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南昌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推荐名单

发布时间:2024-01-09 05:19:32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南昌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推荐名单

1、佑民寺传说

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代,初称大佛寺,是南昌唯一幸存并保留至今的寺庙。佑民寺几经兴败,修复七次,数易其名,均有佛门高僧、朝廷达官、社会名流为寺赋诗、选场、重游,增加了佑民寺的传奇色彩,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在民间演绎流传,不断丰富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建寺传说,有《豫章王建寺镇蛟龙》《姚国美与佑民寺》;二是历史名人传说,包括皇帝、巡抚、布政使、高僧等与佑民寺的传说,如《朱元璋能仁寺赋诗》;三是与战争军事相关的传说,佑民寺多次毁于战火,屡驻军队,带来不少传说;四是佛界文人辈出,诗僧、画僧、书僧辈出,传说有《张朝磷与藏经贮宝图》《奏承恩陈预与佛铜像》等;五是抑恶扬善、鞭鞑贪婪、歌颂真善美的传说,例如《锯不完的铜像》《寺门盟誓》;六是马祖道一创建洪州道场,倡导 即心即佛 传说,如《马祖道一悟道》等;七是民间习俗传说,如《南昌人正月初一佑民寺祈福》,反映南昌人民祈福平安、驱逐灾害、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2、南昌大鼓

南昌大鼓是在安徽淮南大鼓表演基础上演变而来。一张小方桌,桌上放一面书鼓、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根鼓签、一副夹板,演员身着大褂,站在桌后进行表演,方言方音,是极具南昌地域特色的一种民间曲艺。南昌大鼓的原生态语言是南昌方言,表演形式有说、唱和单口表演,要求艺人具有扎实功底。表演为一人,说工、唱工并重,表演时艺人采用喷口、贯口、怯口、范口、口技、手势、眼神等形式,将书目中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再加以鼓声嘟嘟地有机配合,艺人潇洒自如地随字裹曲或甩一个高腔。南昌大鼓的书目有长篇《封神榜》《隋唐演义》《南瓜记》《鸣冤记》《贤德记》《辜家记》,中篇《王佐断臂》《八美图》《彭公案》《施公案》,短篇《百岁图》《太慌张》《报花名》《数菜名》等。

3、洪州瓷雕

洪州瓷雕,即以洪州刻瓷技艺为基础,在陶瓷泥坯上施用雕刻技法,以雕、刻、塑等手法对陶瓷制品进行美化的一种装饰形式。清光绪年间由第五代传承人王保才传入南昌,并将传统瓷雕技艺与洪州窑刻瓷技法相结合。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以画入瓷、以刀代笔,分毫毕现,入木三分,颇有金石意味,又类似木雕、象牙雕,生趣盎然。其主要创作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其工艺流程主要有:(1)器型设计及制作,采用手工拉坯制作坯胎;(2)图稿设计,在成型坯胎上进行,采用炭笔勾打底稿;(3)刻刀(包括平口刀及斜口刀)、针刀、篦刀、捏刻花刀、锥刀、双线刀;(4)按刻、划、剔、印等不同工序组合用刀,技法包括点刻、线刻、面刻等;(5)按制作需求施釉,釉料种类包括透明釉或颜色釉;(6)入窑一次烧制;(7)按制作需求施加釉上彩,包括粉彩、古彩、新彩等;(8)入窑二次烤色等。

4、南昌颖拓

南昌颖拓是指明清以来流传在南昌一带的传统拓片艺术,包括传拓(干拓与湿拓)、颖拓和全形拓等。民国中期,著名拓片艺术家、篆刻家周希丁(1891年-1961年)开始用 透视法 拓制古器,大获成功。其传拓技艺传授到周训凯(1986年-),用 湿拓法 传拓省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湿拓法 不受气候、湿度和其他工作环境影响,平均一幅作品仅耗时20分钟,被称为 天下一绝 。传拓讲求忠于原物,颖拓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作。颖指笔尖,颖拓,就是用笔尖画、抹、点、拓出来的拓片画。颖拓艺术包含平面拓与立体拓,又分朱拓、墨拓和彩拓;颜料选用花青、赭石及朱墨等。颖拓具有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给人以雄奇、逼真、清雅、新颖的艺术感染力,能体现残蚀、缺损、锈斑、明暗、锋角、远近、角度的变化,是中国书画艺术中一门濒临失传的艺术。

