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七世纪初叶,西藏国王松赞干布﹝Songtsen Gampo,六一七~六五〇﹞娶了两位公主,其中一位来自尼泊尔,另一位来自中国,两位公主都是佛教徒。在两位公主的耳濡目染之下,松赞干布也成为佛教徒,在西藏播下了佛教的种子。他兴建寺庙,派遣大臣吞米桑布札﹝Thonmi Sambhota﹞前往印度,并以梵文为基础创造藏文字母,将佛经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约一百年后,藏王赤松德赞﹝Trisong Detsen,七四二~七九七﹞延请伟大的印度上师寂护﹝Shantarakshita﹞以及莲花生大师﹝Padmasambhava﹞入藏。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尽管佛教经历了多次的兴衰起伏,但佛教思想仍然遍及整个西藏。然而,在西元十一世纪之初,西藏佛教严重衰落,邪门外教大行其道,佛教徒皆转而修习邪法。而对佛教的衰败,惊愕沮丧、身处西藏偏远西部的阿里王智光﹝King Lhalama Yeshe O﹞邀请印度的阿底峡﹝Atisha,九八二~一〇五四﹞尊者入藏,再度引入纯正的佛法。
如同释迦牟尼佛一般,阿底峡尊者同样出身皇室,但为了追寻灵修生活而离弃了他的王国。从十来岁一直到二十余岁期间,阿底峡专注于钻研经典,修持密法,在将届三十岁时,他受戒出家,法名吉祥燃灯智﹝Dipamkara Srijnana,又作燃灯吉祥智﹞。阿底峡一心追求证悟,根据无数的亲身经验,他体悟到,培养菩提心是获得证悟的关键。他得知著名的法称﹝Dharmakirti﹞是当时教授菩提心最伟大的上师──法称当时可能居住于今日的苏门答腊岛。因此,阿底峡展开了一段极为危险艰巨、为期十三个月的旅程,穿过大洋,前往苏门答腊,师事法称,历时十二年,直到培养了菩提心,才返回印度,在摩揭陀国﹝Magadha﹞的超戒寺﹝Vikramasila﹞落脚。西藏阿里王智光的特使便是在超戒寺发现阿底峡,乞求他前往西藏。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