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欲是说色、声、香、味、触,一般人称之为财、色、名、食、睡。五欲之所以会让我们物质世间的众生贪着,乃至让欲界天的天人起贪着,是为由五蕴而产生一些乐受,而这个乐受是因为五蕴暂时而有。即使五蕴的存在有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但是那一切的乐受也都只是片段而已,这一些乐受与真如并不相干。因为五蕴是虚幻,所以这些乐受也是虚幻。我们在受一切乐受的时候,真如并没有所受。因为有这种见地,所以明心见性了以后,对于还没有得到的五欲乐受不贪求,现前有五欲乐受的时候并不排斥,有就用。这个乐受过去了、失去了,也不会去烦恼,更不会像一般学佛的人一样,为了不能够离欲而生起烦恼。因为在五欲之中,真如佛性还是照样自在。因为有这个见地,所以能够渐渐地开始离开五欲的束缚,因此心得自在而获得解脱。
凡夫、众生、未证道的佛弟子,会为了求三界“有”的各种境界或物质,而生起烦恼。精进的佛弟子则是为求离欲却无法行清净行而生起烦恼,为了求远离三界的有而生起烦恼。明心见性而不退失的人,就没有这个烦恼,因为真如佛性在五欲之中依旧不增不减,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不因不能离欲而起烦恼,也不因得不到五欲而起烦恼。但是明心见性以后,退失悟境不见佛性了,而明心的禅悦也过去了的话,可能会产生贪欲转盛的现象。但是智者大师说,悟道的人有道共戒的缘故,所以他必定“非妇不淫”或者“非夫不淫”。但是随着悟后起修,渐渐地往前迈进,终究会转为薄贪瞋痴的境界。
明心见性以后应该将《无行经》里面的一段话先做思维整理。《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瞋恚亦如是。”曾经有善知识开示,大意是说:“密教里面,大圣欢喜双身修法,只是一种阴和阳的表征,不是指性行为可以悟道。”但是其实是真的有这个法——可由性的行为悟道。如果在这里面就不能悟道的话,那么就表示真如佛性不是不生不灭的,所以那样的讲法,是错的。
不能够因为众生常行淫欲而不能悟道,就说这一件事情之中不能悟道。一个真正明得心真、见得性明的人,他很清楚地知道,不论什么样的行为之中都可以让人明心见性,不能把性的行为排除在外。但是一些人也不要误会了,就说我们提倡要在这个事情上去悟道。严格禁止一切僧团体里面见性的人,用这个方法去助人明心或见性。除非你见性之后,下列两个条件具足,你才能用这个方法帮人明心见性。
第一,你所度的那个人有因缘明心见性,但是他除了对与你做这件事情有兴趣以外,别的事情,统统没兴趣,第二,你本身已经是菩萨摩诃萨,已断贪欲,而且有变化身,对方若是女众,你变为男身去度她:对方若是男众,你变为女身去度他,你若有这样的功夫,那没人敢禁止,因为大家还要拜你为师呢!虽然明知真如佛性在任何的行为里面都很明显的,如如不动而永恒不断地在运作,乃至在性行为之中也是一样。但是为免宗门的断绝,严格地要求在僧团之中见道的人,不要用这个法去度人。
在这里讲这些话的目的只是作知见上的证明《无行经》所讲的“贪欲即是道,瞋恚亦如是”的道理,把它解释一下而已,但是《无行经》紧接着又有一段话说:“复不得断,断成增上慢;复不得随,随之将人向恶道,”所以见性之后要思维《无行经》这段话。如果是出家菩萨,本来就应该断贪欲,但是在家人要记住《无行经》这句话,如果断了贪欲,那就成了增上慢人,认为自己了不得了,断欲了,已是圣人了。所以虽然身为在家人,有配偶而不能行离欲行,但是因缘还没有来的时候根本就不憧憬。因缘具足的时候,该做就做,不起烦恼。已经过去了,完全不回忆、不留恋。
如果听说贪欲即是道,就“旦旦而伐”,结果就会“将人向恶道”。为什么?因为贪着的心就会越来越重。贪着心若越来越重,接下来感情的执着就越来越深,然后两个人就难分难舍,这就是束缚的根源,所以不能“随”。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