5、新建木雕

新建木雕源自江西民间菩萨雕刻技艺,是南昌西山、溪霞等地独具地域特色的一种综合性民间雕刻工艺。新建木雕雕刻技法有阴刻、阳刻,又可分为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阴刻法亦称线刻,主要用于木刻绘画和牌匾,刻前先将木料琢磨出适宜雕刻的平面。阳刻包括浮雕和圆雕的雕刻技艺,其中浮雕又包括浅浮雕和高浮雕,用来刻制立体感较强的画面。透雕是立体刻的辅助技法,主要用于立体雕塑中一些需要突出的部位。新建木雕涉及领域包括住宅、生活生产用品、造像、匾刻等许多门类。

6、南昌刺绣(洪绣)

洪绣是南昌刺绣诸多技法中的一种,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南昌市新建区民间手工特色刺绣艺术。洪绣源自道教文化涵养,与西山万寿宫道教祖庭地位、万寿宫文化中的道教服饰文化关联紧密,又吸取苏绣、湘绣之长,在传承与发展各种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独创国画风格的立面绣,绣面丰满,富有立体感,重视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运用线的轻与重、粗与细、浓与淡、虚与实、长与短、干与湿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象的轮廓、体积、形态、质感;运用双勾设色法,先用双勾法绣出物象的轮廓,注意墨色的浓淡、粗细,再进行勾彩刺色,准确传达出刺绣作品对象的神态、情趣。

7、吹糖人(淦家吹糖人、溪霞吹糖人)

吹糖人是一种存在于中国民间的传统小手艺。南昌吹糖人是青山湖区京东镇淦家、新建区溪霞镇熊家世代家传的主要谋生技艺之一,有自己独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自己熬制的麦芽糖,糖体为咖啡色。熬制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将麦芽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手捏、刀剪进行造型。南昌吹糖人造型朴拙、生动,以动物造型居多,并分为空心糖人(吹、捏为主)和实心糖人(捏、剪为主),空心糖人有:老鼠偷油、黄鼠狼偷鸡、小喜鹊、老鼠挖葫芦、金鸡鸣晓、蛟龙出海、凤凰展翅、孔雀开屏、关公挥大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实心糖人有:关公刀、小剪刀、孙猴子、猴子吹喇叭、小口哨、十二生肖、玫瑰花等,逼真可爱,极受人们尤其是小孩欢迎。

8、石埠挂面制作技艺

新建区石埠镇境内多旱地,历来是下半年红薯上半年麦子。石埠自古出产麦子,为制作挂面提供了原材料保证。石埠挂面制作技艺发端于清咸丰年间,由第一代陈亨贞(1865年-1935年)从高安开面铺开始,传承至今已经五代。石埠挂面纯手工,以小麦粉添加盐、水,主要有和面、醒面、盘条、绕条、二次醒面、拉条、上杆晾晒、下杆、包装等程序。挂面味道鲜美可口,煮时耐煮耐泡,携带方便,是老、幼及病人、产妇喜爱的方便食品,也是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9、石头街麻花制作技艺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清咸丰九年(1859年),新建昌邑人徐义庭为了生计,带着做麻花的技艺,携家人居住在南昌市石头街,并改变麻花配方,在面粉与白糖中按比例加入鸡蛋黄,做出来的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颜色金黄油亮,味道酥香爽口,很受消费者的欢迎,逐渐成为南昌地区特色小吃、特色健康食品。石头街麻花的主要配料有面粉、蛋黄、清油、白砂糖、水。其流程主要有:用手将面粉和油搓均、搓透后加水揉成面团,盖湿布饧20分钟;将饧好的面团拿出再次揉均,搓成长条切出小剂子,盖湿布再饧10分钟;饧好后均匀地搓成细长条,两头向不同方向搓上劲,合并两头捏紧;依次做出小剂子,生坯锅内放油烧至2成热时下入麻花生坯;在2成热的油温中炸8-9分钟,颜色金黄即可捞出。

