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9 20:03:51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一个全国性的政府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来到著名古刹参观,我被指定去接待。走进大雄宝殿,忽然一位长者向我问道:“法师,能不能请你讲一讲,佛和菩萨区别在哪里?”我说:“自利利他,是菩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佛。”他先是睁大了眼睛望着我,接着,他会心地笑了。

  是的:佛陀的精神,正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请让我介绍佛陀《本生经》中一个著名的“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为尸毗王时,帝释天为了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正行布施波罗蜜,他化作了一只鹰,并派遣毗首羯摩天化作了一只鸽。鹰追鸽,鸽飞到尸毗王怀中请求救护。鹰请尸毗王还鸽,以救它的饥饿之躯。尸毗王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既要保护鸽,又要布施鹰,于是同鹰达成协议,以自身的肉,秤好与鸽等量(等重),来换取鸽的生命。他自剜尽了腿肉、臂肉,仍然不足鸽的份量,就想以自己的整个身体上秤,结果昏倒在地。醒来后,他责怪自己为身所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布施自己,正是时候,岂可懈怠?此时,大地出现了六种震动,诸天神祗赞叹不已。帝释天使尸毗王恢复原形后,再探询尸毗王的本心之愿,尸毗王说,我割肉流血时,既没有嗔心,没有烦恼,也没有一点点悔恨之心,我只有为来世得成正觉、度脱众生所发之大愿。

  这则佛陀的故事,让我们惊心动魄。为了慈悲救鸽(生命),为了施舍救鹰(饥饿),甘愿忍受巨痛,无畏布施其身,无怨无悔,心无执着,这不正是佛教“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高度概括么?这不正是佛教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高度实践么?这不正是佛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典型体现么?

  我们的教主、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他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但他舍弃了王位,舍弃了人间的名闻利养一切享受,为了寻找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终于获得证悟而成佛。佛者,觉也。觉者,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觉察到一切事物的真相(法性)。他不但自己觉悟了,他还要帮助我们这些迷误困惑之中的众生,因机施教,引导我们,救度我们,让我们也得到觉悟(弃恶趋善,破迷得悟,断惑证真),获得智慧的解脱。所以这叫自觉觉他,最终达于觉行圆满——这就是佛。可见,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二千多年,就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们用一句话可以来说明,佛教的本质,就是众生关怀、关怀众生。

  佛教的宗旨——救度众生;佛教的本质——众生关怀。为了关怀众生、救度众生,可以牺牲自己,这正是佛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来源。用人类的“终极关怀”来说明佛教,那是最为确切不过的了。鸽飞到了尸毗王的怀中,尸毗王以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它的安全;鹰向尸毗王说,我受饥饿之迫,不吃鸽无以疗饥。尸毗王以自己的肉换鸽以救鹰之饥,这正是终极关怀的最好证明。尸毗王与鹰达成“以身贸鸽”的协议,是终极承诺,达于完满度脱众生之悲愿是终极目标,最终实现正等正觉便是终极真实,“终极关怀”的四元素在佛教的义理中得到了最完整的验证。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