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透过《西游记》看孙悟空的五蕴皆空

发布时间:2023-03-26 11:20:53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透过《西游记》看孙悟空的五蕴皆空

  《西游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但俗语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普通人看《西游记》,只看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辛、斩妖除魔的惊险,而河北沧州水月禅林的恒庄法师却从中看到了佛法的深意,看到了孙悟空降服内心之路。

  在几个月前,在国内院线公映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大唐玄奘》。电影讲述了唐代的玄奘法师去到印度的那烂陀寺修行,然后回来翻译佛经的一个故事。基本上还原了玄奘法师的生平历史。

  社会大众最熟悉的一部佛教经典,应该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了,然而普通大众对玄奘法师的印象,更多来自于中国的古典名著及其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

  鉴于此,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西游记》入手,来说一说孙悟空的五蕴皆空。

  孙悟空这个人很有担当,它能够为了猴群的生存,舍命跳进瀑布里。然而这样的人,似乎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性格的另一面往往会很傲慢,天大地大,唯我最大。桀骜不驯,傲慢而不认输。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喜欢在所有关系中处于上风。

  这种性格特征,决定了悟空的命运轨迹。

  心猿意马,说的就是孙悟空的性格特质,象征了普通人的心,不受约束、无常多变、敏感固执的状态。当人们想捉摸它时,却找不到它的踪迹;而不留神的时候,又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悟空受观音菩萨的指引,从五行山出来后,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可是没过几天,悟空就被打击到了。他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一个五米宽的沟,他师父都飞不过去。

  “我老孙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我的师父连一个五米的山沟都飞不过去。这样的人怎么能作我的师父呢?”

  悟空的心里,升起了巨大的分别、傲慢。他开始打心眼里看不起唐僧。

  到了夜间,诸多计较生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直接化成六形,生起了杀意。

  第二天,当六形化成的六个土匪出现时,悟空一个念头反应过来了,意识到不是师父的问题,是自己念头的不清净。

  他对付不清净的念头,是抡起金箍棒,将它们全部打死。

  而换来的直接结果是,悟空被唐僧开除了。

  悟空去找到观音菩萨抱怨。

  菩萨就笑了,说:“如果你六根真的清净了,还会有这诸多抱怨么?”

  假如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清净的、圆满的、平等的,对你所接受的事物能够平等地包容的时候,那你内心是不可能出现嗔恨的,你还会产生巨大的情绪落差吗?

  菩萨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继续回到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次,唐僧又被妖怪抓走了,悟空火急火燎的去找弥勒菩萨帮忙。

  弥勒菩萨明明知道悟空非常着急,却慢悠悠的问了一句,“大圣啊,近来心性如何啦?”就是问孙悟空,近来的安心安得如何啦?

  注意看,悟空的师父被抓走了,自己解决不了,都快着急上火了,菩萨竟然有闲心问他心性怎么样了。

  我们有些修行的人,在安好悠哉的时候,就会说“啊,我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感觉到了法喜充满。”然而一到外界重压关头,所有的定力、智慧就平地消失了,剩下的每个细胞,感觉到的全是情绪了。

  在高低成败中,保持内心的如如不动,这是弥勒菩萨对悟空的点化。

  五蕴皆空,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处理好内心与名色之间的关系。

  禅门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过得好与不好,你的内心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你生活的底色是幸福的还是伪装成幸福的,别人不得而知,只有自己才是清清楚楚的体会者、体验者,证悟者。就是当自己应对十万火急的事情时,在这种重压之下,还能不能有收放自如的能力,能不能表现出平常的这种状态。所以禅门常常讲,平常心平常心,说的就是我们在外界的风雨变幻中,也能保持住我们心的底色,内外一如,时时一如。

  那么,孙悟空,到底观照到五蕴皆空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继续看西游记。

  当师徒四人快到灵山脚下时,碰到了最后一伙儿妖怪。三个犀牛精,变成了西方三圣,变成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空中显像,骗取这一方百姓的香火。他们师徒四人看到这一幕,和这里的老百姓一样,赶紧跪下来,去礼拜他们。

  这个时候孙悟空觉得有点怀疑,孙悟空觉得天空中显像的西方三圣有点问题,但他又没有说出来。

  这个细节,太不像起初的那个孙悟空了。

  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出来的,足足七七四十九天。他的火眼金睛,极其敏锐,一眼就能分辨出妖怪来。

  火眼金睛代表的是什么呢?它代表的就是我们很多人,看别人的时候,总是一眼看出问题和不足来。一眼就能看出别人的妖气来,这个叫它火眼金睛。这个火眼金睛不是悟空专有的,很多人都有,一眼就能看出别人的毛病来。

  但是到了这个假冒的西方三圣这里呢?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却失灵了。

  这意味着,在从东土到西天的这几年,悟空已经不那么挑别人的毛病了。悟空已经了解到修行的入手处,是拿眼睛去观照自己,去观察自己的内心,去协调迎面而来五欲六尘。

  从师徒初次遇见,悟空压根都看不上他师父。到了西天之后,悟空能够看到师父身上的佛光。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

  从挑剔别人,挑剔世界,到容得下别人,容得下世界。

  从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诸多不满,到发现别人身上的光芒。

  这就是心从东土到了西天,从此岸渡到彼岸。孙悟空用观照自我内心的方式,照见了五蕴皆空。

  修行,从哪里观照?就是在第七识的分别中入手,去切断我们固有的偏执和分别,去打破自己的狭隘与固执的自我。当功夫落地,连成一片,能够切断第七识与前六识之间厚厚的关联,哪怕露出一点点缝隙出来,第八识大圆镜智就能发挥作用了。大圆镜智发挥作用之后,就能够转第七分别识为平等性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

\

  此时的悟空,实实在在的体悟到,世间的百态,它都是一种正常的存在,百年前如此,现在如此,百年之后还是如此。世间的真相就是阴了又晴,晴天了又阴,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就是这种轮而复转,周而复始。而那些纠缠、业果、造作、不过都是自己在心中,多加了虚妄分别,是自己给心加了太多的戏份。

  那咱们在座的朋友也一样,你能容得下多少人?或者说你只看得上几个人?这决定了你本人发光的程度。挑剔一个人不难,人人都会,但是如果包容一个人的话,那就很难了。从挑剔到包容,这个过程悟空已经完成了,我们什么时候完成呢?

  真经不在西天,而在心的路途。佛祖不是如来,而是真我。那成群结队的妖精乃是人心生出来的欲望和执念。生活平波无澜不外人心已死,你还愤恨,你还痛苦,你甚迷茫,你就是那个时时刻刻跟妖精斗争的孙悟空,你脚下的路,永远是通向自心的路。

  去自己的斜月三星洞,去观照自己的五蕴皆空。参禅参到最后,不外乎是活出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和乐趣。生活依然是一波三折,依然是坎坎坷坷,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可以找到一种不紧不慢的方式,去找到我们生活的一种安之若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