10、南台米酒酿造技艺

进贤县南台乡是鱼米之乡,良好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酿酒原料糯米和泉水。清朝时南台米酒文化就有记载,每年当地村民都会酿制米酒,用于祭祀、农事节庆、婚丧嫁娶、修造乔迁等。千百年传承的手工酿造技艺,自制的中草药酒曲配方,酿出的米酒 甘醇绵柔、蜜香浓郁、细腻温婉、丝丝入喉 。南台米酒的酿造工具简朴,操作原始,手工精细,酿造器具有20多种,以当地原生态环境下的糯米和山泉水为原料,经过糯米清洗浸泡、上甑蒸熟、起锅摊凉、拌曲入缸、搭锅发酵、竹篓入缸、酒体观察、灌装入坛等八道严密工序酿造而成。

11、池溪脯辣椒制作技艺

脯辣椒制作技艺的起源,缘自清末进贤县池溪乡肖氏祖先肖月甫的一次误打误撞。因其无意踢倒一个腌制辣椒的坛子,从而比较、琢磨出用倒坛腌制辣椒的方法。脯辣椒制作要把青椒洗净、晾干、剪蒂,剔除破损辣椒,拌以少许盐,然后装坛,用稻草压紧封口,倒扣在水能够浸没坛口的钵子里。在三个多月腌制发酵过程中,多余的盐和水份流出,酸香微黄的脯辣椒腌制成功。池溪脯辣椒香辣独特、嫩脆微甜、辣中带酸,具有开胃、佐餐、消油腻之效,生食、熟食皆可,又能和多种菜肴搭配烹饪,且存放食用时间长,深受人们喜爱。

12、温圳板粉制作技艺

板粉是北宋理学家游酢五世孙游严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清末以后,温圳牛牯岭游家先祖游应柒带着祖传制粉技艺,在温圳泉溪精选上等白米,经过挑拣、浸泡、发酵、磨浆、再发酵、压浆、手工搓揉等工序,榨粉果下锅,捞起沥干、晒于竹板。因晒干成一片一板,俗称 板粉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改进、创新,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

13、三江萝卜腌菜制作技艺

南昌县三江镇是江西千年古镇之一,水运通达、贸易繁荣。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江南才子陈守中感悟三江山水秀美、百姓淳和,题写 秀挹三江 ,后人刻成石匾,保留至今。三江萝卜腌菜制作原料为三江镇境内的沙质土壤种出的萝卜菜,经过种子筛选、冬天种植、春天发酵、夏天窖藏、秋天起缸、调味腌制、主料炸制、辅料炒制、出盘等9个主要工艺环节18道工艺程序制成,菜品色泽金黄、温润如玉、细嫩清脆、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14、豫章酱卤制作技艺

豫章酱卤制作技艺是南昌褚氏家族的祖传技艺。褚氏家族利用鄱阳湖周边水系的优势资源养殖红毛麻鸭,并用香料制作红毛麻鸭酱卤产品,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逐渐发展成风靡全国的 煌上煌 酱鸭及系列卤制品品牌,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美与好评。豫章酱卤制作技艺坚持高汤制卤,有9个主要工艺环节和21道工艺程序,使用原料多达20余种,主要有陈皮、公丁香、花椒、肉桂、八角、辣椒、香叶、肉豆蔻、白芷、香砂、山奈、沙姜等。制作技艺可分酱制品制作技艺、卤制品制作技艺两种。酱制品有酱鸭、酱鸭脖、酱牛肉等;卤制品有卤鸭脚、卤鸭翅、卤猪肚、卤猪蹄等,成品呈酱色,以辣、鲜、香为其主要特色,色泽清亮,香气(味)感层次分明,咸鲜适口,富有嚼劲。

15、南昌绳编

绳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结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南昌绳编由江右行商文化促进发展而来,出自江右安义经营结艺生意的罗田黄氏家族,其编织技艺多为家族手工作坊母女相传。南昌绳编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颜色的棉、麻和草绳等,由一根绳从头至尾穿梭、缠绕而成。制作过程重在徒手结绳,包括四步结绳步骤:编(结)、修(形)、藏(拙)、添(彩)。其核心手法在于一个 结 字,寄托了人们对于生命连绵不绝的希冀,也暗合了中华民族重团结、团圆的习俗。

