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法八万四千法门,菩提心是世出世间一切诸善法之王。因为五戒是人善;十善及味禅是欲界天善;四禅八定是色、无色界天善;戒定慧、四谛、十二因缘是二乘善;六度万行是菩萨善。菩提心为成佛正因,为佛之善,故称诸善中王。而此菩提心虽众生人人本具,不生不灭,然无因缘不能发。今据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略述发菩提心之十种因缘如下: 一、念佛重恩。佛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于一切众生有拔苦与乐之恩,其恩最重,为父母师长之所不及,故列第一。为报佛恩,当发大心救度众生,行菩萨道乃到成佛。此是发菩提心的第一因缘。 二、念父母恩。若欲报佛恩、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说法度生,皆非此身不可,因念此身从父母而生,推而广之,愿平等普度人人之父母。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 三、念师长恩。世出世法皆由世出世间二种师长得,既知感恩,我们当发大乘心普愿利人,世出世间师长俱蒙大利。这是我们发菩提心的第三因缘。 四、念施主恩。念施主恩是大师对出家众而说,施主布施供养,使出家众四事不缺,如此则出家众可安心办道、成就道业。故是发菩提心的第四因缘。 五、念众生恩。我们与一切众生,以无始生死轮回以来,互为父母,彼此互有深恩;我们的日用所需衣食皆赖人 供给,悉有恩于我;其余畜类众生,如牛马劳役、犬守夜等与我们亦有恩;菩萨观于蝼蚁皆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皆应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此为发菩提心的第五因缘。 六、念生死苦。我们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常处于生死之中,六道轮回,升沉片刻,出没万端。是故应发勇猛心,截生死流,出爱欲窟,自行化他,同登极乐彼岸。此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 七、尊重己灵。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当下与诸佛无二无别,既是佛性,必应尊重,勿令永埋五蕴山中。是故我们应当勇猛地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以无量智慧对治执著。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转三障为三德,方不辜负佛的化度,不负己灵。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