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本法师整理)诸位菩萨,大家好!现在我们要演讲明末四大高僧,这四位高僧,各个的个性风范有所差别,每一个人的入门、开悟证果的过程也有所不相同。但四位各有其开示念佛往生净土之法要,如何念佛消业障?如何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如何才能达到往生无障碍?四位圣僧都有其独到看法,上一期已经把紫柏大师念佛法门介绍完毕,今天要介绍第二位高僧-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明朝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乃莲宗八祖是也,受邻人影响,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策。三十二岁出家,主张念佛三昧有事一心与理一心。师精进念佛三昧,教化远近,衲子云集,遂成丛林。临终前遍辞缁素,自知时至,念佛坐化。众请留嘱,师曰: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万历四十年示寂,世寿八十一。与紫柏、憨山、蕅益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莲池大师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开悟圣僧,他是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他是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他尚未出家前,常听到左邻右舍在念佛,因此勾引出他多生累劫的善根因缘,并有强烈出世之心,然后他便专心安住在净土法门当中,他曾经写四个字-“生死事大”,放在书桌上用来警策自己。
有人说:娶妻生子是人生一大事;也有人说:做一番事业是人生一大事;有人则视丰功伟业为人生一大事;也有人认为传宗接代,为人父母是人生一大事,或做阿公阿妈含饴弄孙是人生一大事。每个人的一大事皆有所差别,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有善根的人,看法就不一样,有他独到见地之处。而莲池大师说,真正的人生一大事就是“生死”这两个字,有生就有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所以要体悟不生不死,才是当今之务。生死若没有悟明,没有了办的话,永远都在三界内生死轮回,循环不已,无有出期。所以有他独到的看法,生死的确是人生一大事,要了办生死,于是大师便写“生死事大”四个字放在他自己的书桌上,作为每天警惕之座右铭。
莲池大师三十二岁出家修行,他主张念佛三昧,有事一心和理一心。莲池大师念佛非常精进,曾经好几回念佛进入禅定,渐渐地他的名声遍布朝野上下,远近的僧俗四众都来亲近他,接受他的教化,慢慢地他的道场变成了大丛林,净土宗就在此处开始兴盛起来。莲池大师在八十一岁时,自认世寿已经告一段落,要往生时自知时至,他就利用空闲时,跟他俗家的亲戚朋友、眷属辞别。
然后他便在寮房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阿弥陀佛‥‥‥在众人念佛声中,徐徐地念佛自在坐化。他在往生之前,还问他的弟子说: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师父这一去,就不回来了,有问题的话就赶快发问。当中就有弟子举手请问:师父,您就要往生了,有什么遗言要交代的吗?也好让我们做为修行的格言,以便遵守。莲池大师就讲出了两句名言─“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要好好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专念,不要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常常变换题目。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咒语,修行常常变换题目、常常变换法门,这是没办法成就的。一句阿弥陀佛将它咬住,念念不忘,就像屹立的须弥山,不动不摇;也像是母鸡孵蛋,孵蛋必须加温,没有温度而凉了的鸡蛋,就无法成形,是孵不出小鸡的。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要加温,不要降温。阿弥陀佛‥‥佛号念到绵绵密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声音不间断,就是因,一心不乱现前,就是果。是故“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我看过许多佛弟子,修行常变换题目,今天念阿弥陀佛,一旦病苦,听说念药师佛可消业障,病苦才能消除,他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就念南无药师佛;或是念佛念了一段时日没有感应,就换成念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祈望得到灵验。如此常常变换题目,要念到一心不乱,难矣!
