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种善因得善果 (第九讲)

发布时间:2022-12-07 21:03:23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种善因得善果 (第九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师父,现在社会上提倡人生佛教,就是他们注重于,处理日常生活上的方法,但是不提倡念佛。他们主张就是说,人死了以后,要他再回来作人,不要求生西方。那么师父对于这一种的人生佛教,有没有什么看法?

师父:一切众生各有因缘。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从这一句话,就可以把它延深到这个广大的社会。一切众生在他一生行业当中,他有什么样的成就?能得什么样的利益?也是遇缘不同。这个事情,不能勉强。诸佛如来度化众生,都不存一丝毫的勉强,也就是没有一丝毫的意存在。你看我们读《坛经》,六祖问永嘉禅师,永嘉是相当了不起,谈话之间,六祖就给他印证,确实他见性了,明心见性了。六祖以后再问他一句,你还有分别吗?永嘉立刻就答覆:‘分别亦非意’。这一句话就是说明,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那里不分别呢?你不分别,你怎么说话呢?说话要分别,办事情也要分别。可是世间人分别是意,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著,他用意。开悟的人他也分别,他也执著,他分别不是意,执著也不是末那,人家高明就高明在此地。

那我们要问了,他不用意,他用什么分别呢?他用的是自性,自性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由此可知,他是自性随缘,随著众生分别而分别,随著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分别亦非意。佛告诉我们,你有分别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那么现在要问,你提倡人乘佛法,人乘也好,天乘也好,声闻、菩萨那一乘都好,问问你,你还有没有意?如果你还有意,换一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再说,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修行没有结果,这个不能不知道。没有结果就是继续要搞六道轮回,这个说起来好听,来生再得人身,再享人天福报,你能够有把握,能办得到吗?人失掉人身之后,再得人身,凭什么条件?这佛经上说得很清楚,五戒十善,你的五戒十善,要真正能够打九十分,你才有把握来生不失人身。如果你说我五戒十善的修学,勉强可以打个六十分,说老实话,来生能不能得人身,靠不住。人乘佛教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就对了,跟佛说的没错了。

如果是天乘,那比这个水准更高了。佛告诉我们,天乘的标准是上品的十善,不是普通十善,这是基础。从这个基础上,还要修禅定。假如没有禅定,没有四无量心,你所生的天,凭上品十善,清净的五戒,上品十善,只能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夜魔、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界天,也要修定。定没有修成功,但是他有一点点定功,这才能生到欲界上面四层天。假如你的禅定修成功了,你得到初禅,得到二禅,再加上四无量心,这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慈悲心、喜舍心,你才能够生到色界十八层天。这佛在经上,大小乘经论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人家怎么讲法,你仔细想一想,核对、核对,不就明白了。

可是你要知道一个事实,纵然生到色界四禅,生到无色界四空,没有出三界,还要搞六道轮回。换一句话说,地狱、饿鬼、畜生,你依旧有份,你没有得到结果。所以佛说,超越六道轮回,这才叫小果,你得到结果了,小的结果,你证到阿罗汉了,证辟支佛了,小果。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得的这个果叫大果。为什么是大果呢?你不但超越了六道,你也超越了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头,它是一真法界。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到那个地方,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们念《无量寿经》就知道了。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无比的殊胜,真实的成就。这是当生成就究竟圆满佛的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殊胜。你没有机缘听,是你没有福;你有机会听了不相信,那你是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所以是遇缘不同。

问:师父这样子开示,大家对这个概念,就很清晰。那换句话讲,就是说念佛得清净心,而就是落实人生佛教,是不是可以有这样子的说法?

