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恶口戏骂今证罗汉

发布时间:2023-04-25 10:39:18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恶口戏骂今证罗汉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威力无比的萨迦国王。(师言:萨迦国王在释迦佛时代非常著名,世界上称他是第五大王,仅在四大天王之后。)他有一次恭请世尊及眷属在祗陀太子园(处灵鹫山下,距舍卫城很近)应供三个月,国王用牛奶、酸奶、醍醐等各种上好食品供养,并派五百牧童帮忙作杂事。三个月圆满后,萨迦国王对释迦佛供养无价妙衣,对应供僧众也以各种资具一一供养,然后世尊率众眷属回经堂了。当时,五百牧童不约而同地想:萨迦国王往昔一定是造了很大的善业,才成为一位有权势、有威望、有福报、举世闻名的国王,可他现在继续上供,积累资粮;而我们这些人呢?因前世未造善业,故今世为牧童。现在我们得了人身也应该发心供养僧众,他们就共同决定以饮食供养世尊及僧众,一切准备就绪。(师言:对一个牧童来说,虽然财物不是很多,但发心清净,功德同样很大)便恭请世尊及眷属应供,世尊默许了。中午世尊率眷属前来应供,牧童们虔诚供养,供养已毕,五百牧童一起去世尊前求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传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个萨迦耶见,得预流果位。得果的牧童们发心出家,就先到对佛法极有信心的萨迦国王那里祈求,得到开许后,再去世尊前祈求:“我等欲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戒,唯请世尊悲愍摄受。”世尊开许了,并以“过来”之方便言词,令他们当下得到近圆戒体。五百牧童成了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净持梵行的清净比丘了。世尊又给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各自六时精进,很快摧毁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

\

  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见之无不欢喜赞叹!得果后,他们心想:现在有没有我们可以调化的众生?若有则在何方?他们以神通观察到了一些具缘调化的众生,就前去调化,其中有一个牧女,想尽办法也不能使她对佛陀生起信心,无奈之余他们就强拉硬扯把她拉到世尊前。她一见世尊三十二相好,顿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胜于十二年的禅悦,不可言说。她看到左右的人都捧着供品,而她什么也没有。她看见路边的果夏达呷花很好看,便采下来去供养佛陀,并在佛前恭敬礼拜,祈求传法。世尊观知她寿命不长,给她传了相应的法。传法圆满后,牧女就回去了,不久,她因四大不调很快去世了,因她对世尊生起欢喜心故,去世后得以转生天界,成为一个可爱的天女。一般天人有个规矩:得生天界后进行三观察,观察自己前世是哪一道众生?以何因缘得生天界?以后又转生何处?这个天女观察到:自己前世是人道的一个牧女,因为以欢喜心供佛果夏达呷花的善根而转生成天女。她怀着对世尊的感恩之心,想马上去拜见大恩世尊,于是身着妙衣霓裳,上下金装银饰,手持天上的青莲、白莲、曼陀罗花等来到世尊前,合掌恭敬供养鲜花,再祈传法,世尊给她传了相应的法,她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个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又对世尊顶礼,右绕三匝返回了天界。

  当时,有前后夜精进不眠的比丘们见到夜间光芒普照,以为是大梵天、帝释天或四大天王来拜见世尊,次日就去请问:“世尊,昨夜光亮如白昼,是否是大梵天、帝释天亦或四大天王来世尊处?”世尊说:“昨夜既不是大梵天、帝释天,也不是四大天王前来。你们还记得一个牧女对我欢喜地供养果夏达呷花吗?”“记得,记得!”佛曰:“这个牧女以欢喜心对我供花,死后得以转生天女,为报恩故昨夜前来拜见我,我又应她所求传了相应的法,她得圣果后返回天界了。”“请问世尊,此天女以何因缘今生转为贫穷的牧女?后又转生可爱的天女?唯愿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前世的业力与今生的因缘。所谓前世的业力就是,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比丘尼,性情暴躁,以嗔心恶口骂人‘牧女’。(译者:‘牧女’意思是下劣、贫穷、愚笨的人。莲师说过‘上至班智达,下至牧童间’其喻意亦在于此。有时想起我当年读书时,能说会道,别人让我帮他们取外号去嘲笑他人,我可以马上根据其相貌取个令人哄堂大笑的外号,取了好多,现在想起来念忏悔心咒对我很重要。上师也讲:听《百业经》后仅仅是谨小慎微,不造口业也是一大收获,上述公案中,大多都是口业成熟之过,所以大家应该注意不要造口业。)临终前生大惭愧的比丘尼发愿:我于迦叶佛教法下一生持清净梵行,虽然没有证果,但愿我在释迦佛出世时,在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并得以证果;愿我恶口骂人之业不要成熟。’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时恶口比丘尼即今牧女,此是前世业力成熟。所谓今世的因缘,就是她以欢喜心供养了我一朵果夏达呷花,而得生天女,此是今世的善业所感。”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那五百名牧童,以何因缘今世共为牧童?后来遇佛并出家证罗汉果?愿乐欲闻,唯愿为说。”世尊告曰:“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那五百名牧童都是比丘,当时他们以‘牧童’互相戏骂。临终时发愿:虽然在迦叶佛前我们没有什么圣者的境界和功德,但是,以一生中持戒的功德愿于释迦佛出世时,于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得证罗汉果位;愿恶口相骂之业不要成熟。(师言:平时业力现前,不留意骂人,马上念“嗡班札儿萨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万遍,方能忏清,以咒力不可思议故。)当时的五百位比丘就是现在的五百牧童。以恶口之业成熟故,又以其愿力成熟,今生能遇佛,令佛欢喜,出家后精进修持,证得阿罗汉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