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苦乐要有正确的认识。苦虽然不好,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它能启发我们的觉悟;乐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可是也有不足的一面,它往往能废失我们的道业,所谓“富贵修道难”。苦容易启发人的觉悟。
所以,往往越是苦恼的时候,择法的智慧也就显示出来了。
不然的话,如果对苦乐不能切逼身心地关注,学法的动力就不足,往往都是观念性的多。《观经》,韦提希夫人就是因为被苦恼所逼迫,才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她如果没被儿子关起来,继续做她的国太夫人,万事都有人服侍,她还在那里享受呢。她是频婆娑罗王的夫人,是第一大护法、大檀越,老早就听到佛讲法了,但是她一直都没想求生净土。现在遇到大苦恼,才求生净土。所以说,苦恼的人反而有福了。佛陀就跟她说,“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也是因为这一点,一切苦恼众生才有了解脱的希望。“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确实如此。我们这样卑劣的众生,如果四大都调和,各方面安安顺顺,叫我们学佛法,我们是学不来的;学的也是知识;而在烦恼当中,在大的苦惑当中,想知道怎样解决心中的苦恼,这个时候来学,就很实在,所以,有的人会听法,有的人不会听法,为什么?心态不一样。如果他真感到苦逼身心,句句都能听到要点,“什么能解决我的生死苦?什么能解决我的问题?”他不会再说“你错我对”,不再分辨那些。他只听“哎,这能解决我的问题。阿弥陀佛很慈悲,能救度我”。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感受,苦乐感不强,生死心不强,没有解决问题的切愿,他就在那里作戏论,用一堆概念辨别、判断另外一堆概念,这就麻烦了。
菩萨度众生,要入众生烦恼大海,才能得到成佛的无上智宝。我们如果感受不到生死苦海茫茫,大概也不会珍惜念佛法门。一切智宝就是六字名号,因为我们烦恼深重,罪业深重,所以才对六字名号一切智宝感到尊贵。这也是苦对我们学道的正面意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