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即佛是天台圆教所立的六种行位,每种行位都有不同含义。为此,师兄在了解六即佛中的观行即时要认真进行,这样才可知道它的意思。由于有的师兄刚进佛教,对观行即不了解,所以建议这些师兄去看看六即佛之观行即的详解,这样对观行即会有更多认识。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又分为三:(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三)总相念。以前已经闻名解义,现在就依解起行,这是外凡资粮位。没有亲见偏真法性,心行理外,所以称“外”;用有漏的身心,学习观行,还没有得到无漏,所以称“凡”。这三种观行,是超越三界,了脱生死的资粮,所以叫做“资粮位”。
(一)五停心。有五种: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这五种方法,能停息妄心,所以叫做“五停心”。
甲、多贪众生不净观。贪有三种:一外贪:男爱于女,女爱于男,男女身分,互相贪爱。这种贪爱,可以用九想观对治。九想观,观所爱的的人,作九种想:1、膀胀想,2、青瘀想,3、坏想,4、血涂漫想,5、脓烂想,6、噉想,7、散想,8、骨想,9、烧想。对所爱的人,作这九种观想,可以使贪爱的心,息灭无余。二内外贪: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而起贪爱。这种贪爱,可以用八背舍对治。八背舍:1、内有色相外观色,2、内无色相外观色,3、净背舍身作证,4、虚空处背舍,5、识处背舍,6、无所有处背舍,7、非有想非无想背舍,8、灭受想背舍。违背五欲,舍离贪爱,所以叫做背舍。修八背舍,可以消灭自身和他身的贪爱。三遍一初处贪:对于资生五尘等物,悉皆贪爱,如贪田园、屋宅、衣服、饮食、色、声、香、味、触等,这种贪爱,可以用八胜处对治。八胜处:1、内有色相外观色少,2、内有色相外观色多,3、内无色相外观色少,4、内无色相外观色多,5、青胜处,6、黄胜处,7、赤胜处,8、白胜处。想心纯熟,转变自在,叫做胜处。修八胜处,可以对治遍一切处贪。(上面所说九想、八背舍、八胜处,但举其名,它的内容,将来当作专文叙述。)
乙、多嗔众生慈悲观。嗔有三种:一非理嗔,无理而嗔;当修众生缘慈对治。观想一切众生,犹如自家的眷属,都要叫他们得到利益安乐。二顺理嗔,因了他人的恼乱,而生嗔恚;当修法缘慈对治。观想一切法,都是因缘而所生,空无有实;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常想求得安乐,为了随顺众生,都要叫他们得到安乐。三诤论嗔,以自己的见解为是,指他人的所说所行,都以为不对;当修无缘慈对治。修无缘慈时,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怜悯一切众生,往来五道,心著于法,分别取舍,受诸苦痛;为要使一切众生,解脱诸苦,得诸法实相,叫做无缘慈。
丙、多散众生数息观。心思多散乱,可以用数息观对治。息就是呼吸,详细分别,有四种相貌:有声音的叫做风,结滞而不通畅的叫做喘,出入不细的叫做气,风、气、喘三种,都不是息;没有声音,也不结滞,出入都细的才叫做息。数息,是从一到十,不多不少,可以使心不散乱。或但数出息——呼,或但数入息——吸,或取便而数,都可以。但不许出入俱数,因为出入俱数,容易生病。如上面的方法修持,可以使身心安定。常常修数息观,可以对治散乱,证得一心。
丁、愚痴众生因缘观。不信因果,不了因缘生法,叫做愚痴,可以用因缘观对治。因缘观,便是观十二因缘。修因缘观,可破愚痴。
戊、多障众生念佛观。障有三种,一昏沉暗塞障,昏睡无记,可以念应身佛三十二相对治。二恶念思惟障,想作五逆十恶等事,可以念报身佛十力、四无所畏等对治。三境界逼迫障,身忽疼痛,或遇火焚水溺等事,可以念法身佛空寂无为对治。念佛法门,可以对治一切障。这里所说的念佛观,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不同。
五停心观,通于藏、通、别、圆四教。这里虽就藏教而谈,其实像慈悲观中的法缘慈、无缘慈,念佛观中的念报身佛、念法身佛等,都已经超出了藏教的范围。
(二)别相念。就是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分别观身、受、心、法,所以叫别相念。这四种观,可以对治凡夫常、乐、我、净四种颠倒。
(三)总相念。观身不净,受、心、法,都不净;观受是苦,身、心、法,都是苦;观心无常,身、受、法,都无常;观法无我,身、受、心都无我。这是用一观观四境。还有,观身不净,也是苦、无常、无我;观受是苦,也是不净、无常、无我;观心无常,也是不净、苦、无我;观法无我,也是不净、苦、无常。这是于一境用四观。都叫做总相念。这总相念,虽仍用别相念的身等四境,不净等四观,然而能总摄而观,境观自在,较别相念进步多了!
上述就是六即佛之观行即的详解,师兄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师兄对这方面的内容会有更多了解。师兄在了解佛教内容时,无论是哪方面的都需要用心进行,这样才可知道其中的意义。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