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说,大家学佛就得马上放下一切,万念俱灰地跑到深山里去不见人。
有人心下烦躁起来,便嚷嚷着要去“闭关”,好像烦恼能被门关在外面似的。但不管怎样,真能闭关修法也是好的。周围的道友都随喜赞叹,送饭送水替他护关。
我后来问:你闭关都修了什么法?有什么验相没有?他说:也没修什么特别的法,就是每天看看书,打打坐,喝喝茶。这是闭关吗?这是休假。
闭关有克期取证的意味在里面,摈弃干扰,专心致志,务必要在设定期限内圆满完成某一修法,获得相应的验相。不是说你烦了,不想见人,就叫闭关。
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挫折,谁还没有个厌烦得想一走了之的时候?可郁闷归郁闷,真狠下心来跟过去现在做个了断的不多。再说,你就算表面上放下了,可心里还有很大的不平,不服气,处处想显得自己高明,那么你的厌世不过是与人竞争的一种手段,与解脱无关。
心里放下才是真放下。
有些人学佛,不在出离心上下功夫,开口就是:我是出家好呢还是不出家好?心里为此很纠结,跑来问我。这倒让我为了难。出家当然好,修行的外在障碍少,可以专心办道,进步自然快,但前提条件是要有出离心。
与世无争不是做做样子,是心里真觉得这世间的五光十色没什么好。否则加入僧团过集体生活,很容易与道友发生矛盾,或是成天被人围着叫“师父”“师父”,不自我膨胀才怪。在家同样可以修行,可以解脱,然而里里外外障碍多,意志不坚定的话,修行路上是进一步退十步,举步维艰。
说来说去,关键还是出离心。有出离心的人,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就出家,因缘不具足就带发修行,一样解脱。不用为此另生出一桩烦恼来,也不必一定等到出家了才开始修行。
在家身份的,尤其不能忘记自己是修行人,虽然也朝九晚五为生活打拼,却终究与一般人不同。别人想的是如何在人群当中混出头,你想的却是要尽早结束这头出头没的痛苦循环。别人可以随心所欲、随波逐流,而你,懈怠放逸了要知道心生惭愧。这一点很重要。
在家学佛的人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名利财色统统都要,一点不亏待自己,最后解脱也要,成佛也要,所以他耽著世间而心无愧疚,反倒觉得世间出世间两不耽误,才叫有本事。你若讲出离心,他觉得你小里小气走极端,没有大乘气象。
的确有很多大菩萨示现不离凡俗享受五欲,但他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五欲动摇不了他。我们自己是什么程度自己知道。若没到这种境界,就还是老老实实,尽量远离诱惑障难。
世间的荣华富贵其实并不难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报,且再怎样荣耀光鲜,还是烦恼不断,难得安乐,多大的权势也敌不过生老病死。若能勘破这一层,生起出离心、菩提心,那是真正有大福报。
初学者心怀众生,从一开始就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为学佛的目标,着实令人随喜赞叹。但是利益众生与自己精进闻思修行并不矛盾,不能借口“利益众生”、“随顺众生”而放松自己的修行或者纵容自己去追求世间八法。
努力修行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众生。如果自己的出离心、慈悲心还很微弱,对佛法还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善巧地帮助其他众生,分担他们的愁苦、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就像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要下水救人,太难了。
作为初学者,我们安静下来老老实实闻思修行,就是在利益众生。
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寂静调柔,可以感动人心,令人对佛法生起信心。虽说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在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对宁静淡泊的敬重和向往。在一个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静调柔的心才让人真正地信服。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