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高僧大德开示:五戒十善与真信切愿的关系
释迦摩尼佛开示:摄心为戒,以戒为师。(前句来自楞严经,后句来自阿含经。)
蕅益大师《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印光祖师:“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现生固已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将何生乎。纵令根机陋劣,未能如是。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即使带业往生,固已永脱轮回,高超三界。常时亲炙弥陀,自可速证法身。况已业尽情空者哉。其有自诩高明,藐视戒律,及与净土,谓自性清净,有何善恶持犯自他净秽。但任天真,即如如佛。从兹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较彼带业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上焉者乎。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善导大师《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一明慈心不杀。然杀业有多种。或有口杀,或有身杀,或有心杀。言口杀者,处分许可,名为口杀。言身杀者,动身手等指授,名为身杀。言心杀者,思念方便计校等,名为心杀。若论杀业,不简四生,皆能招罪,障生净土。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也。”
印光大师于《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中言:“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发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贪瞋痴,戒杀盗淫,自利利人,方合佛意。否则心与佛背,感应道隔。但种来因,难获现果矣。若志诚念佛,行合佛心,心口相应。如是念佛之人,至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必然亲垂接引,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
释迦摩尼佛:如是人者一切十方无量诸佛所不护念。虽名比丘不在僧数。何以故。入魔界故。持禁戒者即佛弟子。毁禁戒者即魔弟子。又持戒者即出世道。破禁戒者即入世道。我都不听毁戒之人,受人信施如葶苈子。何以故。是人远离如来法故。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藕益祖师《示念佛法要》:“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藕益大师《净土忏并放生社序》中说-----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印光祖师:“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卷三◎《初机净业指南》序
印光法师开示: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 复郑琴樵居士书(节录)
善导大师说:
又就此净业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单行世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戒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回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恶邪见阐提人也。
善导大师又说:“三从今向世尊下,至忏悔已来,正明夫人净土妙处,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需忏悔。”(《四帖疏》之序分义)
印光祖师开示: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印光祖师: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言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祗是唯心,别无净土之外境乎。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三编·复顾宗况居士书》
三论宗祖师嘉祥大师《胜蔓经宝窟上》开示说:“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
印光大师: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当勿与彼同, 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 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 欲生净土, 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心有污秽, 何能生净土乎。(续编 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印光祖师关于恶人临终十念往生的开示: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说: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
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
印祖 《一函遍复 》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幷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 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 居其大半, 致念佛之人, 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 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 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 必须念西方弥陀, 以求往生, 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 而不念西方弥陀, 纵令真悟, 尚未能即了生死。(续编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复黄涵之居士书《增二》三)
永明延寿祖师《万善同归集》开示:
“九品经文,自有升降,上下该摄,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定习观上品往生。二专心,但念名号,众善资熏,回向发愿,得成末品。仍须一生归命尽报精修,坐卧之间常面西向。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必不虚弃。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预因实,果则不虚,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故也。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即无虑矣。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施,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维摩经云,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又经云,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华严经云,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大集经云,欲净汝界,但净汝心。故知一切归心,万法由我。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趣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永明大师为弥陀化身,祖师之言,切要当遵!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为何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