师父:那还不止,如果念佛得清净心,能出三界,决定能往生。如果他不愿意往生,那是变成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有漏福报,我们要知道,是享得尽的。而且在享福里面,难免不造业。那么你造作罪业,你后来一定有恶报,这是个事实。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唯有真正了解,你才会有最佳的选择。佛法要认真的去求学,求学就是求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

问:换一句话讲就是说,我们念佛一定要先求往生以后,然后乘愿再来度众生,这样的话,才能够说是落实人生佛教,而不是说好像自己感觉清净,这样就够了,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师父:佛法无论是那一个法门,无论是那一部经论,佛菩萨的教诫,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套上个人乘,这样的分别、执著呢?你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家晓得,这是根本*轮。《无量寿经》你们去念一念,从头到尾,那一句经文与我们生活没有关系。经上所有的教诲,都是教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达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你说这是不是人生的佛教呢?我们不要说人乘,说人生。为什么在这个里面,一定要区别执著人乘、天乘、声闻,不需要这么执著。必须知道五乘佛法,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呢?佛给我们讲真话,刚才说过了,你有分别,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所以佛法是教人做什么?破执著、离分别。一切法当中,不执著了,你就出六道了;不分别了,你就出十法界了。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所说的一切法,这个舍不是说不要它了,这个舍就是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只要你懂得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能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你要是有分别、执著,有这个念头起来,你决定不能体会佛的真实义,你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曲解了。

问:请教师父,现在在社会上还有佛教界,很多人都提倡临终的时候捐赠器官,这个在大乘经里头都有记载,就是我们人没有气了,到我们的神识离开这个肉体,还有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那会不会在临终的时候,因为摘除器官,造成临终的人极大的病苦而堕落?

师父:这一桩事情,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说了布施,布施有外财布施,外财是身外之物,我们能够舍弃,帮助社会一切大众。外财之外还有内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今天讲捐赠器官,内财布施,这个都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可是这个施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对凡夫来讲,舍外财比较容易,舍内财难。佛对什么人说的?对菩萨讲的。菩萨已经成就相当的定慧了。所谓慧,他已经看破了,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这个身体是假的,可以送给人。身体,整个身体可以送给人,身体里头零零碎碎的,也可以送给人,他有这个智慧,他有定力。也就是说,把这个器官割下来,他受得了,他如如不动。你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把这个身体用小刀一片一片割下来。菩萨就是忍辱仙人,不动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痛苦的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怨恨的心,这个心,忍辱仙人的心。换一句话说,我们如果发心捐赠器官,说老实话,也许你的功夫比我高,你可以做得到。我想想,我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勉强做;勉强做,坏事!

那么佛讲,人断了气之后,通常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神识没有离开,所以助念这种常识,现在在台湾,已经相当普遍了。助念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八个小时到十二小时之内,这个临终的亡人,决定不能碰他。你要碰他,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感觉到非常痛苦,会生嗔恨心。不但他的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 ,我们这个衣服都不要碰床 。他感觉这样的敏锐。如果佛说的话,这个事情是真的,那我们就要警惕了,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了?发心容易,说大话容易,事实摆在面前,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想一想,实在受不了,那我就不要冒险,我就不要充面子好看,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是关键的时刻,就是关系到你来生往那里去。这个时候,一念 恚心生起来了,一念后悔心生起来了,就要堕三恶道。堕三恶道,那个时间就太长太长了,那是无量苦。这个帐,自己要好好盘算盘算。你实在不明了,多读读大乘经论。大乘经论也不是每一部经

里面都说得那么详细,古今大德有把这些事情汇集起来,像《法苑珠林》,《经律异相》,这对我们初学就方便多了。最方便的是《饬终须知》,《饬终须知》是文言文写的,现代人国文的修养不如过去人,所以也有一些大德发心,把它重新改写,改写成白话文,叫《饬终须知》,你看看就晓得了。

我们为了提倡这个本子,怕人家看到《饬终须知》,看到饬终,心里就难过,就不想看。其实这是一桩大事情,又不能不知道,所以我把这个小册子换了一个名字。馆长往生的时候,我们印了一万本结缘。我把它换成《怎样念佛往生成佛》,这个名字就好听多了。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是我们学佛人必须要读的一本书,不管你是学那一宗,学那一个法门;换一句话说,人没有办法避免死亡,这个东西不要忌讳,人生必走的道路,任何一个人不能避免,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做妥善的准备。

