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吃肉即是人吃人——宣化上人开示

发布时间:2024-08-01 05:19:02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从古以来我们人都愿牺牲他人,而利益自己,甘愿杀他人生命而补助自己的生命。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生生世世互相残杀,彼此互相啖食。一切众生都是好生恶死,但人用强制的手段而残杀其他弱小的生命,在它死前的瞋恨心是很重的,在它心意识里都成瞋恨,而要报复,这种仇恨的思想无法填平。你想知道世上互相战争的劫运,像以前南北越互相残杀,现在阿根廷与英国互相轰击,就因杀生太重了,故有飞机、大炮、鱼雷互相毁灭的情形。试听一听在半夜中,屠场里的猪嚎、羊哭、牛哭求救命的声音,你就知道刀兵劫是从何处来的。

  又有云:  肉字里面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  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

  中国字“肉”字,是个口字张开里边有个人,外边有一人等着。外边的人想进去,但还未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但出不来,因为与上边这人字粘住了,故不能跑出这个死框。这个肉字就是一个被吃的人与吃肉的人。吃肉的人在外边,还是个人;被吃的人已经变成畜生了,且又被卡住,不上不下,好像被困住了,虽然口是开着的,但有个人在外边堵住,所以出不去这个框框。这个框框或者是个羊圈,或猪圈,或牛圈,被吃的人就住在里头,外边有个人管着他不准出来。为什么不准他出来?就因为要吃它的肉。吃肉的人与被吃的人就有一种关系,解不开冤结了,互相罩着。我们人是众生,所吃的肉也是众生。无论什么动物,牛羊马鸡犬猪等,都是众生之一。有人就说这些众生是天生来给人吃的。那么若说动物是预备给人吃的,但人又预备给谁吃?!所以天生的物质,不一定是给人吃的。只是人弱肉强食,人比其他动物较高明,故就想吃动物的肉。由这种吃肉的关系,你想一想!这是人吃人。既然是人吃人,你应该想想这个被吃的人(已变成牛、羊、马、猪等身)和我有没有关系?在楞严经上说:“羊复为人。”既然羊又可以变还为人,其他的动物也可以复还为人。只是换换衣服,改头换面,我们人就不认识它们了。你有没有想到,这些猪牛羊就是自己的朋友、亲威、六亲眷属,这是往远的来说。若再往更近的说,说不定它们就是自己前生的父母,或者今生的父母,或者是无始劫至今的父母。你能这样一想,吃自己父母亲的肉,这样多不孝!故应该仔细思量是人吃人。人吃猪,猪变人;由猪变的人复还吃由人变成的猪。就这样辗转互相还报食啖,所以仇恨越来越深;仇恨越深,就越要吃。好吃好东西,这里头都有一股冤业牵着,令你欢喜牺牲其他生命,而来补助自己的生命。

  你若不相信,我现在举出一例讲讲:在梁武帝时,佛教非常兴盛。当时有位志公禅师,乃明眼善知识,能知人的前因后果。当时佛教已走到唱念的路上了,如果那一家有红白喜事,必请和尚来念吉祥经、吉祥咒。有一次,有个富有的人家办喜事,于是就请志公祖师来为他们念经降福

。因为佛法不离世间法,志公祖师为了随顺众生世俗的风气,也就答应去了。

  志公去到那里一看,就说了: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骨。   猪羊坑上坐,六亲锅里煮。   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志公祖师说,真是古怪得很!是什么事古怪?孙子娶祖母。当这孙子一出生时,他的祖母就有病了,到临终时还挂念着孙子,恐怕没有人照顾他。将来谁帮助他成家立业?因此,当她咽气时,仍手拉着孙儿的手,恋恋不舍地死去。到了阴间,见到阎罗王,就痛哭流涕地哀求道:“阎罗王啊!请你做一点好事啦!我世间的孙儿无人照顾他,请你让我回去照顾他好吗?”阎罗王慈悲为怀,答应她的请求,说:“好的!你可以回去照顾他。你本来是他的祖母,现在你就回去做他的太太吧!”祖母业不由己,就投胎到阳世做个女孩子,长大后就和她的孙儿结婚。只是改头换面,穿另一件衣服,大家就全不认识了。但志公认识,故说:“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志公又见到一个小女孩正啃着猪蹄,故说“女食母之肉。”这女孩的母亲造了重罪业,而托生为猪,现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小女孩吃她母亲的肉。又看见院子里有个男孩子正高兴地拍打驴皮鼓,而说“子打父皮骨”。男孩的父亲也因造罪,托生为驴,死后被人剥皮做鼓。而小孩子不知是他父亲的皮所做成的鼓,只会欢喜地玩耍打鼓。

  志公又往坑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猪牛羊,而今转变为人,互为亲戚。在锅里所煮的肉类,都是六亲眷属啊!所以志公说:“你们大家到这里都说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其实我看这真是苦啊!人人在轮回里互相还报,互相残杀,互相食啖,真是苦不可言。”当志公说完之后,就有很多人明白,而发心吃斋念佛要修行。

  从古以来,你若不吃它的肉,它就不会吃你的肉。有人说:“法师你讲的话,我怎样也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没办法,你就尽管去试一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