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常识性的、真实性的了解,肯定会产生许多的误会甚至是诽谤。因此,在讲对佛的认识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知道以下: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我敢这样入,在今天很多信佛的人,或是佛了很多年佛教的信徒(包括在家、出家的),未必能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多数人是把佛教当做神来看待的。
佛,依照传统的解释如下:
一方面,谓“佛”者,能自觉:自人觉悟,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身缺陷和不足完全克服,言行举止符合时代对他的要求。能觉他:有普遍的爱心、慈悲心,能爱及于人,能帮助别人实现自觉。能觉行圆满:自觉与觉他合一,无我无私,普度众生。
另一方面,谓“佛”者,能自觉:不邪故。能等觉: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一视同仁的利他,可以说是绝对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能究竟觉;真正做到大切大悟,明了宇宙人生有真理,能指导一切众生消除人生种种不幸与痛苦,获处幸福和光明的未来。
通俗的说,“佛”是对世界的彻底的认知,是对人生究竟的见地,是对“道”真实的感悟。“佛”,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心”和谐安详的一种状态。因此,真正做到成“佛”的人,在生活中,他(她)总是能以平常心待人,实是求事的舍已利他,无私为他。
确实,对“佛”的认识与理解,实在不易把握。
“佛”的本意,是“觉”。如从人的角度说,即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世尊。如从法的角度来谈,则指对真理的如实觉悟与实践。可是,一般的人们,总把佛当做“神”来看待,求“佛”保佑。
我想,大凡一个人,他的一生,总能不断克服自我的缺陷,总是不断的帮助别人,可说已经在“菩萨道”了。行菩萨道是成佛的必备和根本,一个自私的人,怎麽能够成佛呢?爱人者,人亦爱之;得道多助,多助得道。
能明此理,可谓入佛道了。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