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妙华法师: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

发布时间:2024-10-27 05:19:14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妙华法师: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

妙华法师

(1999年7月24日)

净因法师和湛如法师都讲了“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虽然我们是禅的夏令营,仿佛与戒无关,但是透过戒法和禅的本质,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当中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最有实践意义的、最有操作性的还是戒律。离开了戒律,三大语系的佛教就没有根基;离开了戒律,我们在座的各位当结束了这七天的活动,回到家以后,等于说你旅游了一趟,我觉得非常可惜。所以说,为了珍惜大家,我想讲下面的几个观点。

第一,戒律学在佛教中本身就是一个很宠大的体系,我在这里首先要突出强调的就是戒律的实践意义,也就是所有的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我们修行和生活的实践当中来。各位当中有信仰佛教的、也有不信仰佛教的,或者将来会成为居士的、或将来不成为居士的,这都没有关系。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结合你自身解脱的目标去认真体会一下戒律的内在涵义。广义上讲,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从最终解脱的意义来讲,说起来天花乱坠,辩才无碍,如果没有戒律的保障,那么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成为洪涝灾害,我想这个大家也能够理解。

第二,戒律是所有宗派的保障。

佛教能够延续到今天,所有的宗派之所以能够延续下去,我想靠的就是这个戒律。“以戒为师”是释迦牟尼佛的谆谆教导,如果没有戒律的存在,佛教的所有哲学、文学和理论都将是纸上谈兵,这是我必须告诉大家的。

第三,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佛教不是斗争哲学,而是一个“灭诤法”。佛之所以制戒律,首先是为了让我们摄心,让我们把自己的心静下来,把我们周边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其次是为了协调团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为了保持整个众生界的平衡。所以说,我觉得一个人怎么讲话,如何想问题,他的行为,通过戒律可以表现为一种宗教情操。我希望各位营员在夏令营期间,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宗教的情操。宗教情操是什么呢?比如说智慧、慈悲、平等、关怀和理解等等,内容很多,还有语言的方式,我们在讲话的时候要考虑到周边的环境,自动地人我互换,这些都可以表现为一种情操。

除此以外,我觉得还有很多可学的东西。当我们听了两位法师讲的戒律的精神与特色以后,我们要观照自己,怎么样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比如说,我以前是一个散乱的人,通过学习戒律以后能够变得不散乱;或者是个懈怠的人,我能够不懈怠;是个愚昧的人,我能够变得智慧聪明起来;是个自私的人,我能够变得无私起来……我觉得这才是“学处”的真正用义。如果我们像社会上一些人学习其他的哲学理论一样,学了点知识,每一个人就都端起了机关枪,我想那就会打乱仗,而且也辜负了我们学佛的愿望。

总结以外,我在这里兼答刚才有位同学提出的《金刚经》上关于持戒和修福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持什么戒呢?在《金刚经》上是泛指,从五戒到菩萨戒,所有的戒都包括其中了。如果说你连人都做不好,那你先去持五戒。五戒持好了,有了人天的福报,你可以进升到菩萨的果位。如果菩萨的戒你持得很好,你可以进入到佛的境界里去。那么什么是福呢?如果说你是一个下岗工人,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够解决,那么你就要通过修学佛法首先取得一种生存的权利,这非常重要。如果说自己有了生存的权利以后,你可以兼济他人。如果在兼济的时候,你不存任何功德心,那么你的福像《金刚经》说的等同于虚空。《金刚经》所说的持戒和修福虽然没有做定量的分析,但是每一个人读了都可以受益;因为佛要面对不同的众生,所以这正是佛的智慧和方便,佛的慈悲所在。比如说,一个老人读《金刚经》,他的好处就是觉得能够持戒修福。如果佛说,你读《金刚经》得到的就是五戒的福,那你肯定会想:我现在吃得饱、穿得暖,那岂不成了一个愚痴的结果了吗?佛讲的每一本经都是第一,所以说,我们要学会通过文字读到经的本质。这样,我们不但学会了读经,而且我们的心可以和佛息息相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