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下

发布时间:2024-10-03 05:19:31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下

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一讲 下)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整理人慧雪

这个时候,百丈禅师走过去,把这个手就往里边深入的插进去,然后拔,拔来拔去,拔来拔去,最后有一个小火星。最后百丈禅师拿给灵佑去看,这不是火吗?这说明什么,我们内心非常浮躁,所以我们停留在表相上,我们没有深入进去,所以我们经常会给事物下结论,这个结论是一厢情愿,而真正的内在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持之以恒的去挖掘。就像我们去挖井,东一下西一下,说没有水,是因为你没有坚持挖下去,你只要你坚持挖下去,总有一天你会见到水的。持之以恒很重要,坚持很重要。所以说这个过程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可能感悟到内在,因为我们停留在外在,我们是轮回的,只有内在的发掘才会改变我们轮回。

后来沩山灵佑到沩山那边去宏法建寺院,他和他的弟子叫仰山慧寂,两个人非常默契。有一天,他们在探讨空和有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是通过劳动来完成的。这个劳动是采茶,过去寺院禅宗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当然今天佛教徒也就是出家人来讲,可能做的内容已经不是种茶和摘茶,他是做更多的跟众生近距离接触来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当年沩山和仰山有一天在劳动的时候,仰山摇着那个茶树在采茶的时候,一摇树,树哗哗直响。这个时候,他的师父灵佑也就是沩山,说你只得到外在,你没有得到内在。因为想大家都看见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著相了。但是佛法没有外在不行呀,就像出家人要剃光头要穿袈裟甚至还要搭一个念珠,非常的漂亮,他表法。没有这个外在你不能升起恭敬心,你会觉得他说的话就有权威性。当然他首先也是要负责的。

所以说,他说你只有得到外在而没有得到内在。那么,他的弟子灵佑就问他,请问这你怎么看呢?是呀,我只得到外在没有得到内在,那你怎么看这件事呢。于是沩山灵佑禅师很久也不讲一句话,沉默不语,什么都不说。他的弟子拍着手就说,你也只得到内而没有得到外在。所以我刚才说中观的事情是不可以抛下外在而只留内在的,或者也不可以只留下内在,而放弃外在的,这都是偏。佛教为什么讲中道,不偏不倚,正观。我看到空要看到有,有就是外在,空就是内在。当我看到空的时候,我也要看到有。空是内在,它是在有上来完成的。这样的话就是正观,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外在,表相的东西,我们知道透过现象看到他的本质,得意忘形,我们知道内在原来都是假的。但是这个假的必须通过外在来完成。所以叫正观,不断的不断的来完成。整个《华严经》讲五十二位菩萨从初发心就学无所得,其实到八地的时候才会完成空有并观,彻底看到空就看到有,看到有就看到空。五十二位八地菩萨才真正完成还得需要一个等觉、妙觉的过程,当然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一个阿僧祗劫,来完成彻底的成就,圆满的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然这过程是很艰难,但是他充满了希望。在大品般若里面说我们的一念可以顿超百劫。所以告诉我们时间的观念,空间的观念完全是错觉,我们可以打破他,他不是固定的。如果你愿意你就能够去改变他,一念可以顿超百劫。当然这顿超就是一念改变,马上你就进入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不二法门,就是平等,所以你看到任何事情你都会波澜不惊,你不会内心里面十五个跳桶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的,诚惶诚恐的,患得患失的,你不会。当然这得需要训练,没有这个训练你是做不到的。