问:师父这样开示,对我们学佛者非常重要。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对死亡这一件事情,我们要透彻了解,那么对这个事情,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修净土法门,一般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但是佛教界还有流行弥勒净土,还有东方药师如来净土,甚至于有提倡十方净土。那么这几种净土,跟我们一般古大德一脉相传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有什么差别?请师父开示。

师父:一切诸佛都有净土,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有净土,这是常讲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土跟寂光土就是真正的净土。一切诸佛如来,他们自己是住在常寂光中。所以一切诸佛都有净土,我们知道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在那里教化,所以诸佛也无量无边,净土也无量无边,问题是怎么个去法?一切诸佛虽然说佛佛道同,但是诸佛如来在因地上发的愿不相同。正如我们大家在一块学佛,我们的愿望都不一样,我想到极乐净土,他想到琉璃净土,那个想到弥勒净土,不就不一样吗?这愿望就不一样了。那么每一个净土的往生条件也不相同,这个要搞清楚。就如同我们读书,学生考学校一样,你喜欢去念那一个大学,喜欢去念那一个学院,这一个学校录取的标准,跟那个学校录取的标准不一样。你看中了,喜欢的,还得要考虑自己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有没有把握考取?这个是不能不顾虑的。我喜欢这个学校,我没有这个能力,勉强去,人家不收你。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诸佛净土的标准都高,这是经论上讲,的确合情合理。

你的见思烦恼没有断,你只能够生凡圣同居土。我们今天住的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不是净土,凡圣同居土。四土都是净土,这个世界不多。一切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他们的国土有净土也有秽土。这个不是佛故意这么制造的,不是,众生业力变现的。佛的愿力变现的是净土,但是众生的业力变现的是秽土。十方世界,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见思烦恼断了,才能够生方便有余土。也就是证得阿罗汉,证得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不在六道,他们在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那是方便有余土。

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是方便有余土,并不是实报土。超越十法界,那就住实报土,他到一真法界了。实报土才是真正的净土。十方世界大致上是相同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特别,它特别在那里呢?它的凡圣同居土也是净土,四土都是净土,这个奇怪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很难让一般人接受的。为什么它四土都是净土呢?诸位念《无量寿经》就明白了。《无量寿经》里面有一段经文,叙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它这个怎么样形成的?当年世饶王出家之后,这是法藏比丘,他用什么样的愿望,造成这个净土?那是法藏比丘他愿力所成的,不是一切众生业力所成的,它是愿力所成的。等于说,在一切净土当中,它是一个新兴的净土。那里面的众生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没有原居民。原居民业障很重,那就变成凡圣同居了,它里头没有原居民。他制造这个净土之后,欢迎十方一切大众都到他那边去进修,得他的本愿威神加持。虽带业去也没有关系,这个特别了,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读《无量寿经》,这一桩事情不能不留意。

就好比我们一个新兴的都市,这一块空旷的地方,我们把它规划做一个新的都市,这个都市里头,从来没有人居住的,现在欢迎一切志同道合的人都到这边来,我们这边订上标准。像现在的移民一样,我们订上条件,你有道德,有好的学问,好的人品,又有工作能力,我欢迎你移民到我这儿来,它不就提高了。十方净土里头原来有原居民,业障深重,那个没有办法。它是一个旧的地区,阿弥陀佛是一个新的地区。你们想一想现在,现在这个世界上,你们很多同学去过新加坡,新加坡就是新兴的国家,你看他移民的条件非常严格。他欢迎的是真正有技术的、有能力的、有品德的,他欢迎这些人。这些人移民到那里去,建立新的国家、新的社会,是世界所有的国家所不能相比的。世界各个好的人才,都被他吸收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是普通人。去的是上善,具足信愿行,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自性智慧功德逐渐透露,上善之人。我们明白这些,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

