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红楼梦。不敢妄称研究红楼,只是读后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欢迎大家理智探讨!
说到《红楼梦》里吃斋念佛的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王夫人。这个当家太太,在大家眼里口中,是心善的、淡泊的,怜贫惜老、不理闲事、老实木讷、心慈面软。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实人,我却实在喜欢不起来。
黛玉初进荣国府,甭管她是身世可怜还是老太太宠爱,众人都赶忙去献温暖。黛玉去拜见两位舅舅,一向不大讨人喜欢的邢夫人都主动请示带着不熟悉门路的黛玉过去拜见贾赦,并“苦留吃过饭再去”,足见其真诚,是实心实意地要留黛玉吃饭,而不是做做样子。等到拜见二舅舅时,王夫人是怎么做的呢?拿足了架子不说,从这屋折腾到那屋,还不断地“考验”这位昔日小姑子的女儿是否知礼守己。末了,才慢悠悠地告诉黛玉“你舅舅今日吃斋去了,改日再见吧”(本大婶内心os:那你不早说!)。然后王夫人又干了什么呢?没有嘘寒问暖,没有像贾赦一样说些宽慰黛玉的话,而是先告诉黛玉,不要去招惹宝玉!搞得黛玉也十分不解,虽然心里不愉快但还是恭谨地反驳“我怎么可能去招惹他?没有我去招惹他的道理呀!”,王夫人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语言不妥,反而为了吓唬黛玉,防范未然,编排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一通。可能从当初贾母决定将黛玉接来抚养开始,王夫人就猜到了贾母的意思,所以黛玉一来,她如临大敌。
金钏儿事件,她也是做的相当过分。一个身边一等的大丫鬟,她一点情面都不留,说撵出去就撵出去,这几乎和当时社会被休的女人一样严重!没有了脸面没有了清白,她们能做的唯有一死。况且金钏儿只是说让宝玉去拿环哥儿和彩霞,并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但王夫人太在乎宝玉了,金钏儿的话在她看来就是道德败坏,教坏了宝玉。如此的小题大作,让她直接去扇金钏儿,又好一顿训斥,闹的她整个屋里的人都知道了。这是善?金钏儿死后,她心情不好垂泪,并非她心痛那个花季少女殒命,而且有些害怕!怕闹的阖家皆知,有损她颜面和形象;又怕迷信的报应。所以宝钗这一通开解,让她减轻了罪恶感,又找到了补偿方法——“多给几两银子就完了”。如此一来,再赏玉钏儿双份子,又能落的好名声,又能使金钏儿瞑目,还能消减罪业,一举三得,多么划算!
王夫人又是一个直肠子的人。她做不来王熙凤那样圆滑剔透,喜欢不喜欢都摆在脸上。她看不上黛玉,黛玉奉茶也不喝,晴雯又是多少因为长得有些像黛玉才被撵出去……这些她从未掩饰。袭人的一番话又让王夫人立马掏心掏肺,视袭人为自己人。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有些愚蠢的可笑。她不会讨好贾母,贾母多半也并不十分喜欢她(贾母说过王夫人“在公婆面前就不大显好”),所以她干脆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但是她又做不到真正的不问世事,时不时的总得刷一下存在感,让人忽略不得。
馒头庵里,凤姐私自做了件事得了三千两银子。可是,大家不要忽略,这件事净虚老尼最开始要求的可是王夫人!凤姐说“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净虚这才转求的凤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断,王夫人之前当家管理大事小情时,也没少做这样的事?大家只看到凤姐如何如何,其实王夫人吃斋念佛的背后,定然大有原因!因为她的慈悲只在表面,她所谓的“信佛”,是迷信、是害怕因果报应,跟僧侣们的修行理佛全然不同,她就是打着念佛的幌子遮掩自己的心虚,掩盖自己的过错罢了!
王夫人善妒不输凤姐。凤姐起码是明着不让贾琏纳妾,不想与人共侍一夫,但王夫人表面贤良淑德,实际对赵姨娘、周姨娘包括探春、贾环都没好到哪去。甚至除了探春外的那三个人,她从来就没有过好脸色。她还曾嫉妒过她的小姑子,黛玉的母亲贾敏。因为她艳羡贾敏的“金尊玉贵”、“娇生惯养”,直到现在也不能释怀,所以她深深地讨厌着林黛玉。连带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晴雯,她都讨厌。
王夫人并不聪明。遇事了她从来没有冷静过,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老想把自己择出去。香囊事件,她第一步就是去找凤姐,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摔到凤姐脸上,质问加指责。听凤姐辩白明白之后,又和软的没了主意,怕让上面知道了,她这“脸面性命要也不要”!本来听凤姐的话暗访就好,但她偏偏听了王善保家的的话,查抄大观园!这个愚蠢的决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不说,反而弄的人心惶惶,人尽皆知。王夫人实在不适合管家,放了大部分权力给凤姐,才是她一生最英明的决定。
身为嫡母,她瞧不上贾环,对探春照顾的也很少,仅仅是后期让探春协助李纨管了一阵事(难道不是因为她实在找不出别人了,又不放心李纨自己管吗?)。身为婶婶,她从来没有关照过迎春和惜春,若不是老太太眷顾孙女们,王夫人绝对不会跟她们有任何联系。身为亲祖母,她跟自己唯一的孙子贾兰都没有互动,这不奇怪吗?所以说,她的“善”,只是伪善!她是一个借着吃斋念佛装慈悲的人,打着老实木讷的幌子掩盖她虚伪的内心,既无德又无才——这,才是真正的王夫人。
所有文章只参考《红楼梦》前八十回!欢迎批评指正!请大家多多关注哟!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