那么面对入不二法门品,我们就要对照自己。菩萨是这样的,三十一位菩萨是这样的,文殊师利菩萨是这样的,维摩居士是这样的。我们对照的时候我们不是看一个热闹,他们每个人在诉说入不二法门的时候,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震撼,也完全是一种改变。我们是不是也能够这样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认为,那么对我们生命就是一种改变,请问是不是修行呀,其实就是改变。我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不再这样,我原来执着,现在我不再执着。原来我断灭,现在我不再断灭,我要承当我要负责任。我虽然承当负责任,但我心里不留痕迹。当然你说我一下能做到,做不到,慢慢练,一点一点来。但是你一直在走,所以你有希望。所以《逍遥游》里有一句话叫“积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顷”平时你要训练,突然间有一天你的生命一下就改变,当然这个过程因为个人的因缘而有长有短,所以叫顿悟和渐悟。那么顿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渐悟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不一样的境界,因为因缘不一样,那么结果也就不一样。如果你是苦瓜,你非得要做香蕉你不行的。因为因缘不一样,所以苦瓜有苦瓜的味道。有人会欣赏,苦瓜就有价值。所以说你要面对自己的因缘,不要去攀缘。你要自己面对你自己去反思去改变,这个就是修行了。所以通过这样的历事炼心历法观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感应,就有了一种默契,同佛法有一种默契。那么我们一直说感应,感应道交,说你要相信。《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菩萨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他一直都在,不因为有刮风、有下雨、有晴天、有阴天而改变,一直都在。但是因缘会使我们有时感觉他在有时他不在。你的信心就像水一样。月亮,有了信心你拥有了水,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因缘。所以佛菩萨,太阳、月亮会印到你的信心里,印到水里去。你说水里的月亮有吗,没有。你说没有吗,也不是。叫合二为一。这也是不二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水,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你感悟不到,那你是局外人,你如果感悟了就是当事人,原来我就是佛法。这个我是你要去透视的,去改造的。所以你就拥有的了信心,拥有了水。于是佛菩萨一直同你在一起。否则佛菩萨跟你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呀。那么如果你明白了这种水和月亮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白了空和有之间的关系。那么明白了空和有之间的关系你就会觉得“二谛融通三昧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的偈颂。“二谛融通”也就是手心和手背原来是一体,“三昧”是等持你不再拒绝手背你不再执着手心,你不再执着空你不再执着有,你看到空你就必然要看到有,看到有必然要看到空,同时你既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那个时候的境界就是解脱就是自在。你不但可以解脱,而且你甚至可以负责,你甚至可以面对任何一个众生你都不知疲倦的去帮他。你知道帮他就是帮自己,因为你终于和他平等了,外在是不平等的,他是他你是你,但是本质的空性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你需要努力,这个努力对我们自身是有意义的,对他也是有意义的。那么如此则不虚此行,所以你也就没白学佛,不然的话我们停留在表相上,我们看到那是红的,那是蓝的,那是绿的,我们一直在著相,在表相上用功,所以我们一直很苦恼,我们一直很在意。甚至我们的眼睛到处去看,我们的耳朵会听,我们的鼻子非常好使,其实都是执着,舌头也很敏感,这种思想也很复杂。我们相信他,请问这是什么境界,这是错觉。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也就《中论》里面说“观六情品”这六情什么,是贼,你只要执着那就是贼,眼耳鼻舌身意,面对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你执着了,你就上当了,你就受骗了。当然不执着不意味着说你不面对,要面对,面对你才有锻炼的机会,但你锻炼的时候,一点点的完成不再执着。所以如果你完全执着,你上当了,你上了贼船。所以你从里面一点点的不再挂碍不再执着。这就是修行,修行是要面对的,面对的你却要改变,你去修行,你不执着了就完成了。当然不容易呀,虽然不容易,但是却是正道,却是我们真正修行的下手处。曾经有一位慧忠国师,国师当然是禅师了,曾经有一位侍者,服务了他三十年,给他做了三十年的侍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非常精明,服务非常到位。他也特别感动,所以要帮他一下,让他在佛法上有所感悟。于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就喊“侍者,侍者”,这个侍者说“请问国师什么事?”“没什么事,没什么事”。过一会又喊“侍者,侍者”。侍者又问“请问国师什么事?”“没事没事。”过了一会,慧忠国师又喊“佛祖佛祖”然后侍者就很纳闷,说“我是侍者呀,我不是佛祖。“慧忠国师说你就是佛祖,他说我不是呀,我不是。他说我告诉你,这可不是我辜负了你,是你辜负了我。为什么,因为佛祖和侍者和国师,他们三者之间有差别吗?在你肯定有差别。他是国师,他怎么是佛祖,他是侍者,他怎么是佛祖。告诉你,你要摆脱这种现相对你的诱惑,你要看到他本质。

《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是动的,心是不可得的。你们探讨过《楞严经》吗,《楞严经》的时候佛问阿难,七处征心,到处找心,找了七个地方,没有心。阿难哭了,觉得很失落。但是没有了,这就是你的真心、清净心,你回归了,你回家了。那么《弥陀要解》里蕅益大师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说内外的中间也没有。那是什么,不可得,也是空。那么请问,佛祖、侍者、国师三者之间他们是不是应该平等,是呀。而这个侍者笨呀,他说我是侍者我不是佛祖。你就是佛祖,我告诉你,那可是你辜负了我,不是我辜负你。就是因为你侍奉我三十年,我要点化你我要点拨你从里边走出来。所以心,佛,佛就是醒来,醒来了你不再著相。

