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南怀瑾讲解:当头棒喝

发布时间:2022-11-24 11:31:06作者:楞严经快诵网整理

佛门中是有很多的典故是很著名的,而且也是有很多的师兄了解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很清楚,就像是当头棒喝,那么当头棒喝有什么典故呢?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当头棒喝有什么典故

成语释义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典故 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

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 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示例 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近义词 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2、佛学释义 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续传灯录》“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后以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为棒喝或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有什么典故

《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有“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当头棒喝在教育的方式手段上可能会表现得过于强烈,但其目的是促人猛醒,其内在的基础应该是至高的修为。一些教育工作者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别说打,就是一句重话也说不得。其实,所谓师者父母心,只要你对学生能真正怀着一颗爱心,对学生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能抓住问题的症结,适当的重话是能够起到警醒作用的。应用例:那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使他幡然悔悟过来。

当头棒喝有什么典故

当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坚持用心的去学习和感悟,这样我们对佛法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好,而且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还是要知道怎么念诵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