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个维度来认知精神主体——八识。第一个就是从八识生起的内部条件;第二个维度就是从八识所认知的境界;第三个维度就是从境界相对的真假;第四个维度就是从八识与感受;第五个维度就是从八识心王与心所法相应;第六个维度就是从善恶无记的性质来说八识心王,来分析、辨识八识心王中间的差异。
第一个维度就是从八识生起的内部条件来说:
前五识要生起一定离不开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当然也更离不开五根。前五识离不开五根,这个叫同境依,比方说眼根与眼识,眼根与色尘接触就生眼识,就是为了认知这个色尘,所以五根就叫同境依;离不开意识,叫分别依。我们的五识生起,后一刹那的五俱意识就来了,才能够分辨清楚外境,作出判断来;也离不开末那识,这个叫染净依;也离不开阿赖耶识,这个叫根本依。
所以前五识有四个内部条件,同境依是五根,分别依是意识,染净依是末那识,根本依是阿赖耶识。
意识要生起,离不开两个内部条件,也就是离不开第七末那识,叫染净依,也离不开第八阿赖耶识,这个叫根本依。
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就互为内部条件。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要生起就互相作为内部条件,这个叫俱有依。口诀就是“五四六有二,七八一俱依”,前五识有四个内部条件,第六意识有两个内部条件,七八互为所依叫俱依。
第二个维度就是从八识所认知的境界来说:
前五识当然就是缘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第六意识就是缘法境。第七末那识是缘第八识的见分(缘阿赖耶识的见分)作为我,执著为我,第八阿赖耶识就是缘根身、器界、种子,“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
第三个维度就是从境界的相对真假来说:
前五识、第八阿赖耶识都是唯缘性境,有相对的真实。第七识是唯缘带质境,第六意识是通于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三境。
第四个维度是从八识与感受来说:
前五识是与三受相应,就是苦、乐、舍受,第六意识与五受(苦、乐、忧、喜、舍受)相应,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唯与舍受相应。
第五个维度就是从八识心王法与心所有法相应来说:
前五识各有34个相应心所有法,第六意识与全部的51个心所法相应。第七末那识与18个心所有法相应,第八阿赖耶识只与5个心所有法相应,那就是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只与这五个遍行心所有法相应。
第六个维度就是从善恶无记的性质来说:
前六识通于善、恶、无记三性,末那识是通于无记和善性,在因位的时候是有覆无记性,在果位或者能够入禅观的时候就是善性。阿赖耶识是通于无记和善性,因位时是无覆无记性,在果位就是善性。
节选自大愿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愿法师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