如本常说一句话:念佛的人,只要专念一尊佛即可。念一尊能令你生欢喜心的,念一尊能令你契机契理的,念一尊能让你快乐、高兴的佛。毕竟佛佛道同,法法平等,达到佛的境界,其法皆是平等的,每一尊佛的教法都是相同的,何必心生分别?一下子念地藏王菩萨,念了之后,心想没念观世音菩萨,会对观世音菩萨不好意思。念没多久,看到阿弥陀佛,觉得不好意思,没称念您的名号,便改念阿弥陀佛,念没几句;又想我欠缺智慧,大智文殊菩萨表征大智慧,我还是称念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一直看着我,不念他我会不好意思的。如是变换不已,如何能念到一心不乱?他的杂思妄想纷飞,分别心一大堆,如何达一心呢?所以一定要记住如本法师讲的这句话:“佛佛道同,法法平等。”称念一尊会令你起欢喜心,称念一尊与你有缘的佛菩萨圣号就可以了。
莲池大师在临命终时,留下了这两句名言,流传在教内:“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成为念佛者修行的方针。就在明朝万历四十年间示现圆寂,世寿八十一,非常地长寿。他和紫柏大师、憨山大师、蕅益大师,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
莲池大师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他是如何教我们念佛达一心不乱,现在来看他的念佛法门:莲池大师云:念佛者,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费力,默念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复昏沉,则不妨高声。这是什么意思呢?莲池大师这样教我们,身为念佛的人,不分昼夜,句句佛号求愿往生西方净土。那么要如何念佛呢?方法很多,你可以默持,或大声念、小声念,也可以金刚念,或是心念。但这些念法各有利弊,大声念,念久了之后,会觉得丹田比较没力气,但大声念佛能驱除睡魔,可以顿断、净化我们的妄想,虽较费力气但仍有它的好处。若是默念,念在嘴唇密合之间,没发出声音,念久了容意昏沉就睡着了,这是它不得力之处,须有较高的定力,才能达到默念一心。又金刚念,即绵绵密密的佛号念在嘴唇之内,这种力量比较扎实,每一句都是从心流露出来的,阿弥陀佛‥‥不会吵到他人,也不会昏沉,在你的嘴唇和牙齿之间一开一合,字字句句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叫做金刚念。金刚有坚固不坏、很硬、很扎实的意思,是故金刚念是所有念佛法门中最容易成就一心不乱的。
莲池大师说:这种念法容易达到事一心,也能够达到能所双亡,进入法身现前的理一心。当你念佛之时,不一定非得金刚持不可,法无定法,视你当时的心境而定,如果心很散乱、很惶恐,就要大声的念佛!阿弥陀佛‥‥大声念出来,把你的妄想意识、爱困的那种意识顿断驱除。等心平静下来,妄想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就可以恢复小声念,法无定法,应机则宜。你要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心念都可以,就看你当时的心境如何来决定。如果你的心境很祥和,就不必念得很大声;如果你念得很费力,念到快要没元气了,全身已经软趴趴了,这个时候,不妨用默持的,或金刚念即可;如果你念到快打瞌睡,念到快昏沉,心快散乱了,不妨再大声念。法无定法,视你的情境需要,而决定用什么法药,莲池大师不愧是一代宗师,应机说法令人契机契理。
讲到此处,就让我联想到民国以来,有位律航法师,他曾当过军人,是中将退休,当过航空司令,他念佛都念得很大声。当过军人,丹田有力,身材魁梧,他念阿弥陀佛都很大声。阿弥陀佛‥‥‥拉开嗓门拼命地念佛,你若站在他旁边,一定会起鸡皮疙瘩。有一次,他在山上用功念阿弥陀佛,他念佛不是轻声细语的念,不是斯斯文文的念,不是用默念的,而是将身心性命完全投入,集中火力声嘶力竭的大声念阿弥陀佛,声震山河,念得让鬼神听了之后,也都肃然起敬,你听到他的念佛方式,心里会想: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他都怎么念的呢?就这样:“阿弥陀佛啊~~!”“人生苦啊~我愿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啊!您有听到吗?”这么一喊连玻璃都被震得喀喀作响,窗户都在震动。
听一位比丘尼说,有一天晚上想去探望长老,看到律航法师念阿弥陀佛念到如此地凄怆,那么的凄凉,那么哀号的念佛,她听了鸡皮疙瘩一阵一阵生起,于是就从山上直奔回寺,以为师父在抓狂、发疯了,怎么会有人如此念佛,念成这种模样!律航法师的课诵就是这样修持,念了一个半小时,念到体力全无,全身软趴趴的,晚课圆满终结,才上床睡觉。他作晚课就是这样始终如一,不是以开玩笑的心情,而是拼老命投入念佛,他说多生累劫的轮回生死才是可怕,念佛的方法没有固定,何来的失态不失态!长老又说:念阿弥陀佛是庄严解脱的,是顿断生死、免六道轮回的,念佛哪还要顾面子,讲求体面,大可不必!毕竟生死事大,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若一暴百千劫,再回头来是几时!
