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宣化上人:这两句咒一起念,能令人开大智慧

发布时间:2024-12-04 05:17:40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宣化上人:这两句咒一起念,能令人开大智慧

传授开智慧咒

《心经》能开智慧,远离颠倒梦想。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能开智慧,远离颠倒梦想。

所谓: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若能照见一切诸法是虚妄、飘渺,就会放下,得到解脱。

〈楞严咒〉内亦有两句咒语,能开大智慧,明天晚上传给各位。要不要钱呢?不要。所谓“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前送知音”。

若开智慧,便得自在,再无烦恼,菩提现前。

恭录自《 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一一五)般那你(bo na ni)

智慧第一舍利弗 辩才无碍展鸿图

此是般若到彼岸 众中上首证真如

“般那你”即智慧,亦即般若。那么何以说“般那你”呢?这是咒。咒的意思一般人不能懂,而鬼神听了却懂,便遵从咒的命令行事。所谓咒就是咒愿。咒愿即我愿怎样便遂心满愿。

这句“般那你”和下句“伐啰尼”是一起念的。

这两句咒一起念,令人开大智慧。得大智慧便会得大辩才,得大辩才便会得大寿命,得大寿命便会得大安乐。这都是有连带关系。

“智慧第一舍利弗”:

在罗汉中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因为他在往昔修了般若的法门,舍利弗是一个罗汉的名字,翻译中文叫鹙鹭子。鹙鹭是鸟名,因为他母亲叫舍利,弗即子。他是舍利的一个儿子,他在母亲的腹中和他舅舅辩论。舅舅常常论输,便知道在他妹妹的腹中有一个智慧的儿子,令她也聪明起来。因此他的舅父便去学外道的论议,不过回来还是辩不过她。

“辩才无碍展鸿图”:

他既有大智慧,又有大辩才。展鸿图即发展他大的抱负和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就是令佛教发扬光大,助佛扬化的宏愿。

“此是般若到彼岸”:

为什么他有大智慧呢?就因为往昔修般若所得的果报。般若是到彼岸的法门。

“众中上首证真如”:

他是罗汉中智慧第一,智慧的上首。他证得真如的理体,能有真正的大智大慧,辩才无碍,种种的神通变化。

因此,要想修行,要想有真正的智慧一定要修般若的法门。

(一一六)伐啰尼(fa la ni)

智慧愚痴无二相 菩萨外道本一如

凡夫分别种种法 觉者了悟离言说

智慧要开才有,不开并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用,不会用。好像有一个电脑,电脑比喻智慧,你没学过电脑学,就不会用它。

老摆在那儿,由它脑去,与我没有关系,这就是愚痴。若学过了,会用了就是智慧。

所谓智慧与愚痴是两个名词,而根本是一个。你会用就是智慧,不会用就是愚痴。电脑是最好的比喻。又好像吃饭一样,你不吃就饿了,吃过就饱了。

智慧与愚痴也一样,会用就是智慧,不会用就是愚痴,所以说“智慧愚痴无二相”。智慧与愚痴没有两样,好似反掌,翻过来就是智慧,翻过去就是愚痴。你不会用手,便不会拿东西,会用了便能拿东西。这是智慧与愚痴的比喻。

本来没有两个,都只是名词,但名词就把人都迷住了。有的人就执着智慧,有的人就迷于愚痴。迷就是愚痴,悟就是智慧,迷悟都是一个。有的人说这不对,迷悟岂是一个?迷了就不明白,悟了就明白了。其实明白与不明白并不是两回事,所以说智慧与愚痴没有两个样。

“菩萨外道本一如”:

菩萨是要修行菩萨道利益其他的人,外道也是想走一条正路。天主教和耶稣教都认为自己的教很不错的,能生到天国去。因为他们的智慧只是那么多,只知道有个天国,不知道有比天国更妙的地方。他们的智力达不到,这是程度的问题。小学生不能和大学生比。

另一方面而是业的问题,宿世所造的业令他们只懂得那么多。

然而不论外道或菩萨,他们究竟的归宿都是想要开悟,不过有早悟,有晚悟,迷悟有迟疾而已。

修菩萨道的得到觉悟快一点,修外道法的慢一点。快慢只是时间的问题,并不是有好和不好,结果都是得到菩提。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不能说旁人不好,只有自己对,不能有这种偏见。

“凡夫分别种种法”:

凡夫执着住在境界上,无事找事干,头上安头,像猴子似的,东边拿一件东西,又跑到西边拿一件东西。拿起来,放下,放下,拿起来。根本就不需要的,他偏要这样干。

所以说“分别名相不知休”,分别名相不知道停止。所谓“入海算沙徒自困”,就好像算海里有多少粒沙,究竟有多少粒,你能算得出来吗?说是现在有电脑,很准的;再准,也不能一粒都不错。恒河沙子像面粉那么细,一粒不错,无有是处。再精密的电脑也办不到的。

“觉者了悟离言说”:

等觉悟了,明白了,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才知道分别名相是多余的。若能明白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恭录自《楞严咒句偈疏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