16、湾里豆腐制作技艺

湾里豆腐制作技艺是指湾里梅岭风景区洗药湖主峰罗汉岭上,一种以黄豆为原料,将其研磨、制浆、凝固后制成食品的民间传统技艺。该技艺选用当地自产的黄豆,取梅岭清醇甘甜的山泉水浸泡,采用传统石磨手工研磨,上柴火大灶煮沸,石膏点卤以凝固,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石块压制而成。 磨上琼浆,汤滚雪花,瓦罐点卤,洁白无暇 ,这是湾里豆腐的独特之处。湾里豆腐皮内绵软洁白,回味甘甜,能和百味,有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等功效。

17、萧坛云雾茶制作技艺

萧坛云雾茶制作技艺是绿茶制作技艺的一种,选用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之巅的鹤岭、萧坛峰上种植的中、小叶种茶树鲜叶,以独特的手法炒茶加工,具有 汤色清亮,香气持久,兰香略显,嫩绿匀齐 等品质特征。

18、青云谱腐乳制作技艺

腐乳制作技艺是以大豆为原料,将其加工成百姓餐桌小菜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青云谱腐乳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顺治年间,涂氏家族创始人涂烟公一日驾船远行,并将自制的豆腐干带上船,途行几日,豆腐干长毛,散发出淡淡清香,涂烟公舍不得丢弃,沾着盐就着饭吃,顿觉味淳香美。此后,涂烟公不停地尝试着制作腐乳,摸索腐乳制作时间、发酵温度、腌制调味等,形成家庭腐乳制作绝活,腐乳成为青云谱乃至南昌地区的特色小菜。村民们每当立冬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于磨豆腐、晒稻草、磨辣椒、做调料。

青云谱腐乳制作技艺以涂氏腐乳为主要代表,豆腐制作重工艺,接菌发酵重温差,佐料调制有秘笈,味道绝味忘不掉。2009年涂氏腐乳制作技艺进入新东方烹饪学院,列入赣菜系列课程,获得中华第五届乡土菜国际烹饪大赛金奖,在江西省名菜名点名宴名小吃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江西名小吃。

19、湾里中药炮制技艺

湾里中药炮制技艺是各时代的中药大师长期积累、不断总结而成,重道地、细挑选、明鉴别、精切制、巧炮制,从洗、浸、渍、泡、切到炒、炙、晒、藏均十分考究,形成了湾里中药炮制技术独特、完整的体系。其炮制工具有铡刀、片刀、刮刀、铁锚、碾槽、冲钵、蟹钳、鹿茸加工壶、竹压板和硫磺熏药柜等。其饮片切制技艺有 白少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 的美誉。其炮制辅料非常讲究,固体辅料有糙米、麦麸、白矾、豆腐、灶心土、滑石粉、海蛤粉及其他药物等;液体辅料有酒、醋、盐水、姜汁、甘草汁、皂角汁、米泔水、山羊血、猪心血、鳖血、胆汁、羊脂油及童便等。

20、土将军膏药制作技艺

土将军膏药制作技艺是新建区松湖镇民间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中草药炮制技术,遵循古训,古法炮制,对跌打肿痛、颈肩腰腿痛患者疗效明显。在当地有 古有医圣喻嘉言,今有新建土将军 及 丰城五把拳,隔河土将军 之说。土将军膏药是南昌民间中医的突出代表,其制作技艺主要有选料、浸泡、提炼、升华、下丹、丹溶、成膏、祛火毒、祛燥邪、启封摊涂、蜡纸包装等流程。

21、万氏膏药制作技艺

万氏膏药制作技艺是南昌万氏家族历经200年7代传承的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主要有跌打膏、三九三伏贴、健儿贴等传统膏药和膏药疗法,选料精致,炮制严谨,治疗颈腰椎病、风湿痛症、儿童消化积食疗效显著,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在中药炮制中独树一帜。