我有时候想想,嗯!这一招我如本很合适喔!如果我年纪大了,也要到山上去喊佛、哭佛,求佛哀怜摄受。不是念佛而是用呐喊的方式喊佛,学他的恳切念佛,这一绝招一定很管用,阿弥陀佛如果还装做没听到,我一定要喊到他起鸡皮疙瘩,喊到他站起来说:哎呀!如本呀!你不要喊得那么凄惨、悲哀,喊成那个样子,让我听了之后也会难过,我非得赶快把你接过来不可。阿弥陀佛听我如此苦喊,他也会震撼不已,不出面也不行,就算阿弥陀佛有多深的首楞严大定,听到我这么一喊,也不得不出定,说:“如本呀!好了啦!不要再叫了,叫得我受不了了,佛本具大慈悲心,哪有不度众生之理!只要如本仁者娑婆业尽,我一定分秒不差,准时接引你往生我佛国土。”诸君仁者!自我思忖,若念佛念得如此用功还不能往生,那就奇怪了!是不是呀?佛号如此恳切而念,阿弥陀佛还置之不理,这样子阿弥陀佛就反常喔!人家不很认真念佛,你都带他往生净土,而我念佛念得如此认真,您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带我去,阿弥陀佛您这样有失平等性!阿弥陀佛若是如此,那佛之庄严果德如何成就?
尊贵的阿弥陀佛是绝对不会如此的,只要佛门四众弟子好好念佛,肯定能往生净土,这是无庸置疑,何况我们念得那么认真,念得如此悲切,又集中火力念阿弥陀佛,连生命都投入了,他不带领我们往生极乐那就奇怪了。所以如果年纪颇长时,来!全国的人民百姓,有兴趣的话,就和如本一起到山上去喊佛,喊到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极乐,才划上休止符。
莲池大师教导我们如何念佛呢?莲池大师云: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功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不愧是莲池大师,圣僧讲的话果真不同凡响。他说:久乱之心,一时难定,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入骨,你看!多生累劫造下了多少的恶业,幸亏业是无形无相,如果有形有相,堆积起来比须弥山还要高还要广。业障杂乱,这是长劫久乱之心,你现在的乱心,只是这辈子的杂思乱想而已,然而你多生累劫,生生世世所造的业是无形无相看不到的,如果能看得到,你一定会昏倒、吓到,我们累劫所造的业实在太多了,难怪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妄想一阵又一阵,一波接一波会浮现,占据了你念佛的心,所以要达到念佛一心不乱不容易啊!就是因为你久乱之心,多生累劫的妄想意识,从来不曾念佛,心不曾定过,所以真正要定下心来,是没那么容易的,叫做久乱之心一时难以定下来,频频道出众生动乱之心态。莲池大师又说:念佛之人其心不清净,不要烦恼、不要忧愁、不要挂碍、不要耽心,只是你念佛的功夫还没深入而已,等到你念佛有禅定功夫时,那么每句佛号都是扎实的。
在我刚出家时,所念的佛并不扎实,定力不足,妄想也多,一时难以定下心来,不过我出家之后,经过二十几年踏实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如今念没几句,就很快入定了,因此渐入佳境。如果你念佛得定之后,每一句阿弥陀佛都从心田流出,杂念是病,念佛就是法药,用念佛的法药去对治你妄想的病。我常说,有妄念就没有佛念,有佛念就没有妄念。就像天平一样,一上一下,念到水平时,你再加功用行,到最后唯有阿弥陀佛清净一念而已,你的念佛三昧也渐渐地显露。
莲池大师又说:一般没办法对治那么多的妄想,就是因为念佛没有悲切,认为离死亡还很远,尤其是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而已,要念到什么时候才会往生呢?因为有这种妄想,念佛不够悲切,正念无法提起;或者想;我那么富裕,一切随心所欲,所求无缺,还需要念佛吗?念佛不是〝歹命人〞在念的吗?念佛还会口渴,那何必念佛,现在水库正缺水,要节约饮用水。我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睡,享受荣华富贵,还念什么佛?念佛是贫穷、苦命人、可怜人的事,念佛是业障者的事,念佛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世上就有如此之人,没有丝毫的善根,更遑论要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障深慧浅之辈想了一堆道理,都是障道因缘,例如:我是有钱人,大富大贵,幸福美满,哪需要念佛呢?因为他的福报障碍善根,所以说:“富贵修道难”,富贵的业报障碍了他善根的流露。常言道:富贵难道就不会死吗?就没有业障吗?就没有烦恼吗?纵然没烦恼又大富大贵,但等你百岁业尽时难道不会命终吗?寿终之后轮回投胎到哪一道,你却茫茫渺渺!这就是富贵障碍了他善根的流露,也是一种业障。若是富贵还知道要修行,这是多生累劫修来的,乃世所稀有,甚难可得。相对的,你业障多,烦恼多,很困苦时,这种人反而更能体会人生的真谛,在逆境中体解大道,了悟人生无常,深知如果今生不了道,来世又要轮回六道,所以曾经在困苦中历经大风大浪的人反而容易觉悟,正所谓“火焰化红莲,三界现法王。”