你看《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遭了家庭的变故,遭了难,深深感觉这个世间苦,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十方有没有好的佛国土,我想求生。释迦牟尼佛没有介绍给她,把十方诸佛刹土统统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让她自己选择。她看了之后,告诉释迦牟尼佛,我喜欢阿弥陀佛这个国土,这个国土清净庄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往生的方法。所以佛并没有主动介绍你,你要往生,没有,让你自己去选择。但是他一定要介绍的详细,给你做选择的依据。你真正选择这个,聪明,选对了,诸佛赞叹。我们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都看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经上写得很明白,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把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因此,你要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系念阿弥陀佛,你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现在就得到,将来决定往生。往生决定是一生成佛。

问:请问师父,有的人讲弥勒净土在欲界天,比这儿近,那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它是在十万亿佛国土以外,何不求近的欲界天,怎么是舍近求远呢?师父依据经论,对这个有什么看法?对这个主张有什么看法?

师父:这个远近、大小,是相对的说法,今天讲的相对论。相对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法里头没有远近;真实法里头,这个经中讲的,不二法门。远近是二法,大小也是二法,善恶也是二法,都是相对的。相对不是真实的,这是从理上讲。那么一般人有这个舍近求远,这个是错误的,这是你想错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弥勒净土跟西方净土距离是相等的。这个话怎么说法呢?也许大家听过佛门有这个说法,‘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你这两句话要是真的明白了,你就超越相对了。如果你还不能体会,我们用个浅近的比喻,来给你说明。十方净土乃至于十法界、六道,实际上是什么呢?是空间的转变,这个是科学家已经证实了。科学家发表他们的论文,肯定、证实这个空间至少有十一度存在,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一直到十一度,这是被肯定的。十一度以外的是未知数,不敢说没有。换一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实在讲是空间的转变,我们由三度空间转变到四度空间,四度空间转变到五度空间,就这么回事情。

那么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假设用科学家的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是十一度空间,我们现在从三度空间,一下就转变成十一度空间,就这么回事情。生则决定生,空间转变了;去呢?实在没有去,还是这一个空间。这个意思再不能体会,你们看电视,大家现在看电视很平常。从这个你就很容易体会了,那是什么呢?频道的转换,你有十一个频道,我现在看这个频道,我按个钮,马上转成第十一个频道,画面还在这个画面,第一个频道是这个画面,第十一个频道还是这个画面。是这个画面,不就是没有去。生则决定生,那个画面确实变了,不一样了。十法界、六道,一切诸佛刹土,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那里有距离?只是频率的转换而已,空间的转换而已,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科学确确实实把佛法证明了。

那么科学家现在还不晓得用什么方法来改变这个频率。如何能够自由自在的转换空间,科学家还做不到。但是佛法里面找到了。佛法用什么方法呢?禅定般若。你得到禅定般若,你这个空间转换就得大自在了。定功越深,你转变的就越快速,转变的那个频道就越多。你的定功浅,你转变的范围就小,速度也就慢,就这么回事情。这佛法那有稀奇,很合乎科学。现代科学发现,但是还找不到方法。知道有这个事情存在,但是没有方法突破。实在讲,科学家很难突破,为什么呢?他用思惟,他用心意识。用心意识,纵然突破,很有限。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用心意识的方法,可以突破六道,不能突破十法界。不用心意识,用真心本性里面的真实智慧,可以突破十法界,可以看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那你在一个高度的空间,看下面这个空间,你就看得很清楚,就很明白了。换一句话说,四度空间里的人对三度空间了解得清清楚楚。三度空间的人不了解四度空间的状况。圆满成佛就是达到最高频度的空间了。也有人说最高的维次,这中国人翻的不一样。尽虚空、遍法界,他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道理在此地。

问:师父刚刚用非常善巧方便,用现在科学的一种概念,来解释我们佛经一个很高深的道理,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令大家都非常明白易晓。那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印光祖师他提倡:敦伦尽分,老实念佛。这两句,一句是敦伦尽分,好像是生活上的;老实念佛是在修持上的。这两句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

