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楞严经说约 第十卷空字集

发布时间:2023-05-20 10:42:13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楞严经说约 第十卷空字集

精研七趣品第二十八(连上虚字集)  修罗趣(此云非天。福力等天。而无天行。为多嗔故)

欲证菩提。要除三惑。三惑不尽。落于魔道。魔有四种。鬼道以护法力。从卵而生。鬼趣所摄。天道降德坠贬。从胎而生。又有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帝释争权者。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别有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冗□。旦游虚空。暮归水宿。因湿气生。畜趣所摄。凡此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但一虚妄。更无根绪。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转。皆由随顺杀盗淫故。若能反此。则既不以有业而沉鬼伦。又不以无业而升天趣。无有无无。二无亦灭。则轮回之性不起。而真如之性常寂矣。故欲断妄轮。须修正定。

详辨魔境品第二十九

阴魔

天魔

心魔

见魔

前法既终。当机无问。佛复自说真止观中微细魔事。乃最后深慈。佛言学人修禅饰定。与菩萨罗汉吻合无间。故能销殒虚空。振裂魔界。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咸来恼汝。但彼在尘劳。汝居妙觉。觉悟无惑。虽有神力。无奈汝何。凡汝禅那成就破乱。皆由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一破色阴现境(其目有十)

色阴所由。盖因父母与己。三妄交结。坚固妄想。以为其本。学人修观。销落诸念。定力虽尔。而色阴未破。如明目处暗。是为色阴。区宇尽则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是则能超劫浊。(最初一念。空见不分。名为劫浊)现境有十。一者身能出碍。二者体拾蛲蛔。三者空闻密义。四者默现佛境。五者空成宝色。六者暗室如昼。七者身无所觉。八者见能洞观。九者夜或隔见。十者渐发魔事。此名善境。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渐歇。若作圣解。即堕群邪。

二破受阴现境

受阴无体。但虚有所明。故曰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色阴破尽。内外虚融。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清净虚凝。了无形碍。虽具妙体。而未能运用。如魇魅人。是为受阴。区宇尽则魇咎已歇。其心离身。反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是则能超见浊。(见浊妄起见觉。泪扰湛性)从此渐发魔事。现境有十。一者抑伏生悲。以招悲魔。二者感激生勇。以招狂魔。三者慧劣自失。枯渴沉忆而招忆魔。四者慧力过定。亡失恒审。招易足魔。五者新证未获。心生艰险。招忧愁魔。六者身体轻安。无慧自持。招喜乐魔。七者见胜生慢。招我慢魔。八者得少为足。招轻清魔。九者执空拨无。招彼空魔。十者绵味发爱。招欲爱魔。众生顽迷。逢此因缘。茫不自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三破想阴现境(其目有十)

想阴者。融通妄想。以为其本。受阴破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虽无别知而言有章次。是为想阴。区宇尽则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死生。首尾圆照。是人则能超烦恼浊。(忆识诵习。发知现尘)渐发魔事。现境有十。一者贪求善巧。天魔得便。附人说法。遭其迷惑。又或怪鬼成魔。附体恼乱。好言某佛出世。劫火刀兵。二者心爱游荡。天魔得便。现身化佛。魃鬼附体。好言诸佛应世。三者精思契理。天魔得便。说法开悟。魅鬼附言。佛有大小先后真假男女。菩萨亦然。四者贪求辩拆。天魔得便。附言见在。即佛无别净居。亦无金色身相。魇鬼附体。好言秽染。以为真净。五者贪求冥感。天魔得便。化现圣贤。前世知识。厉鬼附体。好言过去因缘佛陀处所。六者贪求静谧。天魔得便。说法令人各知本业。大力鬼魔附体。好言未然祸福。七者贪求宿命。天魔得便。附言诡异符箓。山林川岳。鬼神附体。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八者想爱神力。天魔得便。变现神异。撮火履冰。透垣越牖。山海诸精。附体扰乱。好言神通自在。九者想爱深空。天魔得便。依空变现。年老精灵附体扰乱。拨无因果。一死永灭。十者想爱长寿。天魔得便。飞精附人。倏忽变易。瞬息万里。魔眷附体。食吸精气。厌足生心。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四破行阴禅那狂解(其目有十)

\

此后更详。盖以禅理精密。必须辩晰。使无迷惑。

行阴者。念虑之微。陈陈不断。新新不住。有如瀑布流泉。是谓幽隐妄想。彼善男子想阴尽者。梦想俱无。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但见幽隐之中。熠熠清扰。是谓行阴尽。则扰习消灭。归于元澄。如波澄为水。无复迁流。超众生浊。(生灭不停。业运常迁。曰众生浊)由此凝明正心。魔不得便。故已后无复魔事。惟是修禅失趣。狂解妄计。能失正知。堕落外道。其目有十。

