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时,立刻就会暴露出所有的缺点。
作为佛教徒,不是接触到一位西藏的喇嘛,就是学密宗的,也不会因为接触的是一位和尚,就是学显宗的,最重要的是以心态而定。佛陀传下来的法脉,从了解轮回的苦难,寻找苦难的源头开始,继而努力闻思理解佛法,最终运用佛法消灭痛苦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解脱为主,度脱别人为辅,称为小乘佛教。但如果直至成佛,都是以度化、利益天下一切众生为主的心态,称为大乘佛教。
小乘(南传)佛教的很多法师们,从古到今积极地把佛教推广到东南亚和西方各地,或是帮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积德行善为社会服务。他们在行为上,其实早已经是大乘,但是我们还称他们为“小乘”。反而自称“大乘”的我们,行动上经常算不上“大乘”。
现在整个中国,除了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信仰小乘佛教以外,我们这些人都厚着脸皮自称是大乘佛教徒。为什么我用“厚着脸皮”来形容?如今我们经常在“消费佛祖、消费菩萨”,以大乘佛教徒自居,以心怀天下六道一切众生自居,可是心胸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广大。虽然每天都在学习发菩提心,但是对于周边人的德行,也就是道德和行为标准,很多时候是非常差的。对父母不孝顺,对太太或先生不够包容,对儿女不够耐心,有很多是需要反省与检讨的。这不是只说刚皈依佛门的弟子,很多皈依佛门很久的弟子,一旦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时,立刻就会暴露出所有的缺点。
世间和出世间的法都要学会,都不能耽误。很多佛教徒偏重心灵的修行,这没问题,但要注意的是,修心不是表面工夫。很多时候不太过问世事,没人没事来打扰,觉得心似乎修得很平静了,忍辱也修得不错。可一旦有人搧你一记耳光,脸上的痛刺激到心里的“我执”时,嗔恨马上就产生出来了。所以修心和修身、修语一样重要。大乘佛教弟子想要修行成功,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天下众生,是否真正的做到慈悲为怀而定。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