这些老教授说:“我这一辈子参加过不知多少次宴会,都是在那儿逢场作戏,没有像今天这么样子有意思,有纪念性的,有历史性的一种餐会。”我说:“那以后我们每年可以举行一次尊老重贤敬德餐会,希望大家聚会到一起。”
这是我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我所以今天不妨向你们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大家有什么感想,这我都不管。有的人说你这是腐儒之见。腐儒我也不够格,那腐儒还有个“儒”呢,我这连个“儒”字也没有。我这四副对联是包括儒、释、道、天、地、人,还有我们个人的志愿,就包括这么多。可是这些老教授说是等着我回美国的时候,他们再来交卷子,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高谈阔论。
我每一天到这儿,我这个打鬼的杖,都先打打人,然后再打鬼;不过你们都不知道,我也不希望你们知道了。你们知道都会怕的:“噢!还有这么多鬼来呀!”所以我每一天都会加持你们。来的、不来的,你与这法会有缘的,都会得到加持,也不一定就来到这儿才得到。我若说你们到这儿才得到加持,这是诱惑你们呢。这里边是有一点跑江湖的话,所以我不愿意讲清楚了给你们听。至于明年我来不来?这不一定的。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还活到明年,活不到明年?所以这个我不能预先来讲。可是我若活着,就会来;若死了,就不会来。
(游居士:各位你们听到了,活着就会来,我们希望把这法会的活动,功德回向给老和尚,法体康泰,最起码活到二十岁。
)我也不要你们给我回向,我若等着你们回向啊,可能早就没有了。这个请求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我有愿力,我如果到岁,我就要自焚了,要把自己烧了来供佛。我绝对不愿意活到二十岁,这是很抱歉,不能遵命。
如果有人愿意供养呢,我在这儿我不愿意接受。我走了,你们愿意供养不供养,我都不管的。我在这儿我不愿意受红包,受红包是佛教的一种不良风气。你一给红包,令这个受供养者心里就打妄想了!他想什么呢?他说:“噢!这红包多少钱哪?十块?二十块?块?一千块?一万块?十万块?”他这个贪心哪!不期而然就会生出来了。“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你这个供养令修道的人这么打妄想,这都是在造罪业的。所以我也不愿意打妄想,我定力还不够;那么我若不看见,我就不会打这个妄想了,你们大家懂不懂啊?(大众:懂。)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