一于圆元中计本末无因

二于圆常中计四偏常

三于自他中计四颠倒

四于分位中计四有边

五于知见中生矫乱虚论

六于行相续中因计后有

七于阴相灭中因计后无

八于存灭中而计八非

九于后无中计七断灭

十于后有中计五涅槃

圆元者。于同生基中。见已动元也。(动元即行元)既见有。此遂以一切众生生灭皆圆。于此不复进穷识阴。止以眼根功德。见彼八万劫中众生业流湾环。八万劫外寂无所见。遂谓本自无因。又八万劫中。人则生人。鸟则生乌。乌本来黑。鹄本来白。无复迁改。若我本来不成佛。云何更能成佛。是末亦无因也。如斯计度。是为断见。

何谓圆常。圆常者。执彼圆元。以为常道。以修习心境二法。故知众生二万劫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如循连环。本无散失。此拨生灭而计常也。又计地水火风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众生生灭咸有恒体。此存生灭而计常也。又计心意识中本性恒常。众生依之循环不失。此认识神而计常也。又计想阴已尽。更无生灭想心。流止运转。理中自然成不生灭。不知行阴即生灭元。是依想灭而计常也。如斯计度。落于常见。

又于自他计四颠倒。一者妄立神我。凝明不动。为有常性。众生于我中。自生自死。真无常性。此由自他而分计者也。二者离自本心。遍观国土。见劫坏处。为无常种性。劫不坏处。为究竟常性。此离心观土而分计者也。三者观于心精密运。能起生灭。其不坏者。名为常性。一切生死。从我流出者。名无常性。此以一性而分二计者也。四者以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灭尽。无有为无常性。此又于彼四阴而起分计者也。此皆亡失正知。惑菩提性。堕落外道。

又于分位中。生计度者。坠于四有边性论。一者三际分位。计过未为有边。计见在为无边。二者见闻分位。观八万劫前。寂无见闻者为无边。有众生处为有边。三者彼我分位。计我偏知得无边性。而曾不知彼之知性如我遍否。则我为无边。彼但为有边。四者生灭分位。穷行阴空。昔有今无。半生半灭。内根外器。一切皆然。生为有边。灭为无边。此皆穷道失趣。展转妄计。禅那狂解。谬迷若此。

又于知见中。起四种颠倒。生不死矫乱遍计虚论。外道计天为不死。语不矫乱。方生此天。凡有问者。不敢实答。恐成矫乱。佛言。此之妄计虚论。真矫乱也。其目有四。一者观化迷理而成矫乱。谓观万化。常变生灭增减有无。遂生。异解。为言亦生亦灭亦增亦减。一切问时。互语矫乱。二者观于灭处。见互互无。执口答无。而成矫乱。三者观于生处。见各各有。执口答是。而成矫乱。四者观境有无。其心内乱。两可其辞混滥应答。而成矫乱。是皆中无所主。妄计虚论。

又于行相续中。而计后有。以为生灭灭生。相续不绝。发心颠倒。而计云色是我。云我有色。云色属我。云我在色。如是循环。色受想行有十六相。妄计死后复有。又或旁计烦恼菩提。毕竟循环不相凌夺。是皆于无尽流中。妄起意见。

又于除灭色受想中。发心颠倒。计死后无。言色受与想既已灭尽。无复连缀。阴性消散。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约四阴现在因亡。后来果灭。因果合论而成八相。死后俱无。从此旁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

又于存灭中。计八俱非行阴存是有相也。色受想灭是无相也。存者终尽。则虽有非有。灭前曾有。则虽无非无。四阴双计。共成八非。由此旁计诸行一切俱非。死后昏瞢。无可道故。

又于后后无。讣七断灭因。行阴念念灭处妄计。设生人天七处。后皆断灭。七处谓欲界人天二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及无色也。穷尽七际。皆现前消灭。灭已无复。

又于后后有处。计五涅槃。或以欲界悟圆明理。遂以欲界为转依处。或以初禅离忧。二禅离苦。三禅极乐。四禅极舍。即转依涅槃。不知诸天皆属有漏。非无为果。非究竟处。如上十种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是谓心魔。自起深孽。众生不知。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五破识阴禅那狂解(其目有十)