师父:祖师这两句话,是教导真正念佛求生净土的同学,如果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两句话做到了,可以说是保证往生,所以这两句话就非常重要了。‘敦伦’,敦是敦睦,伦是伦理,这是儒家所讲的。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道统就是五伦十义。我们自古以来,社会的结构就靠这个维系。所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那三个早就没有了,都消失了。唯有中国到今天还存在,什么原因呢?就是中国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文化道统在支持,在维系它。这个道统就是伦常。伦是伦理,要敦睦伦理,伦理第一个,就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夫妇、夫妻,夫妻生活在一个房间里,同一个房间,室。我的房间之外,就是我的家了。所以从这个地方开始。要知道夫妇的关系。今天年轻人一般结婚,不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结婚是什么回事情?男女相爱,爱了就结婚,再过两天不爱了,就离婚,那成什么话!相爱跟结婚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结婚是有使命的,有责任的。换一句话说,这两个人有共识,延续生命,延续宗族,延续这个社会,他有使命,神圣的使命。

室之外是家,家里面有父子、有兄弟,这是构成一个家族。家族之外,社会。家外面,社会。社会有朋友、有君臣,说社会可以,说国家也可以,这是个大的社会。有朋友,朋是同学,友是同志。志同道合,这是友,所以同学跟友不一样,朋跟友不一样的,友的关系密切,朋就比较生疏,同学未必同志。君臣就是这个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一个公司行号里头,老板就是君,员工就是臣,一定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关系,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你都能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遵守,尊重这个关系。有这个关系,就有义务,所以五伦有十义,这个义是义务。

譬如说,父慈子孝,做父亲对待子女要慈,子女对待父母要孝,这是他的义务,他应当要做的。兄友弟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做弟妹的要尊敬大哥,这天经地义。都能把它做到了,这叫敦伦尽分。分就是尽自己义务,本分的义务。我是弟弟的身份,我一定尊重兄长。我是兄长身份,我一定爱护弟妹。去尽分,尽你的本分。乃至于君臣,君仁臣忠。领导人对待你的员工,对待你的部属要仁慈。部属对领导人一定要尽忠。这个叫十,五伦就是有十个人,各人有各人的义务。每一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各人能尽各人本分的义务,这叫敦伦尽分。把你自己的本分事情都做好了,这是做人的道理。

从敦伦尽分再延伸出去,那就是讲,我们对于自然的关系。自然,包括就多了。我们对我们的环境,对一切动物,对一切植物,对一切矿物,我们跟它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今天我们发展工商业,把大自然的生态污染了,对不起它。你对不起它,它带给你的灾难就大了。这是互补的。我们对它好,它对我们好。你不能说,这些树木花草,这些砖头瓦块,他们没有知识的,他们是无情的,你要晓得,那些也相当厉害。只要环境破坏之后,你在这个世间就不能生存。现在这个世间,很多众生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你要追究这个病源从那里来的?都是从自然生态不平衡里面发生的。所以要懂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儒家讲到此地。

而照佛家讲,还要扩大,人与一切诸佛如来的关系,与一切诸佛净土的关系,这是儒家没有讲到的。儒家只讲到天地鬼神,换一句话说,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佛法的范围大,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人才做得好,才像一个人。怎么样彻底解决问题?究竟解决问题呢?把我们从人这个境界,提升到最究竟、最圆满,祖师教给我们老实念佛。我们在讲座里头讲过不少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天经地义。成佛,这才是把我们提升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好像是把我们从这三度空间提升到最高度数的空间,这个法子妙绝了。真正提高,最重要的条件—老实。老实就是决定遵守经典的教训。经上教我们深信切愿,一心,《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成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是讲功夫;叫你一向专念,那是讲方法。这个里面并没有矛盾。所以经论合起来看,它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都清楚,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决定成就。

问:再请教师父,一般人主张念佛要用念珠,有一些人就讲心里念佛,那么这两种怎么来融会,或是什么时候来拿念珠比较好?什么场合不拿念珠比较好?

