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地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总面积约6530平方公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包括东南西北中五座峰顶环抱的区域,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五台山不仅以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北国高山自然风光,被誉为“华北屋脊”“清凉胜境”,而且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冠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2009年6月26日,在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台怀镇五台山的佛教中心区在台怀镇,它位于五台山的五大台顶怀抱之中,故名为“台怀”。当地人还习惯将台怀地区称做“台内”,将台怀以外地区称做“台外”。
佛教文化节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据《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十一年(68)即传播于五台山地区,时建大孚灵鹫寺,成为中国的“释源宗祖”之一。
佛事活动
北魏时,孝文帝在五台山环绕灵鹫峰建起12座寺院,使五台山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佛教文化国际交流活动
北齐诸帝崇奉佛教,曾以“八州之税”供五台山200余座寺庙的香火之需,五台山又成为中国佛教的华严宗道场。
僧人跳布扎
到了隋代,文帝在五座台顶建寺,供奉五方文殊像。
普寿寺传灯法会
唐代除武宗外,其余皇帝大都崇奉五台山佛教,敕建寺庙,赐度僧牒,免除税赋,为国行道。当时,五台山寺庙增至300余座,不仅成为汉传佛教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和禅宗的道场,中国佛教的“灵境”“首府”,而且成为日本、印度等国僧人至经学法的必到之处。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其中专为学习佛教文化的称为“学问僧”“请益僧”,最早来五台山的是奈良兴福寺僧人灵仙大师。他们将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华严学、禅学、佛教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佛教文化艺术传到了南亚、东亚诸国。五台山文殊信仰成了东方各民族佛教徒的共同信仰,五台山成了与印度灵鹫峰媲美的世界佛教圣地。
塔院寺
北宋诸帝眷想灵峰,护持佛教,太宗令建太平兴国寺,真宗敕五台山文殊院建重阁,设文殊像。宋元祐至绍圣年间(1086—1097),藏传佛教希解派祖师帕当巴桑结至五台山。
显通寺铜殿
元代忽必烈帝师八思巴及其弟子胆巴、单希仁钦等把萨迦派传入五台山,遂使五台山成为内地唯一的“汉藏佛教圣地”。而元成宗、元英宗还到五台山朝拜文殊,举行祈福佑国法会。
殊像寺冬景
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遣使送五台山显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显通寺。永乐十三年(1415),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将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五台山。明万历年间,镇澄和智光等僧人在五台山创立了十方净土禅院,遂使五台山又形成青庙和黄庙、十方庙和子孙庙并存的格局,乃至“中国佛教的缩影”。
金阁寺观音殿
清代诸帝崇奉佛教,尤尊五台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四帝至五台山13次,做佑国延寿法会,五台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家道场。当时,五台山有青、黄二庙104座,汉藏佛教比肩发展。明清两代,采取了兴黄教,鼓励蒙藏僧人朝拜五台山的政策,使边民享受升平之福500余年,充分发挥了五台山维系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社会的“黄金纽带”作用。
龙泉寺石牌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五台山的佛教发展和佛教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
五台山现有寺庙68座。其中台外21座,台内47座。台内寺庙中,有7座黄庙,40座青庙。寺庙多依山就势,建于山顶、山麓、池泉河畔、山间林中、山花草坪等,错落有致。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统一、具有“天人合一”理念的中外罕见建筑群。
殊像寺明代悬塑
在这些古刹精蓝中,驻锡着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汉、满、蒙、藏、土、苗、朝鲜等多个民族的僧尼。这些华严、净土、唯识、天台、禅宗、律宗、密宗僧人和黄教喇嘛,伴着晨钟暮鼓,过着农禅并重的生活。在对外开放的9个朝代的45座古刹精蓝中,保存着11个朝代的佛菩萨像30000余尊。梵、日、汉、藏、蒙五种文字的经卷书籍34829册,7个朝代的壁画1552平方米,栩栩如生的石雕1629幅,高高树立的石碑1066通,金光耀眼的联匾132块,震悟大千的梵钟52口,挺拔屹立的石幢47座,丰富多彩的宝塔150余座,汉藏乐器3045件,牌楼21座,石狮90个,悬塑292平方米,诱人的传说故事200余个,古今诗歌1500余首,灵迹100余处。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佛教音乐、舞蹈、武术等。
菩萨顶乾隆御碑
释汇光(佛乐国家级传承人)指导弟子
五台山荟萃了北魏以来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迹,融汇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
来源: 方志山西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