识者狂觉影明。原无自体。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修三摩者。行阴已尽。于涅槃天。将大明悟。行灭识见。深达十方十。二种类依正二报。皆识所变。以获其同。以定慧力。消磨六门。使六用不隔。通邻互用。如吠琉璃。内外明彻。此识阴尽也。是人则超命浊。于中复有狂解十种(吠琉璃宝。能隔山见物)。

一立真常因成外道种

二计我生彼成遍圆种

三计彼生我成倒圆种

四计物各有情成倒知种

五崇水事火成颠化种

六计永灭依成断灭种(永灭依外道之涅槃也)

七贪长固身成妄延种

八留欲固命成天魔种

九证灭自休成缠空种

十存觉立证成不化圆种

夫识由行流。行空则识还元矣。已灭生灭。而尚依识元。故于寂灭精妙未圆。但消磨六门。使其根合隔开。互用清净。亦与十方诸类。觉知通淴。同入圆元。亦庶乎归复圆通之性者。若于所归。立为真常。因地而生胜解。是人则堕因所因执。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圆通背涅槃。生外道种。

又以所归揽为自体。遂执我能生彼。而实不能。是人则堕能非能执。立能为心。成能事果。生遍圆种。

又以识元我所依归。翻计彼能生我。及一切法。遂认生起流出之处。为真常无生之体。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是人则堕常非常执。立因依心。成妄计果。名倒圆种。

又计知体遍圆。因知立解。十方草木各有情识。通淴我知。木死为人。人死为木。未明一体。谬计遍圆。是人则堕知无知执。计圆知心。成虚谬果。生倒知种。

又以根互用中。得其随顺。计一切法。水火风土。清净光明。周流成就。皆能圆化。吾身四大。皆彼所属。勤心崇事。冀生胜果。是人则堕生无生执。立妄求因。求妄冀果。生颠化种。

又于圆明中。计明中虚。破灭群化。归永寂依。不知其非。是人则堕归无归执。圆虚无心。成空亡果。生断灭种。

又于圆常中。将谓色身同彼精圆。固身长住。是人则堕贪非贪执。立固妄因。趣长劳果。生妄延种(劳谓苦心修炼。勤劳不休)。

又以识为命元。互通三际。识阴若尽。化命亦无。便于定中。化诸欲境。却留尘劳。不令销尽。欲证真常。而不知其非。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发邪思因。立炽尘果。生天魔种。

又明众生受命元由。以生灭由识。精粗由业。故依四谛分别。以苦集为粗伪。以灭道为精真。居灭即休。更不前进。是人则堕定性声闻。圆精应为因心。成趣寂之小果。得少为足。证于偏真。生缠空种。

又于圆融清净觉明。研为深妙。立为果证。而不前进。是人则堕定性辟支。圆觉淴为因心。成湛明之滞果。生觉圆明。不化圆种。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修三摩者。识心已尽。诸根互用。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最后请益品第三十

阿难问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佛答五阴妄本。色阴者。坚固妄想。以为其本。凡汝色身。先因父母妄想。汝心非想。则不能于想中传命。如想酢口水。想高足酸。良由体因妄结。故能与妄通伦。命以想传。正谓是尔。受阴者。如前所说临高妄想。能令汝体实受酸涩。则汝现前逆顺二境。本皆虚妄。亦能令汝色身。实受损益。故曰虚明妄想以为其本。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虚实不伦。而能相使想融之也。心生虚像。形能作成。心形异用而能相应。想通之也。至于寤寐摇变。能使心逐境生境随心变。想为之也。是故想者。融通妄想。以为其本。化理密移。日夜相代而不自知。此若非汝。云何体迁。此必汝真。汝何无觉。是故行者幽隐妄想。以为其本。又汝以精真湛不摇处。认为恒常。若实精真。不容妄习。今汝能藏昔记。一见不忘。即妄习也。则此精湛不摇之中。念念受熏。纳种在识。容妄多矣。当知湛非真湛。特幽潜沉匿而不自觉。譬彼急流之水。望若恬静。但以急不见流。非无流也。此真忆想之元。容妄之体。故曰。识者罔象虚无。以为其本。直须破尽识阴。消磨六门。使妄习无寄。然后习性可灭。是五受阴者。五妄想成。本无有界。由妄相因。色不自色。因空有色。惟色与空。成色边际。离不自离。因触有离。惟触与离。是受边际。忘不自忘。因记有忘。惟记与忘。是想边际。灭不自灭。因生有灭。惟灭与生。成行边际。湛不自湛。因行不流逸。性入元澄。合乎湛了。成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孤山曰。生则由内造外。从细至粗。如著衣然。故迷理有识。乃至有色。灭则由外至内。从粗至细。如脱衣然。故悟理色尽。乃至识尽。

楞严说约(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