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唯心净土
唯心净土说只是一种思想,并无一真正的佛净土,它不在娑婆世界之外而在众生当下一念的心中。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认为众生的心地就是现实的土地,把心地净化了,众生内心这片国土也就是净土了,所以称为唯心净土。心净则土净,净土即净心,净心即净土。国土本来无净秽之别,净土秽土是心意净秽判别造成的。净土并不是在地球以外的另一个国土,只要人心由秽变净,尘世就是净土佛国。净土佛国的信仰可使众生苦难的心灵有所归宿,使众生自觉自愿清除内心贪瞋痴三毒等污秽不洁,追求心灵的高尚清净,获得解脱。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国品》中谈到建设人间净土:“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首要的前提和基础是“直心”,所以说:“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诚心信仰佛法,信心树立便能依教奉行,众善积累心中,便能信道益深。深心信佛,便能弃恶扬善,而心得调伏。调伏之心即能遇善即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按佛教法,依教奉行。能如说行菩萨道,万善兼具,故能回向众生回向佛道。回向佛道即能生方便而成就众生,普度众生同向佛道,同修清净心,众生心净,则佛士清净。佛土既净,说法必净,心生清净智慧,净智既生,净心转明,与佛同德,所以说一切功德清净。
净心净土就是菩萨首先自己净心,成就众生净心,建成净土,再在此净土上普度众生,以保证众生净心而共同成佛。这就是净土为心所造的“唯心净土。”
一切唯心造,是唯心净土的理论依据。经云:“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佛也是心造就的:“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作如是观,心造诸如来。”“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若能如是解,彼人真见佛。”并说:“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这里所说的心,对凡夫众生是指分别意识的妄想心,对佛而言是指真心,本性。众生的真心、本性即佛性与佛无差别,只要众生依照佛的教导,真诚修行,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则妄心变为清净真心,心清净了,真心彰显,则生一切佛净土,也生自己清净心造就的唯心净土。灵山净土即灵鹫山净土,是《法华经》所说的净土,即属于唯心净土。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实非灭度,仍在灵山说法,只是一般众生看不见。智者大师入定后,神识到灵山赴会,亲闻佛陀说法。天台宗称灵山净土为法的“常寂光净土”,即是唯心净土。
莲华藏世界和莲花台藏世界分别是《华严经》和《梵网经》描述的唯心净土。莲花藏世界无数香水海中各有一大莲花,每一莲花包藏无数世界,一重一重,无穷无尽。莲花藏世界实际上是指无限宇宙的多层次世界,次第排布,人类居住的娑婆世界在第十三重。毗卢遮那是佛的法身,没有具体身相,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事物都是此法身显化的。释迦牟尼佛也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华藏世界圆满具足“常乐我净”四德,故称常寂光净土。
《梵网经》所说的莲花台藏世界的教主是卢舍那佛,是佛的报身。《梵网经》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叶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卢舍那佛修心地法门:“告千叶上佛: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复转为千万亿释迦及一切众生,次第说我上心地法门品。”所以莲花台藏世界也是唯心净土。
另外还有密宗《密严经》所说的密严净土,以如来藏无垢识(称为第九识)为体,阐述一切法为心识所复,也是本于“心净则土净”的唯心净土。
唯心净土,在知识僧俗界,情有独钟。他们往往用唯心净土来解释融通阿弥陀佛净土。印光大师指出中国净土宗专指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而不是唯心净土。
三、阿弥陀佛净土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现存的大乘经论中,记有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有二百余部,约占大乘经论的三分之一。最早传人中国的宣扬阿弥陀佛信仰的佛经是东汉支谦译的《般舟三昧经》上说:“若沙门(出家僧人)、白衣(在家信众),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刹,当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之后,见阿弥陀佛……由是念佛故,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专门论述阿弥陀信仰的最早经典是东汉的《后出阿弥陀佛偈》,共五言五十六句。东汉以后阿弥陀佛经典增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及《往生论》,合称“净土三经一论”。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意为“无”,弥陀意为“量”,阿弥陀就是无量,阿弥陀佛就是无量佛。此佛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慈悲,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芒,无量德能,以无量光,无量寿统领代表一切无量。故阿弥陀佛,又常称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阿是万物的本源,诸法的本体,有上百种解释。阿弥陀佛有十三种名号,即无量寿佛及十二光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光王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议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阿弥陀佛是十方无量诸佛的总代表。经云:“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过去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一国王听佛讲说佛法,即舍离王位,出家修道,名法藏比丘,在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建立极乐世界,至今成佛已十劫,现今正在说法。《鼓音声经》说阿弥陀佛的父亲是转轮圣王,名叫月上,母亲名为月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左右二胁侍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最清净庄严的佛净土。依报庄严指国土是黄金铺地,有七宝池中的八功德水等共十七种庄严。正报庄严有佛的八种功德庄严和菩萨的四种功德庄严。所以弥陀净土最为殊胜,最为美妙,最为不可思议。由于有佛的四十八大愿本愿力摄持,所以往生最为容易,在极乐世界即为不退转菩萨,成佛最容易快捷。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必蒙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接引,往生极乐,必定当生成佛。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念佛人的大愿,保证了真正修净土法门的念佛众生,“万修万人去”。所以弥陀净土信仰,成了中国净土宗的主流信仰。
四、人间净土
人间净土是立志将我们现有的世界,建设成清净庄严,没有众苦只有诸乐的人间乐园。
当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首先提出人生佛教,认为佛教首先应是解决现世人生问题的教育。太虚大师的弟子,当代著名高僧印顺大师继承发展了人生佛教的思想,认为人们在解决现世的人生问题的同时,应坚持大乘菩萨道,努力将现有世界建设成人间乐土,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现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佛教的主流思想。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也提倡人间佛教、人间净土思想,作为中国佛教的宗旨,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方针,既要求佛教徒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庄严我们的祖国和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又要以人世的精神,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做人间活菩萨。以三皈五戒净化自我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社会人群。这些思想都是佛教积极进取,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发展。
学佛人,尤其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佛教徒,既要以人世的精神,学好本领,完善人格,积极做好人间的事,也要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往生极乐世界备好资粮。我们的一生就是要庄严二土,既庄严现世国土,也庄严西方净土,临终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出三界,脱轮回,究竟成佛度众生。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归宿。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完美的人生。
人间净土还是在三界内的净土,是最好的大同世界,但这是不究竟的。只有修学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才是彻底解脱,一生成佛的出世间的正道。修学净土的行人,必然会为人间净土的庄严,作出最大的贡献,但不能只停留在人间净土的水平上,不思出离三界,求得解脱。只发愿生生世世在人间作菩萨,也是不能满愿的。因为初级菩萨常有退转。所以我们还是要将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作为我们人生的最高目标、最终归宿,在极乐世界成佛之后再回娑婆普度众生,才是最佳坦途。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