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宣讲于2016年6月2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亲友书》。主要是讲心不能散乱,若是心散乱,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若是心散乱,本身就是种痛苦。
龙树菩萨讲:
为见胜义于诸法,如理作意而修习,
与之相同具功德,他法少许亦无有。
为了能够照见胜义实相——诸法的究竟实相,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衹劫的苦修,最终发现了诸法的真相:“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同时获得了究竟解脱的果位。
这是总结,也叫四法印。“印”是究竟实相,无论什何时都不会变的。我们直接去对治烦恼习气,也是可以的,但不是最究竟的。如同一间屋子里有黑暗,当阳光照进来的时候,黑暗自然就无影无踪了。当相续中产生智慧,真正把究竟实相弄明白了,烦恼痛苦自然就会消失,否则很难对治烦恼。
我们为了解决这些烦恼和痛苦,不择手段,拼命地去赚钱,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摆脱痛苦,为了解除烦恼。这样最终能不能解除烦,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
在前面也讲过,越有钱内心的烦恼痛苦越大。有些人拼命地追求权力,不择手段,也是为了摆脱痛苦,为了解除烦恼。
有权力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即使有再大的权力,也无法解除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也许权力越大,内心的烦恼、痛苦越大。以上列举了一些现象,说明这些方法都无法解除烦恼。那么,怎样才能解除烦恼和痛苦呢?如刚才讲的,我们要了知这些实相,要真正产生智慧。若内心中有了智慧,这些烦恼痛苦自然就消失了。如同猫出现了,老鼠自然无影无踪了。
第一,有漏皆苦。这是不变的。有漏指烦恼,无论我们种因受果,只要掺杂着烦恼皆是痛苦。
在众生身上,不断地产生这种因果:我们种因的同时可能就受果了,受果的同时又种因了。我们没有断除烦恼,里面掺杂着烦恼,这样一切皆是痛苦。无论种的是善因还是恶因,感受的是善果还是恶果,只要掺杂着烦恼,都是痛苦的。
我们有时候种善因,有时候种恶因;有时候感受善果,有时候感受恶果,但始终没有远离烦恼、断除烦恼。烦恼是痛苦的根,有烦恼就会产生痛苦,所以是有漏皆苦。现在我们要断烦恼,这是至关重要的。有因就有果,烦恼和痛苦是因果关系,没有因就没有果,断了烦恼,就没有了痛苦。
第二,诸行无常。诸行指因缘和合而生。万事万物都是通过因缘而产生的,都是无常的,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能发觉到的,都属于粗大的相续无常,其实最根本的是细微刹那无常,都是细微刹那无常,都是在刹那当中变化的,一刹那也没有停留过,我们看到的都是假相,但是都当真了。
第三,诸法无我。一切法都是空性,都是不生不灭的。生,有了不能生,无了也不能生,有无,非有无都不存在。不灭,有了不会灭,因为是有;无了不灭,因为是无;有无不灭,没有有无的同体;非有无也不存在,都不生,都不灭。没有生灭就是空性,显而无自性。显现上有,自性上没有;不观察时有,观察时就不存在,所以诸法无我。
第四,涅槃寂静。真能如理如法修行,在你的相续当中一定会产生这种甚深的智慧,这样一切烦恼自然会止息。
佛在经中讲过,修持四法印的功德,不要说真正明白四法印,即使对四法印产生了怀疑,也远远胜过其他功德。比如念佛、绕殿、诵经、打坐,不如去分析这些真相、真理,如果对这些真相、真理生起了定解,功德之大就不用说了。即使相续当中没有产生定解,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无我?是不是无常?功德也非常大,超过了其他一切功德。产生了怀疑之后,慢慢就会产生定解。佛经中还讲过,修持四法印的功德与修持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等同。八万四千法门是为了解脱烦恼,摆脱痛苦,如果如理如法修持四法印,很快就能断除烦恼,很快就能远离痛苦,这样就达到目的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今生今世能有这样的机缘听闻大乘佛法,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应该珍惜,多思维,多分析。诸法的究竟实相——无我和空性,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你不想解脱,不想断除烦恼,不想摆脱痛苦。没有这样的人吧?除了疯子。
谁都不愿意有烦恼,都想远离烦恼,但世人用的方法如钱财、权力、结婚生子等,都是不究竟的方法,最终给自己带来的还是烦恼和痛苦。还有一些人为了摆脱烦恼和痛苦而绕佛、绕殿、打坐、诵经等等,也是不究竟的方法。
