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者如何调饮食?
饮食之所以为修持行法,是藉调和饮食资助行道。古德云:「*轮未转食轮先转。」足见饮食对修行者的重要。如果吃得太饱,则会呼吸急喘、肚胀,甚至导致百脉不能畅通,影响摄持心念,无法安心坐禅办道;如果吃得太少,则会身体虚弱,心意恍惚,精神无法集中,这两种饮食方法都不是善调之相。
古德言:「萝卜青菜无上清斋,黄荠野藿珍馐妙味」,吃素诚大善行,习禅者最好能戒「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因五辛中含多量剌激性物质。吃不洁食物,使人心识昏迷;吃不相宜食物,则会引发潜伏疾病,使身体四大不调。因此饮食调理得当,是初学坐禅者必须谨慎注意的。
此外,熟食使人生淫欲心,生吃则使人增瞋恚心,皆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故不宜。刚开始由清淡入手,「味觉」逐渐淡化,即可渐除过分欲望。食不宜过量,七、八分饱即可,少量多餐亦甚佳。饮食须定时、定量,使胃肠能调适改变,食后应适当经行跑香,帮助蠕动。
习禅者,若欲禅修有成,在饮食上应多选择自然健康食品,如五榖类、蔬果类、干果类,新鲜蔬果藏有大量能量,属于悦性食物,很适合人体吸收,对身心健康有直接和明显的帮助。只要善巧调配,营养即能足够。
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佛门的「食存五观」是正念受食的殊胜口诀,能常系念作意修持,则道业日增。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