22、泉岭香灯节

泉岭香灯节是进贤县泉岭乡鞠家村的中秋民俗活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吃过早饭,鞠家村各家各户的村民们,带着自家的稻草和购置的香火,陆陆续续来到祠堂,将稻草交与村中编织草龙的能手后,点烛焚香,祭拜祖先。草龙的龙头,用竹篾扎好框架,装上用稻草扎成的龙眼,用稻草编成的龙舌,用芭棕做成的龙须。龙身全用稻草延续编织,一般从几丈到30丈不等。然后收结龙尾,对接龙头,盘好龙身,等待晚上出灯。夜幕降临,祠堂前响起密集的鞭炮声,由当年成婚还未生育的后生高擎龙头,身强力壮的村民分段抱着龙身,来到村前晒谷场。在晒谷场等候的男女老少,纷纷将点燃的香支插在草龙身上,同时抱着龙身,跟随龙头在晒谷场上闹场三个大圈,然后围绕着全村巡游。巡游途中,经过两处神庙,拜神续香。香灯巡游完毕,回到晒谷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草龙绕大圈奋力奔跑,神轿在圈中进行翻轿表演,活动进入高潮。村民们用力拽着,草龙扯成多截,预示着龙生多子,鞠家人丁兴旺。村民们将草龙焚烧,火光熊熊,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

23、幽兰渡年猪

幽兰渡年猪是流传于南昌县幽兰镇涂洲村传承祖业、祈求平安的一个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参加渡年猪的仪式。在渡年猪之前有专人敲锣打鼓从村里的祠堂把菩萨抬出来(菩萨多为刘备关公等三国历史人物)。菩萨围绕村里的主干道游行一周,家家户户都要在道路两旁插上红红的蜡烛,俗称 插路烛 ,并放鞭炮迎接菩萨,祈祷菩萨保佑全家新年大吉。路烛插完,下一个仪式就是 接槽盆 ,去杀猪的屠夫家把槽盆请过来,这一路上同样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异常热闹。然后就是 接年猪 ,在迎接年猪之前养猪这房的当家人要沐浴、烧香,还要 问信告 。按照 问信告 指定的线路把神猪接来之后,还要引导年猪游村一周,期间仍然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过了凌晨12点,才是 渡年猪 仪式。年猪渡完并把毛刮干净之后,要放在专门的案板上由专人抬着年猪再次绕村游行一周,家家户户以鞭炮迎接。幽兰渡年猪场面壮观、热闹,气势宏大,仪式感强,象征着家族后裔世代平安,发达兴旺,英雄辈出,才财集汇,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促奋进、图发展、宏大业、勤务农、盼丰收的心境,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24、南昌新屋上梁习俗(安义做屋上梁)

新屋上梁 习俗是在汉民族中有着较多流传的一项民间习俗。南昌新屋上梁习俗指的是建房时安放屋顶主梁前后的各项仪式,主要有进贤县张公上梁歌、青山湖区棠溪新屋上梁和安义做屋上梁等,内容大致相同又各具特色。安义做屋上梁从选木开始,到唱 上梁词 为高潮,至 上梁宴 罢方才结束,历时一天多,由选材与伐木、加工成型、祝梁、敬梁、拜梁、缠梁、上梁、吊宝袋、关梁、上梁宴等环节组成,以 伐、祭、拜、唱 为主要内容,既有燃香祭祖、伐木成梁的庄重仪式,也有锣鼓奏响、清唱彩歌的音乐形式,更有家族聚餐、鞭炮齐鸣的热闹场面,形式丰富、内容饱满。

25、南昌赶墟习俗(黄洲墟日、罗家赶集)

虚市、墟市、圩市三个词语均指农村集市。赶墟作为南昌的传统民俗由来已久,一说是源于关公打黄家洲的典故,另一说,则是因为安义等地居民多是黄巢起义时南迁而来,所以墟日风俗也随之由故地传到了这里。南昌赶墟习俗主要有进贤县白圩牛会节、安义县黄洲墟日、青山湖区罗家赶集等。黄洲墟日、罗家赶集通常持续三天,有时会长达七日,主要内容有普通交易、牛市买卖、唱戏听戏、文化活动、亲朋团聚,并日渐成为当地的一项标志性文化活动,不仅是一个物资交易的微观市场,还是当地民众观念、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生动载体,包含着当地民众长期传承下来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是活态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