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外物,一身轻松
生活在凡尘俗世,我们避免不了要生活、要工作、要和人接触,同样地,也就避免不了要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益而和其他人打交道。莲生污垢,浊淤泥而不染,每个人都应在凡尘俗世保持一颗清新高洁的心灵,来为人、处世。要想远离世俗,就要修身养性,心中空明,不为外界所干扰,真正达到净心的境界。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对身边的事不要过于执著,只要认真过好属于你的每一天就足够了。 禅宗主张人生在世,不要被世中之情所染,虽然在世,但要保持本有的空心,以空心入世,虽入世而不觉入世。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广大,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和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的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在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的猴子一起玩耍?”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赞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而这里的无心迹,并不是具体时空的“无”,而是超越了“有”的具体性的无。 六祖慧能出身贫寒,无钱读书,只字不识,但却恪守孝道,每日上山打柴养活老母。 一日,他在打柴回来的路上听到有和尚在念经,于是驻足倾听。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和尚看在眼里,便告诉他这是金刚经所载,黄梅山弘忍禅师正在讲授该经,教人见性成佛的道理。他听后决定出家,带上老母来到了黄梅山。 初来乍到,他只能每日在米房舂米,但却不忘暗中修行。日久天长,他终于领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存在皆不离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弘忍终于知道了慧能的求道之志,于是将他叫到自己的房中,告诉他:“不知心,学佛无益,看清此心便为佛。”慧能听后更加用心修行。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