莲池大师又说:当你杂念现前,要用心加功用行来念阿弥陀佛;譬如妄想现前,要好好地用功修行,唯有修行才能顿断生死。总而言之,修行当中,人人都会有杂念、妄想,每个人造业不一样,所以感召的妄想就千差万别,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心不清,不必忧愁,不必烦恼,只要你念佛达到专精纯熟,久而久之,你的妄想自然就能顿断。
莲池大师云: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想不起。而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一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意思是说:当你千万念头,心猿意马,妄想纷飞之时,正是你要做功夫念佛的时候,不然要等待何时方念佛呢?我们多生累劫,都是在临命终时妄想纷飞,心猿意马,亲情难割舍,正念提不起,因此随着你的业力投胎转世。在那个时候,如果你有办法在万念纷飞之际,提起正念,称念阿弥陀佛,就能冲破感情关、亲戚关、妄想意识关,你就得以念佛往生净土。旋收旋散,旋就是马上,当下这一刻之意。旋收就是将妄想马上全部收回,归于一念,叫做万念归于一念,一念带动万念。将你所有的妄想意识,融入一句弥陀圣号。妄想飞驰出去,又马上拉回,心安住于佛号,如是反覆的拉锯战,久而久之,清净的一句佛号,战胜所有妄想魔军,这就叫做旋收旋散,旋散旋收!
当你念佛的时候,魄力、勇气、火力集中,把万念归于一念,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将佛号相续而念下去,旋收坚固,纵然被它溜走,修行的意志力,始终坚定不移,功夫纯熟,妄想自然就焦芽败种,法身当下不求自得。
有一位法师,他看了莲池大师的法语后,非常认真的念弥陀圣号,行住坐卧,不离佛念,若是妄想一起,随即佛号亦起,如是佛魔交战,旋收旋散,旋散旋收,集中火力用功念佛,念到全身汗流浃背,硬是咬着佛号不放,不多时日,就入念佛三昧,这就是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因,念佛三昧即是果。
其实念佛也是一种妄想,不过是以妄想克服妄想,这叫做以毒攻毒。人的妄想是无止尽的,动不动就想一些乱七八糟与五欲六尘的烦恼事,与其如此,不如来念阿弥陀佛。虽然阿弥陀佛这一念也是妄念,但是这句阿弥陀佛的妄念,比起五欲六尘的境界来得清净无染。佛号念久了,进入一心不乱,到最后能念所念,浑然顿忘,没有对立,光明的法身就显露出来。一片的光明,法身空空无一物,有如虚空,灵灵觉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念一清净,念念佛念念清净,念念清净念念佛,清净的本性无时无刻都在六根门头大放光明。如果你没有念阿弥陀佛的话,妄想如同惊涛骇浪一般,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翻覆不停。是故,如果妄想强烈,业障深重之人,宜加倍念弥陀圣号,即能净化无始劫妄想无明,欲念佛出三界,指日可待。何以故?付出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毕竟福不唐捐。
修行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才有办法将你多生累劫的妄想意识全部净化掉,不然,只念了两句弥陀圣号,就要向阿弥陀佛讨人情,这种根基之人如何能成大器,开悟证果更是免谈了!又有些人念了几句佛号而已,就开始四处炫耀了,这种人要如何达到见性成佛呢?所以修行要付出百千倍的功力,才有办法抵过你多生累劫的妄想无明与习气。
业障重或是精神有问题的人,这种人要念佛很困难;或是忧郁症、躁郁症的人,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也非常的困难。因为他忙着打妄想,忙他内心世界的心思,忙他沉重的分裂症,忙得无暇应付了,怎么可能来念阿弥陀佛呢?所以心思很复杂的人,忧郁症或是躁郁症的人,要念佛没那么简单!毕竟症状过于严重,也难怪念没两句就转到他自己内心有病的世界去了。所以念佛要付出好几倍的道心功力,才有办法净化你多生累劫的业报之障。要不然,人往往十之八九都会被他多生累劫的业报、业障、业因所牵引,让他无法掌控自在,故修行要付出代价,道理在此。
莲池大师是一位很忠厚老实的出家人。他讲经说法时,不谈玄说妙,该讲的他就讲,不该讲的他只字不提。他是一位很谦卑的圣僧,也是位人天师范。
莲池大师云:我出家后,到处参访,时辩融大师,门庭大振,我自京师叩之,膝行再请,师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我受教而退,时同行者大笑,谓:这几句话那个说不出!千里远来,只道有甚高妙处,原来不值半文钱!