众生,什么是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论有情还是无情,是众人所生。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里开宗明义就说,“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没有一个实在性,没一个主宰性。下面又说“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如果说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哪里有这个东西,没有,你为什么还在执着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所以说是你辜负了我,不是我慧忠辜负了你。是因为我唤你醒来而你不醒,那你怪谁呢。

佛一直都是慈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直都是接引我们的,可是我们不往他那去,不合作。他接引,我们没有上西方的意思。就像我们打电话,给阿弥陀佛打电话,级乐世界的电话你没弄明白,最后打错了,打到地狱里去了。那你怪谁,你不能怪阿弥陀佛不慈悲呀,你不怪说没有极乐世界呀,不存在的。就像有人说了,如此看来极乐世界都没有了,按真谛来讲是没有的,按世俗谛是有的,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论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与无”。那么禅宗说“生者决定生”,决定往生西方,那是世俗谛,西方有极乐世界,有净土,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现在他正在说法。世俗谛生者决定生,但去者时不去。

因为什么,你没有执着,你没有挂碍,实实在在,你的心态,你就不再执着那种改变。于是你肯定能去,但是这个去不是真去,不是一个我和他之间的,不再执着一个主体、客体,没有这个,所以才能去。因为你不再执着了,你打破了世间的局限。所以你一旦突破了,你就能够真的能去极乐世界,但现在我们恐怕是去不成,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执着,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之间的分别。当然这个分别会因为你念佛而逐步的改变和缩短。有一天你可能不是这种完全的悟的境界,也能够去成,但是你就不如真正打破这种我执和法执的障碍,这个二元的世界,所以真正的入不二,你才可能学佛的质量得到提升,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变为可能。这样的话,学佛才是有意义的。

入不二法门品是第九品。在入不二法门品之中,我们所探讨的这部经是《维摩诘经》,这部经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在魏晋在南北朝的时候,文人有三好,知识分子有三种爱好。第一种吃药,为什么要吃药,当时的人喜欢炼丹术,喜欢长生不老,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很多人都想长生不老,炼丹,炼完药然后吃。希望因为这种丹药能够提升自己的寿命,使自己永远不老,但是我们发现现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留下秦始皇也没有留下唐太宗。这是文人的第一种爱好。第二种爱好是什么,清谈,大家做在一起谈玄说妙,非常洒脱、炫耀、学问,互相之间也有禅机的成分。当然了当时这个文人围绕的还是老庄玄学的那种思想。第三种爱好就是维摩经,因为他们发现维摩经里的境界非常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所以维摩经又叫不可思议解脱经,为什么叫不可思议,因为所有的人都停留在表相上。但是维摩经却是要透视这种现象去看到它的本质。所以他违背了人类认识的一般的规律。一般的规律是什么,我看到那是男的,那是女的,那是黑的,那是黄的,那是红的,都是这样的,那是高的那是矮的,我们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所以维摩经对当时的文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而且在中国来讲,维摩经对文人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就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知识分子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得到了一种认同,所以说当时的中国虽然人们不是非常了解佛教,但是因为维摩诘经这个因缘,当然也因为老庄哲学这样的一个契机来认知来消化来感受佛法,佛教。那么毫无疑问,中国人就受益了,所以说佛教兴起于印度,大成于中国。因为中国这样一个因缘,他向周边的国家传播过去了,包括韩国、朝鲜,包括日本。所以说使更多的人类能够受益,这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骄傲,当然今天我们也在寻找这种骄傲。我们也要去承当去负责,不然的话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祖宗骄傲,我们今天没有资本那也是不可以的。

