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既然说娑婆本土四土具足,那只要在这里展转修行就是了,反而要舍这里而往生那极乐国,为什么呢?
答:这一方虽然具足四土,无奈的是秽业难除。那么要舍秽取净,势必向极乐国求生。四明说,本土浊重,十信才出苦轮。那极乐土境胜,九品都是不退。难道没听说大通佛在世时代,受教的徒众,已经度过尘点劫来,还在声闻的地步,都是因为退转,所以涉历长时间。如舍利弗已证六心位,还会退落五道,何况悠悠修行的人呢?因为这土,多遇退缘。所以说“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如果往生极乐世界,借助那胜缘,博地凡夫,便都不退了。因为这个道理,要求生极乐国啊。
问:同居净土,那种类很多。现今偏指极乐世界,而又偏赞它的境胜缘胜,为什么呢?
答:经上说,那极乐国众生,没有众苦,只有诸乐,所以叫极乐世界。现今拿娑婆世界来对比,这里是血肉形躯,有生都苦,那里是莲华化生,没有生苦啊。这里是时序代谢,衰老天天侵蚀,那里是寒暑不变化,没有老苦中啊。这里是四大难调,多生病患,那里是化体香洁,没有病苦啊。这里是七十岁就古稀,无常迅速,那里是寿命无量,没有死苦啊。这里是亲情爱恋,有爱必定分离,那里没有父母妻子,没有爱别离苦啊。这里是仇敌怨仇,有怨必定相会,那里是上善聚会,没有怨憎会苦啊。这里是或者困苦饥寒,贪求不足,那里都是衣食珍宝,受用现成。这里是或者丑秽形骸,根多缺陋,那里是端严相貌,体有光明。这里是轮转生死,那里是永证无生。
这里有四趣的苦,那里没有三恶道的名。这里是丘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为山,秽恶充满,那里是黄金为地,宝树参天,高楼七珍,花开四色。这里是双林(释迦牟尼)已灭,龙华(弥勒佛)还没有来,那里是无量寿尊,现在正在说法。这里是观音势至,徒劳仰望嘉名,那里是与二位上人,亲为胜友。这里是群魔外道,恼乱正修,那里是佛化一统,魔外绝踪。这里是媚色妖淫,迷惑修行人,那里是正报清净,实在没有女人。这里是恶兽魑魅,交互扇动邪声,那里是水鸟树林,都在宣说妙法。二土比较,境缘迥然有别。而乐邦的胜,多得没有穷尽,不能全都列举啊。那境胜的,可以摄取众生取净的情执。那缘胜的,可以助往生修行人的道力。虽然同居净土类很多,唯有极乐世界修行的缘具足,所以偏指啊。问:十方如来,都可以亲近,如今唯独推崇弥陀,为什么呢?
答:唯独推崇弥陀,原故有三。一誓愿深重。二娑婆有缘。三化道相关啊。所谓愿重,经上说,弥陀往昔在因地中,曾经发种种广大誓愿。大略是,如果我成佛已来,那有众生愿生我国,或听我的名,修行善本,称念我的名号,甚至十念。如果不往生的,我誓不取正觉。既然生到我国,如果有退转,不决定成佛的,我誓不取正觉。所以《华严钞》说,弥陀誓愿重,偏接娑婆世界的众生啊。所谓有缘,我佛释迦在世时,众生听佛的教导,归向弥陀,固然已经很多了。观佛灭后,末法时期众生,不管僧俗男女,贵贱贫富,稍有听到佛教的,没有不信向。没有听到佛教的,也会称念佛名。纵然是顽愚暴恶,没有信佛的徒党,或在遭厄难危险之处,或有发赞叹怨嗟之声,不知不觉随便开口,便叫阿弥陀佛。至于儿童女子戏弄之际,聚沙和泥,图墙画壁,便作弥陀佛像。甚至在学行未稳,学语未成的,自然能唱阿弥陀佛。这都是不劝而发,不教而能,不是有缘是什么?又如《无量寿经》说,我说这部经,使众生见无量寿佛,以及极乐国土,应当求往生的,都可以求。不要因为我灭度以后,又生疑惑。未来的世道,经道灭尽,我用慈愍,特意留这部经,再住一百年。那时有众生,遇到这部经的,任随意愿,都可以得度。又经上说,这部经灭后,佛法全没有了,只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救度众生。那时有不信而谤毁的,当堕地狱,具受众苦。所以天台说,应当知道阿弥陀佛对于这恶世,特别有缘罢了。所谓相关,前辈先觉说两土圣人,示现居住净土秽土。用折伏摄取二门,调伏众生。这里用秽用苦用促用多魔恼而折伏,使众生知道厌离。那里用净用乐用延用不退转而摄取,使众生知道欣求。既然厌离并且欣求,那化道就实行了。又我释迦佛在三乘授道之外,那没有度尽的,就在弥陀。所以在大乘经中,反复叮咛,称赞劝往的,大概与化道相关啊。因为这三个原因,所以唯独推崇弥陀了。
问:偏指独推的说法,是美言了。欣厌取舍的道理,至大的教化了。敢问欣厌取舍,能没有爱憎能所的过失吗?
