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佛经中关于布施的粗浅理解

发布时间:2024-02-14 05:18:18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佛经中关于布施的粗浅理解

“布施”是佛教修行六度波罗蜜之一(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是六度当中居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布施可以广结善缘,舍去悭贪,培植善根。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修行的僧侣们遵守释迦牟尼佛之教义,以乞食为生,所以和尚见人就叫“施主”就是这个原因。

布施的本义是指施他人以财物,后来范围扩大,凡所有的福、慧、利、善等皆为施之内容,概括的说,即以自已的财力、体力、智力去济助贫困者,满足需求者,帮助逆境者。达到为他人造福、成就他人的智慧,也使自已积累功德,甚至求得解脱的一种修行方式。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也经常有在做,比如:去寺庙烧香捐钱,施舍路边乞讨的乞丐一些钱或食物,资助或帮助贫困的人们。。等等,这都算是财布施的行为,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布施,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佛祖对于布施是如何要求的,《金刚经》云:”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我们从经文中可以看出,佛祖要求菩萨们在布施之时“应不住于相”!因为只有不住于相而行布施才可以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

什么是“不住相布施”呢?佛教本义:不执著于人和事物的相状而进行布施。也就是真正行布施时,必须要没有“人我”的执念与“法我”的执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心里面没有了“你、我、他”的分别心,也没有了“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是我的东西,然后我的东西施舍给了你”的心念下进行布施。世人行布施心里都希望可以得到回报,所以容易“着相”,而布施时若着相就会有挑拣选择,从而起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则心量就小,心量小福亦小。若布施有所住

,不管是住于色、声、香、味、触、法任何一种,都是有所住布施,而这种有所住布施的福报很有限。布施的定义就是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福乐来成就别人的福乐,它是无我而不求回报的。与社会上所普遍流行的那种为了追求某种功利目的而暂时给予他人以小恩小惠、以图更大的索取和回报,是有本质的区别。布施不是“收买”,不是“金钱交易”,更不是“贿赂”,也不是所谓的“感情投资”,而是一种纯粹无染的慈悲心驱动,其中没有掺杂任何个人的目的和企图。而这才是佛教真正意义上的布施!

我们简单的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去寺庙捐钱,首先我们的心是否有想法?是否希望我们捐了钱后会得到菩萨的保佑,希望通过烧个高香表示心诚,然后希望菩萨保佑自已,一些的愿望可以得以实现?如果是的话,那我们就是心有所住而布施,因为我们是为了要得到福报或菩萨的佑护才去做布施的。再比如,当我们捐助给贫困的人们钱或物品时,我们的心是否有想法?是否从内心处就看不起他们?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或者希望自已通过做一些善事来得到福报才进行施舍的?又或许当我们去帮助一些灾区的人群,是否是因为想攒个名声或给自已做个广告或仅仅是想给舆论媒体报道用的?如果是,那么这些的所谓布施就不是以平等心去施舍,已经起了分别心,是有所图的布施,这就是心有所住而布施,是带着目的性明确的去布施,而这类住相布施,有福报但没有功德报!而人在世间,除了福报一定要有德报,这样才可以安心的享受,古人常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佛经禅宗公案曾记载,梁武帝曾问道达摩说自已做了很多的布施,将有多大的功德?达摩说没有功德,因为梁武帝心有所住!

当我们去寺庙时,经常会看到很多的信众,手握大把的香烧着,不断磕头祈求佛祖菩萨看到她的虔诚,然后帮助实现她的愿望,我认为这完全是迷信作风,真正的佛教是修心,修一颗善心,烧香只是为了感谢佛祖菩萨的大慈大悲留给了世人如何修行修心的方向,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需要靠自已努力去修行,而不是靠佛祖菩萨来为你实现!佛祖菩萨是帮不了你的,只有自已才可以帮自已,这就是所谓求人不如求自已,六祖说的“迷者,师渡。悟者,自渡。”我们平日里要不求回报的布施、以平等心待人进行布施,这是真正的布施,获不可思议的福德报!

所谓“法布施”,就是通过讲经布道的方式来开导他人,或者无偿的传授他人知识技能,或是利用自已的知识技能来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得到利益等等,这种通过法布施,受益的人得到了智慧,并利用智慧来改变生活环境,摆脱了贫困,而且智慧对于任何来说都是终身受用受益,所以相比于财布施,法布施的功德比财布施更进一步,因为财布施毕竟是有限的,不论你布施了多少的钱财或物质都有用完的时候,而法布施则不然!这也是我们平日里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其实也经常在行法布施,通过教导别人把我们的知识与经验传授或分享给别人,让大家通过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创造价值,得到利益,这就是法布施。

所谓“无畏布施”,就是在他人出现恐惧、身心不安,或看到他人遇到灾祸、急难困苦的时候,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帮助他脱离恐惧,救助他人度过难关。我们平时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为困难所吓唬,不畏艰难去认真地努力的完成任务,遇到别人有困难不求回报的前去帮助,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我认为这就是无畏布施!

佛法不离世间法,每天的工作与生活其实就是在修行,也在积攒着福德,佛教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修行法,而是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