他说:我刚出家的时候,秉持谦卑之心,若有善知识、明师、圣僧,我就前往参访,当时北方有一位辩融大师,门庭大振,在彼处受其印证之人极多,辩融乃大善知识,大江南北很多人都到彼处让他印心,听他讲经说法,当时法缘非常盛行。我在南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抱着很虔诚的心,数步一拜,邀了一些同参道友到彼处听闻辩融大师的法理。就在当时,辩融大师就跟我辈言:莲池!你们这些人可要守本份呀!出家人要把出家人的本份做好,不要贪求名利,不要喜好攀缘,没事往在家人那里串门子,或四处闲逛,修道者若如此,则太过于攀缘,荒废道业。同时应正信因果,要把因果守住,好好地念佛,应以一心不乱为宗。大师只说这些话而已,前后不到几句。我莲池听了这些话之后,当下以感恩之心受教而退。和我一起去的那四、五个人,离开这位善知识,还没走到大门口,就嘲笑说:哎呀!什么善知识,什么辩融大师?什么开悟圣僧?光这几句话,亏他还讲得出来,我们难得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心存是否可以听到较玄妙、高深法理、解脱之道,结果这些话却不值半文钱呀!
但莲池大师内心欣喜若狂,他说:这些话就是我要听的。出家人有几位能守本份的?有几位能不贪求名利的呢?有几位不会去闲逛攀缘的呢?有几位能真正建立因果观,深信因果而不动摇的呢?在尚未证得果位之前,大家对因果或多或少还是会动摇。乃至念佛者有几人能真心把佛号念得纯熟呢?如果能依辩融大师所开示,依教奉行称念阿弥陀佛,娑婆众生岂不是全然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了。只可惜众生自命清高,自以为广学博闻,才高八斗,不能解行并重,知易行难,执理废事,众生就是枉死在这一连串的贡高我慢当中,藐视念佛,轻视因果,难怪不得证果,不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岂不悲哉!为智者所怜悯。莲池大师云:我要听的就是这些。不愧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辩融大师这番中肯的法语,是最深奥也是最浅显的,做不到就是最深的,做得到就是最浅的,如是深浅不二法门,唯有莲池大师他得到了,修行终结见真章,莲池大师如是受用法髓,全部听了进去,结果修得明心见性,达到念佛三昧。大师行化娑婆,功圆德满,业尽情空,八十一岁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如入禅定,自知时至,坐化往生。相对地,与莲池大师同行的同参道友,因为他们的轻视因果、藐视念佛,内心狂傲,不懂谦卑,高谈阔论,执理废事,结果毕生一无所成,却带着贡高我慢的心,随业沉沦,此公案岂可不慎哉!
莲池大师实乃平凡中之不平凡的高僧,他的身教与言教,在在说明了佛法不离世间,于世间体悟佛法的正觉。今将大师高风亮节,修行之风范,阐述如上文,以供我佛弟子,共参并与依归。容我们下期双月刊再谈,明末四大高僧的第三位-憨山大师念佛法要。敬请期待!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