《普劝念佛》
或问, 今见世人,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此有三故:
一者, 口虽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既是念佛, 便须依佛所说, 要积德修福, 要孝顺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弟兄相爱, 夫妻相敬, 要至诚信实,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阴骘方便,要慈悲一切。不杀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压小民, 但有不好心起, 着力念佛, 定要念退这不好心, 如是才是念佛的人, 定得往生成佛。
二者, 口虽念佛, 心中胡思乱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念佛之时, 按定心猿意马, 字字分明, 心心观照。如亲在西方, 面对弥陀, 不敢散乱, 如此才是念佛的人, 才能往生西方。
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西方无有我份,只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西方无份,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藕益祖师《弥陀要解》: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即如信者,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
净土法门老法师:「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之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意思深广无尽,可见这个法门殊胜、奇特。但是也必须具备往生的条件,这个条件是真信、切愿、持名。这句话很简单,可是在现前这个世间,修净土的同修们对这句话错会意思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引起很多人的怀疑。
就像早年李老师在世时候,我们年轻的一代跟他老人家学习,他老人家常常叮咛大家,以台中莲社来做例子,这自己人。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太少,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往生,不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大家怀疑了。善导大师的话有没有说错?没说错,李老师的话也没说错,问题在哪里?是我们对于这句话,信、愿、持名解读错误。我们信不信?严格的说不相信,不具备信的条件,这头一个大问题。
我学佛七年出家,九年受戒,出家我就教学,教佛学院,就开始讲经。我的经教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学的,学了七年。出家两年,佛学院也教了两年,这就受戒。受戒回来,当然第一桩大事要感谢老师,我的老师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人。所以到台中去拜老师。
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大门口,他在里面,我还没进门,他看到我了,指着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大声叫了六、七句,我都呆了,我都出家了,教学两年,受了戒回来怎么会不信佛?这个话我听不懂他的意思。他叫我坐下,我就听他老人家开示。
他头一句就告诉我,他说:你要晓得,古往今来有很多老和尚,八十、九十到临命终时还不信佛。愈说我愈迷惑,那怎么叫信佛?他老人家讲了,经教里所说的你做到了,才叫信佛。你看每部经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这个信底下有受、有奉行。
你信了,没有接受,没有去照做,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我这才恍然大悟,信不是一个字,信后头愿、行连起来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个意思深了。信愿行是一桩事情,缺少一个全都没有。如果没有行,信愿就没有,我有信、有愿,没有行,那信愿没有。必须三个都具足,才叫真信、切愿、笃行。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九集)2011/10/8
净土法门老法师谈:什么叫信佛
1 佛法里面讲信解行证,第一个就是要信自,而后再信他。如果不相信自性,那就不叫信佛。
2 信佛哪有那麼简单?什麼叫信?你把经典上佛所教你的这些教诲,统统都落实,统统都做到,这才叫信佛。你天天念,念了做不到,哪里叫信佛?
3 譬如佛给你讲孝顺父母,你懂得了,在家里没有尽到孝道,你信了吗?没有信。佛教你奉事师长,你也知道要奉事师长,然而见到老师,根本就不恭敬,这一条你也做不到,你不信佛。所以信佛好难,不容易!
4 佛教你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佛;佛教你三皈,三皈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佛;五戒一条也没有做到,你不信佛。
5 什麼叫信佛?依教奉行的人叫信佛。佛在经论上给你讲这些道理,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不是信佛;清楚明白了,你没有做到,你也不信佛。
6 信是要做到!佛教我们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做到了没有?没做到就不信。天天念经、天天拜佛,一天到晚搞贪嗔痴慢、搞人我是非,照样不信佛;真正依教奉行的,不念经不拜佛的,真正信佛,要晓得这个道理。
7 会讲经、会入定没有用,你没做到,不信。信佛要解佛义、要依教奉行,那才叫真信。不能依教奉行,那哪里叫信佛?你不信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决定得不到。
8 信佛的人快乐,信佛的人有佛菩萨加持,样样不操心。你如果真正信佛,诸佛护念、护法神拥护;你不信,求佛菩萨保佑你,那是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
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后两年受戒,受完戒之后到台中去看老师。这是规矩,受戒回来,第一个要去感老师的恩,教诲之恩。我到台中慈光图书馆,我在门外还没进去,老师在里面看到,看到之后他就指着我,“你要信佛!”大声的叫,叫了好多声叫我要信佛,我感觉得很惊讶。进去之后他叫我坐下来,当时还有不少的居士们在一起,同学。他问我,“我说的你懂吗?”我说不懂,我学佛七年,七年我已经学会讲经了,我才出家的。所以我出家就教佛学院,不是做学生,去做老师去了,两年之后,我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讲经也讲了两年,这才去受戒。我不信佛我为什么去学佛?我不信佛,我为什么要出家?我不信佛,为什么要受戒?老师告诉我,他说“你知道吗?有许多老和尚活到八十、九十,到临终时候还不信佛。”愈说我愈莫名其妙,这怎么不信佛?老师最后才把底牌掀出来了,什么叫信佛?信解行证那才叫信佛。每部经最后头一句四个字,“信受奉行”,那叫信佛。你信了你有没有接受?这一问我们就呆住了,你有没有学过《十善业道经》?学过,跟老师学的。你有没有接受?学是学了,你是不是真的接受了?接受之后怎么样?接受之后是依教奉行。你把《十善业道经》,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那你叫信佛。如果你学的经教,跟你日常思想、见解、生活行为,毫不相关,你不信!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真的,你看看有很多这是七老八十的,这些老和尚还是争名夺利,还是贪名贪利,没放下,那就是不信佛!信有标准,不是随便说的,找个法师去皈依,领个皈依证就叫信佛吗?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小团体,这人数也有不少,真正讲信佛,一百个人当中,一个、两个都不容易找到。
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