答:你不知道我说的啊。这不是世间的爱憎能所啊。这是十方如来转凡成圣的通法啊。如果不是厌舍,怎么转凡?如果不是欣取,怎么成圣?所以从凡夫到圣位,从圣位到等觉,那中等以上的,无非是欣厌。极致到了妙觉,取舍才没有了。所以先德说,取舍到极致,与不取舍,没有差异啊。何况这净土法门,只是一化机,而释迦弥陀共立的啊。这里指示往生,那里接受来迎。倘若不是厌舍,出离这娑婆就没有办法。倘若不是欣取,往生极乐就没有分。既然舍这里了,又往生那里了,借着那胜缘,直到成佛。那么爱憎能所,功没有更大的了,哪里有过呢?
问:取舍的道理,不敢议论了。只是往生的说法,能不违背无生的道理吗?
答:天台说,智者热烈求生净土,明白生体不可得,就是真无生,这就是心净所以佛土净。愚者被生束缚,听到生就作生解,听到无生就作无生解。不知生就是无生,无生就是,生啊。长芦说,把生作为生的,是常见的失误啊。把无生作为无生的,是断见的迷惑啊。生而无生,无生而生的,是第一义谛啊。天衣说,生就是决定生,去却是实不去。三家的说法,意思很明确,现今我再用性相二字解释一下。妙真就如性,本来没有生。因缘和合,才有生相。因为那性能显现相,所以说无生就是生。因为那相是由性显现的,所以说生就是无生啊。知道这个就知道净土的往生,是唯心所生。无生而生,理有什么违背呢?
问:往生之说,那宗旨分明了。但今天的学者,不能明白。千人万人,都怀疑极乐世界远隔十万亿国,临命终时,恐难达到。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明白呢?
答:这太可笑啊。说了许多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到这里还是不清楚。这没有别的,只是众生妄认自心在色身里面,方寸之间,不知自家心量,原本广大。难道没听过赞佛偈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并且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被我心量都包容了。恒沙世界,无量无数,我的心量,全部周遍。如此看来,十万亿国在我心中,其实很近,哪里远呢?命终往生时,往生我心中,其实很容易,哪里难呢?难道不见《净土十疑论》说,十万亿刹土,是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的罢了。只要使众生净土业成就,临终在定的心,就是净土受生的心,动念就是往生净土时。因此《观经》说,弥陀佛国,离这里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就往生,不须愁远。又如人的梦,身虽然在床上,而心意识遍到其他地方。往生净土也是如此,不须怀疑啊。经上说,一弹指间,就能往生。又说,屈伸手臂间。又说,顷刻之间。所以《自信录》说,十万亿刹土顷刻到,因为自心本妙罢了。这些重重的比喻,只是说明生在自己广大心中,很近而且很容易的啊。我如今且不说广大心量,先就你色身以内,方寸之间,说个譬喻。譬如从这里到西天竺,一动就是十万多里,一路之上,经过很多国土。有一人虽然没有亲自到过,但曾听他人讲说一遍,记忆在心。那人后来坐卧之中,忽然动一念思量那国,思量千里,便到千里,思量万里,便到万里,思量天竺,便到天竺。用这个比喻往生净土,便是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弹指之间,一念便到,哪里难到呢?你如果不修净业,要到就极其难。净业如果成了,要到极其容易。只要愿意,决不会相骗。
问:不修净业,要往生极难,这是真话啊。为什么先前举例的逆恶凡夫,临终也能往生?我没有听到详情,而且有疑惑。请详细解释一下吧。
答:《观经》说,下品下生的,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足各种不善,这样的愚人,因为恶业,应当堕落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这样的愚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种种安慰,为他说妙法,教他念佛。这人苦的逼迫,顾不上念佛,善友告诉说,你如果不能念的话,应称无量寿佛。这样的至心,使声音不绝,具足十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称念佛名,在每一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的时候,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在好人面前。如一念间,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在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观世音大势至,用大悲音声,为他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听了欢喜,当时就发菩提心。这是详情啊。虽然十二劫在莲华中,而那受用快乐如忉利天。所以古人说“华中快乐如忉利,不比人间父母胎”。逆恶能往生的,《观经疏》说,因为念佛除灭罪障,所以就以念佛为胜缘啊。我详细了解经意,就是念佛灭罪而生。但用疏和论参照而明了,却有三个意义。一是,有问如何用很少时间心力,而能胜过终身造恶呢?答:心虽然很少时间,而那力量猛利。这样的心勇决,名叫大心。因为舍身事急,如人进入战阵,不惜身命,名叫勇健的人啊。二是,现在虽然造恶,或现世曾修三昧。所以临终劝念,定心容易成。也是乘急戒缓的人啊。纵然现世不修三昧,也是过去世的种子今天成熟,因为宿善业强,临终能遇到善知识,十念功成啊。三是,如果不是过去世的种子 , >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