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取支

发布时间:2023-01-25 23:00:06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取支

  取支,是上一“受”支的延续,是指一种强烈的欲望的意思。

  取,含有四种: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上一支的爱,是指心中产生激烈的爱憎之念,而取是对爱念生舍取之实际行动。亦即指“爱则夺取,憎则舍弃、伤害”的实际行动。或者可说是,由于身语的取舍选择行为。杀生、偷盗、邪淫,或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身语业,均可以包括在“取”中。

  我们为什么要探究诸法真谛的主要原因在于,挖掘缘起的彼此依赖性,追寻出前后程序的必然性。从而推因知果,达到因有果有,因生果生的必然关系。“取(支)发自爱(支)”这句话就是这个探究的结果。

  但佛法求知人世间的苦痛因缘,目的是为了设法消除它。所以流转门说,乙的存在,由于甲的存在;现在还灭门中反转来说,没有甲也就没有乙。正如佛经上说的∶“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即行灭,(中略)纯大苦聚灭”。这还灭的原理,还是缘起的,即“无此故彼不起”。所以缘起论的相生边,说明了生死流转的现象。还灭边,即开示了涅槃的真相。涅槃成立于生死苦厄的取消,是从因果现实而显示出来。这与一般宗教的理想界,光靠信仰与想像,不能给以事理的说明,实大有天渊之别!

  爱增名取,主体是贪,即是上品之贪爱。

  由贪爱为缘,于三界贪着,由是贪心发展增盛。复生起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是为取支。

  执持生命内在的自我,叫我语取。由此我语取为根本,或向外在的环境奔放,执取客观的五欲成为欲取。或向内在的心灵探索,执取主观的倒见,成为见取。甚而把那不是解脱的真因执取为真因的,成为戒禁取。据实而论,取支通取一切烦恼。有了取也就徒增了许多烦恼。

  俗话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我经常听到有情众生,用这样的话来开导烦恼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佛学文化,再开导别人时就有了更精辟的“话语权”,因为你不但知道了烦恼的现象,还了解了烦恼的源头,那就是“爱、取”之由焉。

  人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界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染欲境之一种趋求。

  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烈的执取——不离爱,或者是瞋——乖离爱,而且让它继续地增长,越来越强,那就是取。这两样东西都是一种跟心相应的行,会使得前面的这个因位识不断地增长而感受果。所以,业有定业跟不定业之分。定业就是作已增长的业,这个增长也就是经由爱取的滋润而生的。

  在十二缘起图中,取支用一只上窜乱跳的猴子来表示,说明爱已经生长为取的过程,猴子在摘取果实嘛。

  取:以执取为义。即对所爱之境界执取追求,也即对物欲境界起贪恋,强烈执取,据为已有,方满自己的欲望。于是三业不净,造诸恶业,经业系身,而集成未来身心的苦因,都是有“爱”,“取”而来。

  取,通俗一点的讲,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去做很多营生、事情,这样也是业。因为这样做又会去造业,又再准备下世再回来的因素。眼下大多数成年人做的事情都是在“取”。做生意可以正当的去做,这没有生命孽缘,如果是打妄语骗人家的钱,用这样的方法去参与市场竞争无疑是在造业,也叫“妄取”。佛学是利于民生的文化,它教育了我们为什么“君子好财取之有道”的深刻含义。

  还可以再简明的讲,取: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地就会做出种种恶业,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爱以及最初的无明,叠加起来就成了烦恼的迷惑因。

  我们研习佛学十二缘起的相互流转关系,也要抓住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缘起”。

  因为,缘起是刹那的现象,而非恒常。因此所谓的生或死,必须放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缘起流转中加以说明,也就是前面说过的,在根境接触时失去正念。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当贪、瞋、痴等烦恼生起,自我就会诞生,取亦升起了。

  我们在前几篇里所分享的一切都可作为测试是否理解真正缘起的标准,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缘起是直接灭苦的实际修行。苦之所以生起是因为一旦有烦恼,就会有缘起(从无明到老死)的一次流转。

  取,在其中矣。君子行,健之,取之有道亦!

\

  欲取无求见之廉

  见取无心见之清

  戒取无欲见之刚

  语取无嗔见之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