那是不是不能做这些了?也不是。绕佛、绕殿、打坐都可以,但要看你以何种心态而做。若是明白了这些道理,心里有正知正见,有甚深的智慧,就能解决问题,就是究竟的方法,否则,都是是徒劳无益,虽然有一点点功德,但是意义不大。大家应该去思维、观察,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智慧和正见,才是最最重要的。
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
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
主要讲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这两点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世间诸如高贵的门第,庄严的相貌,博学的知识等,可能很显赫,很成功。
比如国王、领导的势力、权力很大,有很多人仰慕;一些明星相貌庄严,世间的福报也很大;所谓的知识分子有很高的学问,还有很多其它世间的功德一应俱全,都很圆满。但如果没有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即使世间的福报再大,功德再圆满,也不能成为恭敬供养的对境。
世间所谓的名人虽然被很多人崇拜,但是对四法印的有漏皆苦,诸法无常,无我空性的道理根本没有想过,更谈不上了知了。这样,就不值得我们崇拜和追随。
华智仁波切也讲,无论是世间的福报,还是名人,他从来没有羡慕过,也从来没有好奇过。如“有漏皆苦”。世间的福报——名闻利养等,也不离痛苦的自性,没什么可羡慕的,也没什么可好奇的。
龙树菩萨也是这个意思。他对乐行王讲,这些人不可能成为众生恭敬供养的对境。一个理智的人,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崇拜、追随这样的人。社会上有很多人心理、脑子出了问题,对他们崇拜得五体投地,疯狂地追随。他能给你什么?你能得到什么?但是人都很迷茫。有时候从这些人的谈话、做事的过程中,就能看出来,他们还是缺乏智慧,还是不懂诸法的究竟实相,还是凡夫俗子。
主要看这个人是否有甚深的智慧,有清净的戒律,龙树菩萨也是这个意思。有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的人,定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不仅是人,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也会恭敬、供养他们。
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多,有甚深的智慧,自然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人自然就会恭敬你、亲近你,天人、神仙自然就会恭敬你、保护你。
若是没有这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都具足了,也不会成为人天恭敬、供养的对境。如果有甚深的智慧,有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其他任何功德,没有财富、权力、容貌,也会成为人天的恭敬、供养的对境。这样的人值得崇拜,值得追随。
但是现在的人只看名气、势力、容貌,谁的名气大、势力大、相貌出众就依止谁。找上师、善知识看容貌干什么,又不是找对象。佛祖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明确说了要“依法不依人”。不要只看相貌,尤其是汉地的众生都喜欢看相貌。藏地很多出家人长得比较端庄,都成为了活佛,这都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认定的,都是汉人认定的。认为容貌庄严肯定是再来的,肯定是活佛。有些是真正的转世,但是长得并不庄严,相貌平平,到汉地却不受欢迎,没有人亲近,没有人追随。但长相、容貌是不可靠的。
还有看谁的名气大,只要有名气就行,有名气就去追随,有名气就去崇拜,根本不去了解这个人怎么样。现在科技发达了,产品很多,哪个产品的广告做的好,哪个产品就受欢迎,而不看产品质量,不看货真价实。现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特别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广告做的好。现在会做生意的人首先抓的不是质量,而是广告,广告做的好就没有问题。就是因为名气大,有名气就行。
还有些人势力大,大家自然就喜欢,自然就崇拜,自然就追随。但是一个特别理智,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不会看他的容貌都多庄严,不看他的名气有多大,也不可能看他的势力有多大。
名气大的人有很多,帝释王、梵天王谁都知道,乃至三界众生都知道,但是没有用啊!帝释王、梵天王不能令我们解脱,能不能让我们见性、成佛。所以我们不能崇拜他们,也不能追随他们。一个具有智慧的人不会去崇拜帝释王、梵天王的。