一切现相界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的。我们去找,就像历史上就用芭蕉树来做比喻。风一刮芭蕉树哗啦啦,一直在响。我们去拨芭蕉,拔来拔去芭蕉没有东西,没有主宰性。我觉得新加坡人对芭蕉树可能更有印象,因为他毕竟是热带的一种植物。所以说没有自性,虽然是缘起的,虽然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他却是变化的,却是刹那刹那在变化的,新陈代谢,一直在变化。所以禅师在感悟生命现相的时候,白云守端禅师,宋代的,他说“夏日拥芳丛”,夏天在花丛之中,“由来去不同”感悟从来都是不一样的。“发从今日白”头发是从今天才开始白的,“花是去年红”美好的东西过去了,所以我们经常会怀念过去,尤其是老年人。年轻人憧憬未来,老年人回忆过去。所以中国有一句话“英雄到老皆归佛”,因为晚年的时候已不再英雄,英雄属于过去,所以他要归于佛教,寻找他生命的归宿。“花是去年红”下面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不一定非得要等到花彻底谢到了,然后你才知道这是一场空,不需要这样。所以对于生命的感悟,我们要明白他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虽然他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但是每个晃来晃去的主体和客体都在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长大就是衰老。当然这种长大衰老不断的在变化,缘聚缘散,缘散缘聚,非常正常的一种自然规律。所以他不是真实的,他是可变的。所以对我们来讲,也要提醒自己,是不可靠的。所以你应该靠什么,靠三宝,三宝是什么“佛,法,僧”,用六祖坛经的话讲“觉,正,净”你要觉悟,觉悟这个事情是假的。你要正,正是什么,正法,无常的无我的涅槃的,走出这个圆圈。净是心里没有任何挂碍的。你归皈三宝应该提醒自己,达到这三种境界。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世俗谛的三宝来完成升华真谛的三宝。所以不二法门是对二而说不二,是对我们现相界,是面对不是回避,如果你回避了你就没有机会。所以佛法是承当而不是逃避。所以有很多人对佛教误解,说佛教是消极的,佛教就没有督教那样积极。我说错了,是积极的,可我们人类自己没有很好的认知他,没有用好他,没有受益他,所以变得消极。你想想呀,这个消极也可以消极,干坏事,对于杀盗淫妄酒,那是比较消极。对于承当责任,对于负责任,对于尽义务,那是积极的。对于利众生,是积极的。《华严经》上说“若无众生就无如来可乘”所以你必须面对众生,必须要度众生你自己才有机会。那请问这是积极吗,毫无疑问,是积极呀。只有积极才能改变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是误会的。那么是对现相界而说的,是要面对现相界,你不可以去回避的。所以面对他去透视他,透视他不可靠,没有主宰性,于是你解脱了。原来你上当了,钻牛角尖,钻呀钻呀,越钻越累越累越钻,最后你突然间开悟。你知道里面什么都没有,你走出来了,你一下就自在了。

所以说对现相界而说理体界空,也就是事和理,就是手心和手背。你看到的是有,你忽略的是空,所以对现相界而说理体界空,空才是真的。这个空就已经不是这个相对的空了,是什么,是超越相对而完成的。记得我们在探讨《六祖坛经》的时候有这样的说法,当六祖慧能禅师拿着衣钵在逃跑的过程之中,后面有很多人在追,其中有个将军出家叫慧明的也在追,追来追去,追到一块石头的后面,他去拿袈裟,拿不动的时候他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我是要学佛法,佛法才能够了脱我们的生死,改变我们生命的束缚和局限。这个时候六祖慧能出来了,他说,开示他,开示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与未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什么意思,佛法什么,真相是什么,不是善也不是恶,你不可以说佛法是恶的,也不可以说是善的,因为说善说恶是相对的,是生命的局限。这就是不思善不思恶,正是因为这个当下,就是不是恶不是善,不执着善不执着恶,当然了你还可以去做善事,但是你心里没有一个执着,我是善的我做的是善事,你自己有这个观念的时候,你没有走出你生命的局限。所以就是这个当下,是你慧明法师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本来面目。想想看,《思义梵天所问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有一天拈花微笑,拿着一朵花优钵罗花在示现大众,所有的人当然因缘必然要落在迦叶尊者身上,他在示现的时候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那是什么,这是一朵花,其实他也代表空性。这个空性就是超越善恶,超越于我们所说的手心手背,你不执着手心不执著手背,那就是超越。只有这个时候你的生命不再轮回了,我们不再问自己将来我们往生的时候是到哪里去呢,只要你不执著哪里不自在呢?哪里都是自在的。所以你生命真的是彻底的改变了,轮回不再。所以我们不可以去空外求真,当你无所得了,当你不再执着,不再挂碍的时候你还找什么呢,不需要去找了。但是有人还是茫然,他还是找呀,无事生非。《楞严经》里面有个演若达多。他自己照镜子,镜子里面有个头,他癫狂了,他自己说我的头在哪去了呢。所以到处去找头,这就是说愚痴癫狂,所以最后说狂心若歇,就是我们癫狂执著的心如果停下来歇即菩提,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就醒来了,菩提是觉悟,就是醒来。我们不再执着了,在这是自在的,在下面还是自在的,所以说解脱了。“虽是对二说不二,证汝实相之后”就是你证得实相惯了也无二可说。不二不平等了,禅宗里有这样一句话,“万法归一”这是一个不二。有人说“万法归一”自己很骄傲,说现在是万法归一,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你又执着一,执着不二。所以禅师继说,“一归何处”。一在哪呢,一也没有呀。也就是平等了我就成佛了,这是世俗谛上的事。在提婆菩萨的《百论》里面,他说“成佛世俗谛中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俗谛中事,在真谛上是没有的。为什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你自己的感悟是非常亲切的是非常重要的。别人是不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

