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阿弥陀佛,老法师你好,我是一个失去一个孩子的父亲,自从孩子去世以后心里一直难受,每次想到他就想哭,孩子的妈妈始终沉寂在悲痛中,请你给指点我们该怎么办?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首先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但不可过分沉浸悲痛之中。万事皆有因缘,不可执著。我们常说:夫妻是缘,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无缘不聚。孩子是债,不管是讨债还是还债,无债不来。如是因如是果。儿女到你家里来投胎,没有缘不会到你家里来。佛讲儿女与父母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循环不空、因果的相续不空、因果的转变不空,这是事实真相。
有这样一个案例,新城县(今淄博桓台)王渔阳大司马家,有个管钱粮帐目的仆人,家里称得上富有。忽然梦见有个人跑进来,说:“你欠我四十吊钱,今天该还了!”问他,他不回答,一直跑到内宅去。醒后,妻子生了个男孩儿。仆人知道是前世的恶报,就把四十吊钱捆起来放在一间屋子里,凡是孩子的衣食病药等花销,都从这里取钱供给。过了三四年,一看屋里的钱,只存七百枚了。刚好奶妈抱着孩子走到这里,在身边逗笑。于是仆人呼唤孩子说:“四十吊钱即将用完,你该走了。”话停下来,孩子便眉头紧锁脸色突变,脖颈偏倒两眼大睁。摸一摸,已经断气了。就用剩下的钱买棺材埋葬了他。这件事可以做为欠债人的殷鉴。往日有个年老而无子的人,向道德高尚的僧人询问无子的原因。僧人说:“你不欠别人的,别人又不欠你的,怎么会得儿子呢?”原来生好儿子,是来报答我的善缘;生坏儿子,是来向我讨债。生了的不要喜,死了的不要悲呀。
摘录《印光大师文钞·复德畅居士书》一段,望谨记: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尤。须知吾人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恶业无量无边。或我欠人之债,或人欠我之债,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汝今生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发忏悔心,不生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汝此子者大约是讨债而来,债已讨足,故随即去世。汝于债主已去,不生解脱业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则成颠倒矣。
又汝已皈依佛法,当须晓得世间事事无常。若不极力念佛求生西方,则随业轮回于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此子之去,益当知一切事皆不可倚靠,唯有西方阿弥陀佛乃我等一切众生之大倚靠。从兹发感激心,发精进心,以自己所作之种种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西方。汝能如是,则此儿之死,即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间福报眷属所迷,不生厌离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极乐之心。故当头痛与汝一棒,汝反不在自己分上体察,生出怨天怨佛的种种愚见,则成迷本逐末,不知自反矣。
所以,在明白亲人的本来面目后,对他们就不要特别执著。若是懂得了轮回的真相,这种执著确实没有实在意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