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图片来源: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编者按:百丈怀海禅师,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之一。他制定的丛林清规在中国禅宗寺院流布千年,是执行时间最长的集体共住管理制度。2011年8月29日,在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专家将在江西百丈寺追古问今,共同揭开天下清规的秘笈旨要。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印顺法师福慧道场的创建与管理》的论文,节选如下:
印顺是二十世纪汉语系佛教界极其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极力阐发、倡导人间佛教思想,被尊称为人间佛教的 播种者 、 领航者 、 精神导师 。
一、福严精舍的创办及其管理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印顺法师梳理了印度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形成了 大乘三系 的基本判摄,并在基础上 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抉择而洗链之 (《印度之佛教 自序》),揭举出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思想。抗战胜利后,他移居香港。在香港的近三年时间里,他与几位追随者一起,虽然居无定所,但勤于思考、敏于著述,系统阐发了人间佛教思想。为自己精进、为学僧发展,他愈发觉得创建一所固定的佛教场所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筹到了一批功德款。
后来,印顺法师决定把学友们共住共修的场所建造在台湾。于是,1953年四月份在新竹壹同寺后山观音坪购买一甲坡地,开始建造福严精舍。当年九月建造完工后,他把举行落成开光典礼的日子定在了农历九月十一日。开光典礼的热闹场面结束以后,精舍开始步入正轨。面对来此修学的人,印顺法师作了一个名叫《福严闲话》的演讲,对于精舍的宗旨与使命、学僧的学习与生活,均有明确的交代。各种要求的目的,无非是培养学僧 求真和谐,实事求是,敢作敢当 的品格。
二、慧日讲堂的创建
在福严精舍,在善导寺,演培法师等与印顺法师一起共住。个人也好,僧团也罢, 内修,还是外弘 始终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问题。
随着福严精舍的壮大,隆根法师、真华法师、修严法师、通妙法师,以及几位年轻、中年出家的(如法融等)也相继入住,而且随着他们学力的增长,部分法师也开始在新竹女众佛学院授课。印顺法师自己在菲律宾马尼拉、在壹同寺的女众佛学院,当然还有善导寺讲经说法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大众对于佛教正法的强烈需求,也感觉到福严精舍的学众,需要一个对外宣扬佛法的实习机会。
1961年早春,在台北龙江路上,刚刚建成的一幢古朴典雅的临街建筑物 慧日讲堂,迎来了印顺法师晋院担任住持的庆典活动。在庆典上,印顺法师揭示了建堂的意义:
夫僧伽之教证熏修,固山林之是尚,而佛法之宣扬导化,则都邑为尤宜。明清以降,正法衰微,虽栖息林泉,不乏真参之士,而游居市集,每多应赴之流,佛日闇其光辉,法幢沦于丛莽,续如丝之慧命,为末法之津梁,凡我佛子,可不力欤?
至于建堂之目标,他说:
陈列经书,弘宣法要,导归义理,策进行持,务期信智一如,励戒乘而并急,解行兼济,运足目以同功,净化现有之人生,共趋无上之觉道。
事实证明,在台北这种信众文化素养较高的地方,这种新颖的经营模式是可行的。
三、福慧道场住持的选贤机制
1964年初春,印顺法师慧日讲堂的三年住持届满。按照法师的理想,新一届住持应由大家民主推举。
经福严精舍和慧日讲堂住众共同推选,印海法师继任。其实,早在福严精舍创建的时候,法师就有明确地说明:道场不是个人的财物,应该采取十方选贤的制度。印顺法师对于中国佛教的改造,很早就着眼于制度和思想层面的深层改造。制度方面的改造,需要构建具有时代价值的僧团管理模式,并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中不断熏染新人。而思想层面的改造,只有通过一大批的弘法人才,才可以普及到社会层面,真正实现中国佛教的现代转换。所以,他非常清楚,人才,只有人才,才是中国佛教焕发活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关键所在。
印顺法师在修学育僧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佛教的知识、高尚的德行、精勤的修持。
要使佛法昌明发达,即需要宏法人才。要有佛教宏法人才辈出,必须佛徒们养成向学的风气。这不外以戒、禅、慧为修学训导之中心,决不能离此修学而有所成就。因此,希望佛教宏法人才的产生,须以念诵、礼拜等来增长信念,进而彼此间和乐共修,组成清净僧团,培养向学的风气。这样才能发生一种巨大力量,使衰微的佛教能振兴起来!
因此, 一个僧团两个道场 弘法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在清净和合的僧团中,致力于培养佛教的生力军。
本着这样的信念办理道场,印顺法师确立了两个道场住持选定的办法:十方选贤制。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福严佛学院和慧日讲堂为台湾佛教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佛教人才,至今仍然是台湾佛教人才培养的重镇之一。总结其教育理念与育僧实践,这对当代中国佛教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