我们讲皈依的时候讲过,这些神、仙都有神通,都很很有本事,但是我们不能皈依恭敬、崇拜和追随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让我们解脱,也没有办法让我们见性。
势力大的人也有很多。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势力的人,以前出现过很多,现在也有很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恭敬供养他们,也不能崇拜和追随他们。佛陀是这样讲的,龙树菩萨也是这样讲的。如果没有甚深的智慧,没有清净的戒律,即使权力再大,势力再大,长的再俊美,我们也不能崇拜、追随。观察、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一样。有的所谓的善知识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有的人依然很崇拜、在追随,现在也有这样的现象。
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是互相映衬的,有甚深的智慧的人肯定也有清净的戒律,有清净的戒律的人肯定也有甚深的智慧。但也有人讲的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令有些崇拜者盲目追随,难以自拔。
只有同时具备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这两个功德才可以,否则只有清净的戒律,但没有甚深的智慧,不取舍因果,境界再高也没有用,没有任何意义。莲花生大士讲过,境界再高也要取舍因果。大家要明白。
龙树菩萨讲的很清楚,有甚深的智慧,有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其他功德,也值得我们崇拜和追随,值得依止和亲近;否则,再有其他的功德也不行;所以,要有智慧,要有观察能力。
不能盲目崇拜和追随,更不能盲目依止和亲近,否则,解脱之命在不知不觉中轻易就丧失了。对于一个真正想解脱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依止上师要先观察,再亲近,这点很重要。
有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才可以帮助他人。若是想做上师、善知识,想利益众生,更要具足这两点。很多人学佛没几年就开始收弟子,或给别人讲经说法了;有些人出家没几年就要度众生,讲经说法了……这样能不能真正帮助他人,能不能真正利益众生呢?就看自己是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否则是不可以的。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利益众生,出家的目的是弘扬正法。但是首先要让自己成熟,让自己的相续中产生甚深智慧和清净戒律的功德,这样才有能力,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帮助他人。若是没有甚深的智慧,也不能利益他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就是以盲引盲。
把诸法的究竟实相和真理弄明白了,才会有甚深的智慧;有甚深的智慧了,才不会误入歧途。佛传法有了义的,也有不了义的,这些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佛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和意乐而讲的不同的法门。佛法有了义和不了义,有暂时了义和究竟了义,也有暂时不了义和究竟不了义等很多区别,对于真正明白和证悟的人来说,怎么讲都是对的,不会有错误。
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保护不了别人,最后自己也被染污了,还会落入陷阱。就像前面讲过的几个例子,很难经得住诱惑。若是这样,不要说利益他人,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超脱轮回。
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非常重要。有些人境界很高,修行也没有问题,喝酒、吃肉等也能消化,但是你身边的众生不行啊!若是染污了这些众生,也有罪过;若是没有表好法,你的事业也不会圆满。
若是你身边的众生跟你一样,都是一类,境界都很高也行,但是不一定。你身边还有很多像我这样分别心很重的凡夫。如果你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今天吃肉,明天喝酒。我生了烦恼,起了分别怎么办?
“我不可能不烦恼,不可能不分别,因为我是凡夫。”所以你要表好法。如果你能像莲花生大士那样,有广大的神通也可以,通过神通让大家明白和相信,最后不得不服气。
你有这个能力吗?现在有很多人跟莲花生大士学。但是你有没有高深的境界,广大的神通?有人把莲花生大士放在了火里,但是他安然无恙;有人把他扔到了水里,但是他平安无事;有人把他扔下了悬崖,但是他完好无损……你有这个能力吗,给我示现一下!
