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和尚与苏东坡
《醒世恒言》中有诗句:
东坡不能化佛印,佛印反得化东坡。若非佛力无边大,那得慈航渡爱河。
这首诗说的是宋神宗时道号东坡居士的翰林学士苏轼,与朋友佛印和尚的一段故事。
这佛印禅师,本名谢端卿,自幼饱读诗书,远近闻名。东坡学士听说后有心与之结识,就在他进京应试时,经常与他谈论,一起喝酒作诗,相处深厚,成为莫逆之友。
这时候,天旱无雨。神宗皇帝准备到大相国寺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就命苏轼拟就告天文书,并充行礼官主斋。
谢端卿在东坡学士那里此事,就让苏东坡带他去瞻仰一下皇帝的御容。东坡说:太容易啦,到时候你扮作侍者模样,在斋坛上伺候,你尽管随便看。
谢端卿好玩心起,化装停当,就跟随东坡学士进了相国寺。 求雨的仪式过程咱就不细说了,单说这仪式完毕,君臣坐下喝茶时候,谢端卿端着茶出现了。原来他为了看得仔细,特地充作捧茶盘的侍者,直捱到龙座御膝之前。
偷眼看这皇帝,果然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天威咫尺,毛骨俱悚,不敢恣意观瞻,慌忙退步。不想却被神宗皇帝注意上了。原来这谢端卿生得也是方面大耳,秀目浓眉,身躯伟岸,气质出众,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皇帝也就刮目相看了。
当下开金口问,指着端卿问道:“你是何方人氏? 在寺几年了?”谢端卿不慌不忙叩头奏道:“臣姓谢名端卿,江西饶州府人,新来寺中出家。幸瞻天表,不胜欣幸。”
神宗见他应对明敏,龙情大喜,又问他是否熟悉经典,端卿回答熟悉。皇帝当时就下旨: “卿既通内典,赐卿法名了元,号佛印
有一天,学士正在府中闲坐,佛印禅师来访。二人便在花园对酌,酒至三巡,学士令家中琴娘献唱助兴,那琴娘唱得很好,
佛印趁着酒兴大声喝彩,并做词称赞。东坡有心之人,就唤出琴娘与佛印把盏,并唱此词劝酒,佛印大醉,不知词中语失。
天色已晚,学士就让下人将和尚扶入书院内,安排和尚睡了。
东坡心中暗想:“我一向要劝这和尚还俗出仕,他未肯统口。趁他今日有调戏琴娘之意,如果让他与琴娘有点故事的话,看他还能出得了家吗?那时候拿这事做把柄,一定要他还俗,看他还能怎么办。“
之后就叫过琴娘来如此吩咐:“你今夜到书院内相伴和尚就寝,务必要与他做成好事,并拿来凭据。事成后我就赏赐你嫁妆,把你嫁给好人家。如果事情不成,就把你杖责二十,逐出府门。”
琴娘听了后,吓得赶紧答应,径来到书院内。看佛印还是兀自大醉,昏睡不醒,琴娘无计奈何,只好坐在和尚身边,用尖尖玉手去摇那和尚时,却就像蜻蜓摇石柱,蝼蚁撼太山,那里摇得醒来!
一直守到五更,佛印和尚还在呼呼大睡,那琴娘心中慌乱,害怕明日被打,不觉两眼泪下,眼泪弹在佛印脸上,才把佛印飒然惊觉,和尚睁眼大吃一惊,这是谁家女子半夜坐在我的身边?便张口询问,琴娘见问,赶紧万福答道:“我就是日间唱曲的琴娘,听得禅师词中有爱慕之心,所以就趁着月色前来,欲与吾师效云雨之欢。”
佛印听罢,大吃一惊曰:“我是酒醉乱道,岂有他意?请你快快可速回。以免我之清德毁于一旦。”琴娘听罢,那里肯去。佛印见琴娘只管不肯去,心下明白了,就说:“我知道是学士难为你!我修行数年,诗酒只是自娱而已,哪里还有尘心俗意。你如果对我说实话,我就救你。”琴娘只好说了实话。
佛印听罢,呵呵大笑,做了一只词,名《浪淘沙》:昨夜遇神仙,也是姻缘。分明醉里亦如然。睡觉来时浑是梦,却在身边。此事怎生言?岂敢相怜!不曾抚动一条弦。传与东坡苏学士,触处封全。
佛印写了,意不尽,又做了四句诗: 传与巫山窈窕娘,休将魂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
当下琴娘得了此词,径回堂中呈上学士。学士看罢,大喜,自到书院中,见佛印盘膝坐在椅上。东坡道:“善哉,善哉!真禅僧也!”赏琴娘三百贯钱,择嫁良人。
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入幕之宾。
佛印时时把佛理晓悟东坡,东坡渐渐也就相信了。后来东坡临终不乱,相传已证正果。至今人犹唤为坡仙,多得佛印点化之力。所以才有文章开头的那首诗。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