曾经中国大陆有一段兴盛气功热,气功给人家看病,去看人家前生看人家来生有人现在有什么病,曾经一度非常的热,热的发烧,热的说糊话。气功大师无比骄傲,财源滚滚。甚至应该说,我们当时就觉得不正常,为什么不正常。气功大师可以到天安门广场去练功,*轮大法,在故宫旁边去练功,在中南海附近去练功,出家人只能到庙里呆着呀,这就是现实。所以这些人都特别骄傲,著相呀,能看到这个能看到那个,最后都是自取其辱。有一次有一个练气功的人他有点颠倒,为什么颠倒,因为很多人对他生命的来历有了各种指导,各种各样的版本,也有人说他是天上下来的,也有人说他是王母娘娘的亲戚什么童子之类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弄得他自己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于是他就跑到庙里来,有人就告诉他,庙里有高人呀,你去问问高僧吧。于是他就跑到庙里来,当时我在讲经,在法原寺(中国佛学院处)。说到这里给大家一个介绍,我是86年3月份出家的,88年考到中国佛学院读书,92年毕业读研究生,94年代课,2003年的11月8日回到哈尔滨极乐寺。在北京呆了十五年,教了十年,读了七年书这样一个因缘。在北京的时候讲过这样一部《维摩诘经》,虽然当时听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我感觉他是一部真经,真正使我们能够反醒反思改变的一部最好的最契机的经典。他会给别人一个反醒反思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让人们感觉到他真的是非常契机。所以这个人在那种情况之下上法原寺问这个问那个,有没有高僧,能不能看呀。人们对这样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以办,其中有一个看门的人就这样跟他讲“我们这有一个静波法师,你去找他吧,他讲经,也许他能看。”于是他就找我。我下来之后,他就敲门,我说请进,进来之后,“请问静波法师在这儿吗?”我说你请进,“我要找静波法师呀。”我说你请坐,“我要找静波法师呀。“我说我就不能是静波法师吗。“你这么年轻呀,在我印象里你应该是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所以本身他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就陷入一个误区。他认为你要是高僧你就是个高,你是个矮的就不应该是高僧。他就活在一种表相里面,我说我就是。他既然来了,他就问我,你看看我是什么变的。我说从哪儿来的,我说你不知道,他说废话我要知道我还问你。我说好呀,你坐那我告诉你,你不知道就好办了。他说那什么意思,我说你坐在哪,他坐得也不实在,屁股就坐在椅子角一点点。到底是什么变的,我说你是驴变的。他模摸耳朵,他说怎么是驴变的呢,他们说怎么怎么样。我说你就是驴变的,啊我是驴变的。自己在叨咕。我问他,我说,你认为我说的话是真的吗。他说当然了,因为你是师父吗。我说:可是我告诉你,我说的话不是真的。马上脸红脖子粗就站起来,哎呀你是出家人你怎么会蒙我,怎么会骗我。我说我没有蒙你什么呀,既没有骗你钱又没有骗你东西。那你什么意思,我说什么意思,我只想告诉你,以后当你没有办法证明,没有办法有一个共识的时候不要问,因为这对你没有任何意义。怎么能证明你是驴变的,我告诉他了你前生是一只毛驴,在庙里干活,干完活之后把你就拴到树上,然后一不小心你就变成人了,所以他就信了。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共识没有办法证明说这个事就是真的。那气功大师,我是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着火,有位大师几千里地之外发功,把大兴安岭的火灾就给灭了。回忆过去我当时无比激动,这个大师就是厉害。但是隔了几天马上就开始产生疑惑,大火已经着了一个月,你为什么你让他着了一个月之后我才给他发功给它下雨呢,刚开始为什么不呢。请问你慈悲上哪去了,你的本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能证明。报纸上说有一万人能证明,我告诉你是蒙事。这一万人到底是明白人还是糊涂人呀,没有办法没有标准。所以说我们学佛要理性,不能犯傻,不能没有标准你就跟着起哄,反正就是这样。不行的,这对我们,对修行,对我们的佛法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这个人听到我说的话,我说我只想提醒你以后不要再问,因为你跟本不知道我说的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就不要再问。这个是标准,没有这个标准能行吗?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