以前益西多杰等很多大成就者,有摄受众生的能力。喝完酒能通过手指排出来,抽完烟可以从指甲上排出去。若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就不要跟莲花生大士学。我们上师如意宝有一句话:老虎跳跃之地,青蛙不要跳跃,若跳跃就会割断腰部。这些没有办法跟莲花生大士学。所以清净的戒律最重要,尤其是末法时期,众生的善根非常微不足道,就那么一点点善根,一下子就被破灭了,罪过非常大,所以表好法是最重要的。
下面讲所断法,讲世间八法。
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
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
现实中,我们被世间八法紧紧束缚着。
“得与失”。得,我们总是患得患失,总想得到很多。比如说,我们想得到钱,刚开始为了一万元钱去努力;等真正赚到了一万,又想赚十万;拼命追求,努力奋斗,最后真赚到了十万,又想赚一百万;有了一百万还要一千万,有了一千万还要一个亿,有了一个亿又想要十个亿……我们的内心为什么不得安宁?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想得太多,欲望太强烈。
失,已得到的怕失去。我们舍不得花,舍不得用,放在银行里都不放心,在家里挖个大洞,把钱埋在里面,这是怕失去。我们不敢花,少花点;不敢用,少用点,就是怕失去。为什么放在银行里?就是怕失去!这样我们的内心没有办法安宁,没有办法快乐。还有些人想得到这个,想得到那个,也是为了快乐,这样反而不快乐了。
我们怕失去地位、权力,这样执着就没有快乐了。得失都不是永恒的,即使获得了也不是永恒的,有获得就有失去;即使失去了也不是永恒的,有失去就有获得。
但是我们不明真相啊,怕失去了得不到,想获得,不想失去。怕失去,失去了就不快乐了。有时候获得了也不一定快乐,有时候失去了也不一定痛苦。如果你明白了真相,明白了真理,就要放下得失。放下得失是不去执着得,也不去执着失;不在乎得,也不在乎失。放下了,自然就快乐了;放下了,自然就圆满了。
快乐和痛苦。我们执着快乐,追求快乐;我们执着痛苦,逃避痛苦。执着快乐,追求快乐,这本身就是痛苦。执着痛苦,逃避痛苦,这本身就是痛苦。这样,你得不到快乐,无法离开痛苦。当你放下了,不去执着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就降临了;你不去执着痛苦,不去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消失了。
不执着快乐,不追求快乐,能得到快乐吗?不执着快乐、不追求快乐,这就是快乐。不执着痛苦,不逃避痛苦,痛苦不可能远离。不是这样的。不执着痛苦,不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就消失了、不存在了,这叫放下。放下的是心态。
美言或恶语。好听或难听的话,跟你没有关系,你听了很多好听的话,就会变成好人吗?你听了很多难听的话,就会变成坏人吗?不会的。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自己的本性,跟他人的语言没有关系。
说些好听的话,说你怎么怎么好,虽然自己也知道是假的,但还是喜欢。人就是这样,特别爱听好话,爱听花言巧语。我们这些人当中也有这样的,有些比较有权力,条件比较好的人,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经常鞍前马后的侍候,说一些好听的话。他虽然知道这是有目的的,说的都是假的,但还是喜欢。其实,这些话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
有的人听到了一些难听的话,心里就难受、生气。难受了、生气了,就变成坏人了;不难受、不生气,才是好人。这些话犹如空谷回音无有自性,好听的话是假的,难听的话也是假的,没有什么。
但我们不是这样的,听到了好听的话,心里就沾沾自喜,总想听;听到了难听的话,就不爱听,总想逃避。现在有些所谓的上师善知识,知道这种人的心态、喜好,就说一些花言巧语:“你是老居士、大菩萨……”然后发一些加持品,大家都特别喜欢、特别高兴,其实这些并不重要。
依止上师善知识,是改正自己的错误。上师善知识说一些实话,指出你的缺点毛病,才是真正的摄受,才是有意义的,但是人都不爱听。我从来不说花言巧语,说话也不太好听,还有人专门来劝我:“上师,你是不是要改一改?”但是我不一定改,我现在还没想改,但是我也会考虑一下。说实话都不爱听,有时候也应该适当说一些假话,我现在没有决定是否改,但是在考虑中。