师父:这个也没有一定。古大德教给我们,初学的人最好不要离念珠。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也有榜样,像清凉大师他初学的时候,就发了大愿,一生手不离圆明之珠,一生当中都没有离开念珠。初学拿念珠好处在那里呢?一个是计数,我念佛计数;一个是提醒自己,一看到珠,就想到念佛,好处在此地。那么念佛念成习惯了,功夫深了,不用念珠,他的佛号也不间断,这个时候不拿也可以。所以念珠拿不拿在个人,并没有一定的限制,看你自己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自己常常失念,失念就是把佛号忘掉了,常常把它忘掉了,那你拿一串念珠好,提醒自己。或者是长念珠,或者现在做成手的念珠,套在手上,一看到,就想到要念佛,这个是好事情。同时,拿念珠实在讲,也能够度化众生。许多不学佛的人,一看到你手上拿念珠,他就会阿弥陀佛,你看,你不就劝人家念一句佛号了吗?那你不拿这个珠,他不会念这一声。他看到你拿珠子的时候,阿弥陀佛,给人家心里面就生起佛的念头了。可见得这一串珠它的效果,能自行、能化他。懂得这个道理,那你就晓得拿比不拿好。纵然自己念得很纯熟了,不需要了,可是拿这一串珠子可以度很多人。

问: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一般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忆佛跟念佛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父:这一句话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是意识。我们作意去想,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无量功德,想佛的依正庄严。譬如说,我们平常读经,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想经里面的境界,这都属于忆佛。为什么要常常想呢?因为你不想佛的境界,你就会胡思乱想,你这个头脑决定止不住的。换一句话说,你想其他的,你是想六道轮回,你在造六道轮回的业。我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是在修净业,那个感应果报完全不相同。这个方法就是忆佛。

念佛,念佛就是心里面真的有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不去想他也有,一到时候,这佛就冒出来了。你看那个念,念这个字是会意,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你现前的心,现前一念心中忆佛,这个叫念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些老年人,特别是老太太、老婆婆,她虽然跟儿孙不常见面,她非常疼爱她的孙子,她并没有一天到晚把孙子、孙子挂在口上念,也没有把孙子相片天天拿来看,没有。可是随时随地,她会想起她的孙子,那就叫念。念是这个,他心里头真有,她睡觉作梦也会梦到她孙子,并不是有意的,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的。这是你心里头真有佛。真有佛,无论在什么时候,到临命终的时候,他这个念头一定现前,为什么?这个念头是比所有一切念头都强,它会先跑出来,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念佛第二个解释,就是口念,也叫做念佛。持名念佛,这是《弥陀佛》跟《无量寿经》都主张这个办法,用持名的办法。持名,是念佛的初阶段,初期。念久了,不念,心里头真有了,那是你念佛的功夫深了,所谓功夫成片了。一切时,一切处,不念佛,佛也在你心里头。所以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论在什么时候,或者你在定中见到佛,或者你在梦中梦到佛了,都是现前。临命终时,你还没有断气,见到佛来接引了,这是现前见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以后见佛,那是当来见佛。现前见佛,当来当然见佛。也有现前虽然不见佛,当来也能见佛,这是功夫比较差一点的人。可是凡是往生的人,一定佛来接引。所以现前当来这一句话是肯定的。因为你在临命终的时候,或者病很重,气力很衰弱,说话没有声音,说不出来了,你见佛来接引,也许你嘴巴在那里动,想跟人说话,佛来接我了,没有声音,说不出来。我们一般人觉得他嘴巴在动,他在念佛,其实不是的,他是看到佛来接引,想告诉我们,说不出声音。这个都是属于现前见佛。时间是不是到了?今天谢谢师父很慈悲,告诉我们那么多非常殊胜的、很清楚的概念,使我们学佛的人能够有所遵循。谢谢,师父慈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