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妙门的修行,师兄了解了多少呢?如果不能正确的修行六妙门,那么不但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而且还不能领悟其中的智慧,这样修行是没有的意义的,那么到底六妙门的修证方法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天台宗创派的祖师智者大师,以安那般那法门为方便,开创了引导修行者依禅定而得证悟的“六妙门”。
安那般那指的是出入息。安那般那法门,即是以“出入息”为禅定所缘的修证法门。通世间禅定及出世间禅定。佛陀将此法门与不净观的修证法门,同列为佛法禅定修证的基础的“二甘露法门”。
智者大师将安那般那的修证,巧妙地与出世道的禅定证悟会通起来,开显了由息道入门直至得证禅定乃至开悟的六步骤法门,称为“六妙门”。
所谓“六妙门”者:数、随、止、观、还、净。
首先数息门,即练习令心通过一心专注数出入息而得安止。行者在修学数息时,以呼吸的一出一入为一数,行者可随自心偏好选择数出息或数入息,一般从一数数至十数,再从十数数至一数。以一个来回为一遍。数息时,应令心专注出息或入息,一遍一遍来回训练,务使一遍之中心唯数息而无杂念异想。如是以数息为缘,令心得止。
其次随息门。当行者以数息门有所成就,可令正数倒数一遍来回,其中均无杂念异想之时,便可向上进修随息门。令心随出入息而无其他杂念异想,当息出时知息出,当息入时知息入,当息长时知息长,当息短时知息短,当息冷时知息冷,当息暖时知息暖。如是令心不失念,缘随息而得止。
再次止息门。行者当知呼吸有四相,与心念粗息深浅息息相关。呼吸最粗者为“风相”,行者呼吸粗重如风,用心觉观之时声响甚巨;其次为“喘”相,行者呼吸不匀,虽非风相之粗重,但仍常喘动不宁;再其次为“气”相,行者呼吸如微细气流,往来已较均匀,无粗重不宁,但仍有微细之声;最细者为“息”,此时行者呼吸之声已灭尽无有,往来之息绵绵若存,若有若无,乃至久久而为一息。当知“息相”现前之时,心方得止。此时心为初步凝注,为“凝心止”,是行者得定的前方便。
第四观息门。行者应观入息于身中往来运行轨迹,观其入于五脏,乃至直入脚底,或又从丹田处向上直贯大脑,乃至遍满全身。如是以观知息之身中往来为缘,令心寂止。
第五还门。当行者熟练掌握数息、随息及观息法门,皆能令心得止之后,以还门除灭觉观。觉观是心缘外相的习气,不易除灭。当或用数息、或用随息、或用观息而令心得止,数、随、观之念皆自然不得起时,则令心任运,放心自然安止。安止久时,业习又起,心又复起扰动觉观。若欲觉观之心明利,此时宜用数息复令安止;若欲觉观之心半明半昏,此时宜用随息复令安止;若欲觉观之心昏沉,此时宜用观息复令安止。如是随宜用数用随用观令心安止,当得安止则不数不随亦不观而令心任运自定,若又复起扰动觉观,再复或数或随或观。如是循环往复调御,渐次使心步步深寂凝定,由是定心现前,而得现证禅定,此时便已能用定法持心,二六时不论行住坐卧皆可无间办道。
第六净门。当经还门而证得定心,禅定现前之时,行者无功用道现前。此时虽种种习气尚在,已难为碍,当习气妄念现行时,定心一起,妄流立时任运而斩乃至灭尽,如是心于二六时中任运转愈明净。若于此时,修习甚深般若与唯识,便可得大明悟,得证菩萨九种大禅,乃至证入念佛三昧、首楞严三昧,而得彻证。
此六次第法门,从禅定入,其法扼简不难,极易掌握,若人能恒心持之,必得度彼岸!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六妙门的修证方法也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解了之后,按照上面说的去修六妙门,不但可以积累功德,而且还能领悟其中的智慧,对自己的修行是非常有利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