赞叹和诽谤。一听到赞叹,就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一听到诽谤,虽然自己没有这些毛病或问题,但还是心灰意冷,甚至愁眉苦脸。赞叹与诽谤,都没有什么,他们也不是依教证理证而讲的。若他们依教证理证赞叹我们,也可以沾沾自喜;若他们依教证理证批评我们,我们也可以反省或改变,但不是。
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凭自己的感觉,高兴了就赞叹你,即使没有功德,也会说你有;一旦不高兴了,就开始诋毁你,说你坏话,即使没有这些毛病、问题,也会说你有。
他们是凭感觉说的,是不可靠的,尤其是末法时期,以利益为主。有些人在你身上发现了一些希望,想得到一些利益,就会赞叹你,送些礼物,想方设法亲近你。当发现没有希望了,在你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了,就开始远离你。因为他对你有一些了解,就在背后说一些坏话,甚至会毫不留情地诽谤你。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包括男女之间也是。刚开始时送礼物,说一些好话等,一旦感情淡薄了,会很无情地抛弃你,不会再理你。就是这样,都是不可靠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泰然自若,他要赞叹就让他赞叹,他要诽谤就让他诽谤。做好自己,尽量地去改毛病缺点,尽量地去积累功德,让自己具有功德,这是最最重要的。不要听这些人的话,也不要相信这些人,这都是不可靠。
对于赞叹,如果不执着,不追求,你自然就圆满了。对于诽谤,若是自己具有功德,即使再诽谤,对你也不会有丝毫的影响。要把世间八法全部放下。不让自己的心此起彼伏,不要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心如如不动,犹如大海,犹如大山,丝毫不动摇。
当你明白这些道理和真相之后,心就不会动了。因为你的心里非常明了,当有人赞叹你的时候,你知道这没什么,他不可能永远赞叹你,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赞叹你。当人有诽谤你时,你也知道,他不可能永远诽谤你,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诽谤你。有赞叹就有诽谤,有诽谤就有赞叹,有喜欢的就有讨厌的,有讨厌的也有喜欢的,这都没有什么。
世间人就是这样分别,但这都是相对的。我们研究空性,研究无我,最终要了知一切都是相对法。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说的就是相对。有人对你好,肯定也有人对你不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对你好;有人喜欢你,肯定也有人不喜欢你,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我们现在要求所有的人喜欢自己,所有的人都赞叹自己,所有的人都追随自己,所有的人都对自己好,这是不可能的。
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做到,他也会被人诽谤,也会被人赞叹。有很多弟子非常恭敬他,但是也有很多外道大师不仅不恭敬他,甚至还想伤害他,佛也非常不容易。所以,要求不能太过分,差不多就行了。这就是自己的福报,知足少欲就可以了;这就是自己的缘分,懂得珍惜就可以了,这是最重要的。
虽然现在有人喜欢我们,有人赞叹我们,但是我们并不知足啊!有人不怎么赞叹或喜欢的时候,我们心里还不舒服:那个人怎么不喜欢我,为什么不赞叹我呢?那是肯定的。凭什么所有的人都赞叹你啊?
佛的功德是圆满的,他也没有做到,他也没有这样要求。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要求?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各有各的缘分,各有各的福报,都是自己的缘分,都是自己的福报,珍惜就行。内心里有知足感是最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 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